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这位公子有点狂 > 第四十一章 二次谈话

第四十一章 二次谈话

郑志和眼神死死地盯着慕子清,挥了挥手,郑家的手下便又划船离开了。

郑志和又坐到了方才坐的位置上,慕子清也坐了回去,两人对视着,没有一个人说话。

半晌,郑志和长叹了一口气,把脸转向了茫茫的大雾,不再看慕子清。

“公子,你究竟是什么人?”

这位年轻的公子,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已经多到了让郑志和震惊的程度,这位公子若是知晓地方之事,郑志和尚且可以认为他是那些地方实力大族,但是这次慕子清表现出来的,已经远超地方大族的势力了,甚至知道一般的朝廷高门子弟也无法接触的信息。

慕子清整了整衣服,看向郑志和,“郑大人,这不重要,正如你所说明湖四周也是迷雾蒙蒙,大人你又何必搞清楚这些呢?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我这次只是代表王府前来的。”

郑志和没有说话。

慕子清用手敲了敲桌子,“郑大人是聪明人,我要是告知李尚书此事,而且说的有理有据,我断定李尚书一定会查,至于查不查的到,若是差到了,自然不用我再费心,但是想必郑大人在御北省期间早已经清除了一切痕迹。”

郑志和眼神微眯,是的,当时他清除了一切的痕迹,就怕李义之事后追查起来,好在此事并非暴露。

慕子清继续说道,“但是,我若让让李尚书去查应大人,一切可能就没那么容易过去了。”

郑志和握杯的手有些颤抖,这位应大人不是别人,正是前任兵部尚书应平。

而这个应平,正是当时给郑志和下达指令扣押军马的人。

要说李义之大胜归来,谁最不开心,那就是应平了,应平虽然有一定的军事才干,但是十分的注重自己的权势,最关键的是他是跟天武帝最早起兵的一批人,资格很老,一开始做事尚且有分寸,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做的事情越来越过分了。

兵部官员的升迁是有个规则的,那就是没有人能留在帝都兵部中一直升迁或者一直在帝都待着,尤其想要升到尚书侍郎等重要职务则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那便是带兵作战,所以兵部大佬一般往往从边军中提拔,或者在兵部任职后再放到边疆,最后再召回兵部。

所以其实兵部是裙带关系影响最小的部门,因为兵部大佬的晋升直接与军功联系起来。就连当时的应平,也是跟随天武帝取天下一步步打出来的功绩。

慕子清看郑志和陷入思考,咳嗽了一声。

“郑大人,应大人做这件事虽然很隐秘,但是总不会以为真能瞒过天下所有人吧?”

郑志和脸色有些变化。

兵部靠军功升,问题也出在这里,应平自己功劳本来就不小,又仗着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在兵部一手遮天,而其他的人是威胁不到他的,除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义之。

说道李义之,这人还是应平亲自提拔的,当时只是随意之举,没想到成就了一代名将。

李义之平西北内乱,征光南半岛,战大捷,最终调回京城时直接换任兵部侍郎的职位,而且这是战功攒起的兵部侍郎,之后被任命征北大将军,大财天狼部,更是立下了大功,回京之后,必定有大赏。

慕子清看见了郑志和脸色的变化,缓缓说道,“应大人害怕李义之得胜归来,功劳之高,可以将他比下去,或者说,至少大大的分享了他在兵部的权力,从此兵部将不再是他应平一个人的兵部。”

慕子清站起了身子,在四周转悠,“所以那次天狼部围攻李义之部,这批军马是他应平特意派人指使你扣押的,为的就是让李义之大败,这样他在兵部的地位才能保住。”

郑志和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当时我怎知李义之的部队会遇袭?我任布政使,此事应平派人专程说与我,当时李义之部已经接近我方国境,而且应平的指令是延缓几日,我一直知道应平与李义之不和,以为只不过是应平有意给李义之使绊子儿而已,哪里知道后来的事情?况且应平飞扬跋扈,我当时也没多想,因为李义之部即将进城,所以就照他说的做了,我怎知后面的后果?”

慕子清盯着郑志和,“所以你根本不懂军事,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一切。”

郑志和没有说话,但是脸色越来越差。

慕子清继续说道,“这件事虽然很隐秘,但是不代表没人知道,如果你注意的话,一年之后,应平便被革职查办了。”

郑志和点了点头,当时应平是被革职查办了,但是他本来与应平就没有什么关系,当时只是不想招惹应平这号飞扬跋扈的人物才帮他做事情,并非是与其勾结,所以也没多想。

慕子清靠近了郑志和,“郑大人,应平所犯之罪远远不止所公布的,虽说他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飞扬跋扈,但是这件事也是他倒台的重要原因。”

慕子清又说道,“话题回到郑大人你身上,如果我现在告知李义之此事,你确信李义之不会私下里调查,郑大人你这边可能真的是天衣无缝,不过你以为应大人那里会没有证据?”

郑志和不能确定,应平那人一向行事嚣张,很容易给人留下把柄,当时治罪的时候罪证都是很容易都找到了。

当时李义之很可能已经起了疑心,若是指名道姓告诉他是应平所为,而且说服了李义之,以李义之的性格定会一查到底,他那种人,不做就不做,一旦决定要做了,就绝不善罢甘休。

慕子清走到郑志和面前,说道,“应平现在已经入狱,他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一旦李义之问起,他把郑大人你供出来是迟早的事情。”

郑志和沉默了,一切确实如此,若是李义之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一般不会下手的,以免生乱,而且当时应平此事做的隐秘,很少人知道。但若是面前这人有理有据的说服了李义之,一旦李义之发难,他将万劫不复。

不过郑志和也不是很慌张,既然眼前人约自己到这里,必然不是要整自己,否则直接告诉李义之岂不是就完事了。

“那么容我问一句,公子说这么多,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