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宋养成记 > 第十一章 落难的凤凰

第十一章 落难的凤凰

施粥还在继续,下人们忙得鸡飞狗跳。

刚被管家收进庄子里的难民,在得到管家认可后,立马转变身份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中去。

这些人干起活来,简直比秦家下人们还要卖力。

生怕管家看着不顺眼,一个反悔,就又变成难民了。

仅仅只是出门的功夫,待到秦欢再回来时,已经有三百多人变成秦家人。

对于母亲的决定他很惊叹。

一下子收进来三百多人,意味着就多了三百多张嘴。

哪怕以秦家的实力,若找不出新的土地来,最后也只能是坐吃山空。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去劝说母亲,母亲就像头母狮护着幼崽一样。

凶狠且坚定的认为,人一定要救,尽秦家最大的能力去救。

管家祥叔已经侧面暗示过好几次,不能再收了。

最后母亲才妥协的把人数定在三百人。

而在这之前,秦欢压根不清楚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也可以说,身体里原本的记忆,对母亲的描述少之又少。

只到现在,他都觉得,母亲仅仅只是个类似于山寨头子一样的人物。

可让他惊叹的是,这个山寨头子,居然能做出了高保融都不敢做的事。

也难怪,在母亲眼里,高家顶多算只蚂蚱,而且还是秋后的。

回到家,秦欢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凭着记忆,快速的把官印上的几个字,记在纸上。

毛笔他用不惯,只能到厨房找了截木炭,然后细细的描述脑海中的印记。

没办法,出门之前他就看过矿契,假的,连官印都没盖,上哪儿都称不上是份矿契。

他就弄不懂,祥叔亲自交接的家产,矿契怎么就会出现山寨货了呢。

难道说秦家的矿产,就一直靠着山寨货赚钱?

他去问祥叔,祥叔给出的解释是,秦家的产业大多是高家还未立国前就有了。

久而久之,家里人嫌麻烦,就没去盖官印。

这话说的就很没道理,盖个戳都嫌麻烦,那每天还要吃饭,岂不是更麻烦。

哪怕祥叔说的没道理,他也不敢找去找母亲反驳。

这时要是去触母亲的霉头,他还没傻到脑子缺根筋。

篆刻是门古老的技艺,先秦时期便出现了。

古代文人总喜欢题个字,盖个章,久而久之,这种在玉石上结合了书法和镌刻的艺术形式,便流传了下来。

高大宝地契上的官印属于阳刻,即官印上的字为凸出来的篆刻方式。

这种阳刻,需要先在石头上反着写好文字,然后再把字体周围的空间去掉。

还好他没准备用石头刻,要不然以他的技术,阳刻官印,估计没个把月肯定搞不定

萝卜,家里的厨房有好一大堆。

挑了几根最大的,他用手指比划下尺寸,削成方形,然后就准备刻印。

高大宝的地契他看了很久,实际上是为了记住官印的尺寸。

反复确认几次,他默默的记住官印的尺寸与他中指等同,这点非常的关键。

若是尺寸都对不上,哪怕字刻的没毛病,估计也糊弄不到高大宝。

天快擦黑时,原想几根萝卜便能完成的事,结果他硬是用了一大筐才搞定。

还未来得及往矿契上盖章,老马的喊声,不合时宜的在门外响起。

“少爷,夫人叫你出去。快点吧,有位先生等着你呢。”

“哦知道了。”

傍晚时分的难民,明显的比白天少很多。

大多数的难民们吃过晚上这一顿,就会找地方睡觉。

他们休息了,秦家的下人们却不能收工。

只有等到下半夜,换班的人过来,下人们才会轮流的去休息。

母亲正跟一个中年读书人在交谈,说是读书人,也就肩上的书袋能让人认出他的身份。

除此之外,其实跟难民没两样。

此人身材中等,留着胡须,眼睛明明盯着粥锅,脸上却拽成二五万的样。

母亲很有礼貌的问道:“元茂先生,不知你为何不愿留在秦家?”

“并非在下不想久留秦家,只是还有未尽之志,不好多耽搁。”

秦欢很少见到母亲一副小女人的模样,明明已经很客气的跟人家讲话了。

结果这货脸上的神情,就像母亲欠他钱似的,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

读书人就了不起?他对眼前的中年人一点好感都没有。

你妹的,是瞧不起母亲呢,还是瞧不起秦家。

秦欢的内心升起了一股无名之火,他见不得这货瞧不起母亲的样子。

走到祥叔旁边,他小声问道:“这人很牛?”

“嗯,东边大名鼎鼎的文人,不过现在遭难了。”

东边,那不就是南唐吗,秦欢搜肠刮肚也没想出,历史上有叫元茂的这号文人。

“他叫什么?”

“徐元茂“

“姓徐,难道……”

祥叔很快回答道:“父亲徐知谏,祖父徐温都是东边的大人物,所以才不愿留在我们家。”

徐温、徐知谏啊,我去,这货的家族确实很牛啊。

历史上的徐温,年轻时是个私盐贩子,机缘巧合之下,投到了南吴太祖杨行密帐下。

后来杨行密先一步挂了,徐温凭着资历混成了吴国的权臣。

实际上,南吴后期的当权者就是徐温,人家几乎到了可以废帝自立的地步。

徐温都已经这么牛了,可是呢,这人不怎么长眼睛。

他有六个亲生儿子,然后又收养一个义子。

义子的名叫徐知诰。

这个义子以前是杨行密收养的,后来杨行密不要了,就被徐温捡了回去。

本来吧,徐温打心眼里是想把吴国的基业,传给自己亲儿子的。

谁知道,后来被老谋深算的义子徐知诰一步步谋划,被夺去了南吴的江山不说,还反过来杀掉徐温的五个儿子。

最后只留下一人,这人便是徐知谏。

每每读到这段历史,秦欢心里都在想,如果徐温知道自己儿子的下场,会不会后悔收留这个义子。

都说英雄不问出处,徐知诰简直是把这句话完全的诠释了。

人家掌控了吴国以后,就开始臭不要脸的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

以此来标榜自己是唐王室后裔。

然后顺理成章的建立了南唐,并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为李昪。

李昪就是南唐的开国皇帝,后世家喻户晓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李昪的孙子。

仔细算起来,徐元茂跟南唐那边,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过在秦欢看来,也有可能是徐元茂一厢情愿。

人家李昪的儿子李璟,现在可是南唐的皇帝。

而他徐元茂是徐知谏的儿子,反而沦落到难民的地步。

要说,如果不是他老爹吃里扒外,护着徐知诰,说不定两人的位置就反过来了。

可没办法,这个世界上没那么多如果。

就像现在的徐元茂一样,算得上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可就算这个老夫子沦落到快饿死的地步,居然还能仗着读书人的身份,完全是不把母亲放眼里。

这就让秦欢很是不爽。

跟南唐有渊源就很牛了,读书人就可以瞧不起咱老娘?

完全跟他老爹徐知谏一样,是个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