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仙侠小说 > 蝼蚁纵横 > 第80章 谪仙故地

第80章 谪仙故地

第0章谪仙故地

王一得听得阿黄啰啰嗦嗦喋喋不休述到此处,蹲下身子手摸狗头后知后觉道:“这仙魔大战可谓是狗血剧了,大结局当是邪不压正,天蚌上人被镇压,仙人谢你狗血,赠你仙器,你大肚能容,以狗宝为虚器,储藏这束仙绦了。”

阿黄狗眼看人低,先狂揺狗头,又小鸡琢米:“主公真聪明,都会抢答了!”

王一得:“你个老狗,你不把这天聊死你会死啊?”

“主公明察善断,洞若观火。奈何你前半段料事如神,后半段却狗尾续貂!这束仙绦,小的却是无处可藏,只能囫囵吞枣,笑纳狗肚,却炼化不了,到口的肥肉又不愿吐出,积年累月,如蚌受砂激,便生出了狗宝,自成空间,可纳万物。”

“我去!不愧是能吞日吠月的角,仙器都能被吞到你个狗肚里,暴殄天物啊!”王一得不由哀叹。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天上不会白掉馅饼,伏谛听坑人在先,王一得又得束仙绦在后,令他如阿黄般也生了赶鸭子上架上了贼船的感觉。

不想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顺其自然随他去吧,还是养足精神赴醉仙楼盛宴吧。

醉仙楼傍醉仙湖而建,和醉仙湖一样,都是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醉仙李白而得名。

古醉仙楼是唐朝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朝开元二十四年,被后人誉为诗仙、醉仙、谪仙的李白携妻带女定居任州,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

醉仙楼青砖灰瓦,斗拱飞檐,甚是雄伟壮观。

院子里小桥流水,松柏掩映,可谓古朴典雅。

楼匾为“诗仙醉圣”四个大字,字体道劲奔放。两侧楹联是“豪饮吐万丈长虹,醉吻涸三江之水”。

登楼眺望,醉仙湖桃花山山湖胜景尽收眼底。翠峦叠嶂,碧波如镜,白帆点点,天水一色。正是“

把酒临风看带郭,千家何处青山留谢朓;

登高望远指布帆,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

李白生于盛唐时代,唐朝是华夏历史上道教的鼎盛时期,慕仙修道成为唐朝一种社会潮流。

李白终其一生更是浸淫道教至深。他终身学道,孜孜不倦,炼丹、受篆,甚至“余尝学道穷冥梦,梦中往往游仙山”。他的诗作也被后人打上了“仙道”的烙印。

唐朝崇奉道教道家。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尊奉老子李耳老聃为其祖宗,四处立庙祭祀。唐高祖还特意下诏,宣布道教位在佛教先。太宗李世民也曾多次下诏,说“大道之行,肇于邃古”,道法可以“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致治”,而“佛法之兴,基于西域,爰及东汉,方被中华”,因此唐太宗强调“自今已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高宗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二年,加太上玄元皇帝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时还设道举科,主要考《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家经典。

任州市有青莲街,浣笔泉街,都是与李白有关了。李白为诗仙,号青莲居士,青莲意谓清净香洁,不染纤尘。在他小的时候,一首五绝《咏萤火》就显露出他的道教情怀: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李白先是追随一个叫东岩子的道士,隐居在蜀中岷山学道,静坐时百鸟朝凤,翩跹起舞。再后来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最后李白偶然遇到仙人司马承祯,得其赏识,就跟着司马承祯去了天台山修炼。其《天台晓望》曰: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在鲁省时,道士盖寰为李白造了个“道箓”,“道箓”就如现在的官方认证的毕业证书般,李白就有了正式的道教徒身份。

李白好道,其诗云:““十五游神仙,游仙未曾歇”,“谓我是方朔,人间落风星。”“安得不死药,高飞上蓬瀛”。

他修道已臻甚高境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韩愈曾总结赞叹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第二天晚上,邓通成以私人身份在这醉仙楼宴请了王一得和京城来的号称“京城四少”之一的安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