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云山书院 > 第三十四章教化之重,传承之愿

第三十四章教化之重,传承之愿

两人一路聊着登上山路,路旁草已长得盛了,一两只鹁鸪受了惊,从草丛里窜起,咕咕咕地叫着飞到一旁的树林里去了。

“如今朝廷重视地方,监察督导力度甚大。重农耕,水利,教化,赋税。托师弟你的聪慧,制得曲辕犁,如今安县一县之地已然全面推广,效率了得,再不虞误了农时,耽搁百姓收成,”看一眼陈晋,接着道:“半月前曾经把这犁献与朝中,陛下定然欢喜,不日当有奖赏下来,只是你年齿尚幼,爵位怕是暂时不得授予,莫要在意。”

“我不以为意的,只要朝廷给予专卖之权,又能造福万民,那便好了。”心道这第一点最是重要,至于第二点,倒不是自己说场面话,一个经济蓬勃向上的大楚,才是最适合做咸鱼的环境,前世陈晋就无比仰慕那些如袁老等为粮食丰产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这一节不消你说,我已在奏章中言说此事,户部必有分说,”转头看着陈晋,微微笑道,“你不是和那吴掌柜合作经营那来福客栈吗?哦,现在还有来福商场,是那么说的吧?教他自去户部接洽,取得文书,自然有人办妥。”

不是吧,师兄啊,我这点场面也惊动你老人家了吗?

“不是,师兄,你叫他这一介商户去户部,这步子有些大啊!怕不要扯着蛋呢!”

“你这说的甚话?”邱远意正色看着他,“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话你不会不省得罢?这几月来吴掌柜奔走于安县京师之间,见识手段日长,早非吴下阿蒙。你若当他没些手段,做得这,是加盟连锁罢?做得这偌大的事业?再说我大楚自江南立国,江南膏腴之地,历来商事发达,本朝并不轻贱商户。老吴这人,本又是个实诚君子,这专卖之权交与他台前去办,甚是妥当,你倒是个识得人的。”

“师兄教训的是。”看来自己果然是小瞧人了,师兄这一番话说的慎重,也真正为自己好,陈晋心中暗自感激。

“农事得你之力,安县在督考中已是得了先手,只是这教化么,”邱远意沉吟了一会,“教化一事,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安县其实心向读书的少年郎很是不少,这些年朝中自寒门擢拔士子,给了这些读书人步入朝堂之望,只是往往一书难求,藏书之家尽是魏晋以来高门豪族。”

“早年还有寒门士子跋涉数百里去求书,甚至有人于途中冻馁而死,殊为可惜。而我本想在本县增设书塾,奈何县里钱粮不足,支持县学已是捉襟见肘,终不能如愿。”说到此处,邱远意连连叹气,神情有些萧索。

“师兄宏愿甚好,这求学确实系于钱粮二字,”陈晋想了一想,缓缓道:“可否从两处着手,一是降下书价,二是富裕百姓。”

“这二者做到,教化一事自然能大兴,只是如今纸张甚贵,雕版印刷也是极费工时,如何降的价格?”

“纸张一事,我知晓一种降低成本之法,只是于书中所见,尚未实践得……”

刚说到此处,邱远意猛地伸手抓住陈晋,急道:

“此事当真?”

陈晋哎呦一声,抽出手来,这师兄还真不愧是武道出身,手劲当真不小。

“自然是真,只不过还得找几个纸匠,试的一试,方能确证。”

邱远意急喘几口气,平复了心情,道:

“这就好,明日且找几个匠人,照你的法子试它一试,若果真成了,师弟,你可是于教化一事立下大功德啊!”说到激动处,又要来抓陈晋的手。

闪身避开师兄的手,陈晋又道:

“若这造纸新法能成,还可改这雕版印刷,制成活字印刷,大量印制书籍的话,又能再将书价降得几成。”

邱远意本就激动,又是一路沿着山路登至梯田高处,再听得陈晋此话,只觉如在梦中,满脑子都是一本一本价廉物美的书籍,在脑海深处如蝴蝶般飞舞。

坏了!不该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看着邱远意满脸通红,双眼瞪圆,半张着嘴,呼吸急促,陈晋一时有些慌了,别弄得师兄高血压啊!

喘的几口气,邱远意转过身,向着脚下一层层的梯田,忽然长声大笑:

“哈哈哈哈………”

笑声狂放不羁,在山间回响不止。惊得一只在田边高树上觅食的松鼠哧溜窜起,腾身连续跃过几棵树,于空中还转头惊慌地看了一眼。

笑到后来,气息跟不上来,咳了几声,才停了下来,看着陈晋道:

“师弟……”忽然似乎觉得再无什么言语说得清这时的心情,只是连连摇头,再说不出话来。

陈晋看着这个激动的大楚官员,忽然觉得,哪怕只是从任职尽责一事而言,师兄都称得上自己的前路指引。

邱远意又看着面前翻过二遍,已经下了肥,只等禾苗莳下的梯田,田里薄薄一层水,在微风中荡起一层层涟漪。感慨地说道:

“师弟,自恩师收下你来,我本是想着将来要好生照拂于你,全了这师兄弟之谊,还玩笑道,自此之后,恩师就不再只盯着我这一棵独苗,你也可替我挡得恩师的责罚,”说着失笑了一下,又道:“如今看来,是你帮扶于我甚多,解得我难处不少。”

“师兄言重了,”陈晋连连摆手,“恩师赐予我如此多的珍藏书本,师兄又时常前来督促我读书,说是督促,其实还是探看,我自省得。如今既然有这些便捷的制纸印书之法,不如将这厚待传承了下去,才是对恩师,师兄青睐有加的最好回报罢。”

“你能这般想,足见自有赤子之心。好生持着这番纯良之心,他日朝堂之上,自有你存身出彩之地。”

此刻见天色渐暗,山岚已起,抬眼看老鹰嘴,已是被雾霭渐渐笼罩。向下看去,远处云山街不少人家屋顶已是炊烟袅袅,映衬着青黑色的屋瓦,直是一幅水墨田园画。风也渐凉了,不复午后时的温暖。二人携手下山,往山脚下走去。一路伴着水渠里哗啦啦的水声,甚是悦耳动听。

到了家门口,却见一个衙役有些焦急地徘徊在院里,老道却是坐在小圆桌处,左手捏着只茶杯,右手在桌面画着些什么。

进得门来,那衙役一见邱远意,惊喜地几步跨过来,施了一礼道:

“明府,可算是等着你了!”

“怎的?可是县里有甚事?”

老道在一边说道:

“早就叫你与我同去寻人,却说什么怕是错过了,说等等许就回来了,可不就等半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