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大时代的熔炼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学习不够

第二百六十五章 学习不够

“十来个亿我还是能借得到的。如果再采取一些其他筹资的手段,二十个亿也能弄得到。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我兴悦公司的人脉也很广的。”陈悦微笑地解释:

“可以使用共同开发、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解决。象这疫苗研发,就有三种方式解决。第一、以农兴公司的名义向银行借钱。第二、可以由兴悦公司和学院双方注资。第三、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以学院的技术力量来说,只要是你张口,只怕那些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都会找上门来合作。疫苗研究中蕴含的商机只是内行才知道有多大。更重要的是你拿到了市场先机,产品会优先供应合作伙伴。所以我才会说这是我的一次大机遇。”

“学习不够呀。”程洪有些失落地摇了摇头。

“程叔,谁也不是全能型的。你脑子里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知识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了。也是兴悦和聚源最需要的。”陈悦忙说道。

“这一次我也犯了一个错误......”程洪把最近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前车镇这么火了?哈哈......”陈悦开心地笑了:“程叔放心,销售上的事我来想办法解决。这一点量,顺手而为的事。这是好事呀,距离你实现梦想越来越近了。”

“你就别调侃了......”程洪无语地摇了摇头:“走吧,先吃饭去。”

程洪格局太小的问题显露出来了。而兴悦公司和聚源公司越做越大,企业经营理念也日新月异。陈悦和顾兴琼的观念也在不停地更新,早已不是两年前的小伙子小丫头了,程洪在某些方面肯定是越来越跟不上。

但陈悦和顾兴琼都非常清楚,他们的企业离不开农村,任何决策都要考虑是否符合农村实际情况,他就需要一个非常了解农村并懂农村经济的人来参与决策。所以程洪对两家公司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陈悦和顾兴琼就越希望程洪早点到公司上班。进入公司上班,通过学习和熟悉大个企业的运营情况,程洪与他们理念上的差距就会越小。拖久了,因为这个差距会影响程洪参与决策的判断力。给他们的建议就会受到局限。

随着镇里一系列的措施出台,前车镇的局面得到了控制。国家验收也已临近,县里把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这项工作上。

余耀民对前车镇还是很放心的,合江村仍然作为样板备检。对于老刘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的学习考察队伍。群众对这事也习以为常。

再加上月华、红塘、马子坪村的村容村貌都在改变中,旧村改造已经完成六七成了。现在只要进入三江片区,就如同进入世外桃源一般。

整个三江片区是一条狭长的地带,四周环山,入口是红塘村,然后地势越来越宽。接下来是月华村与马子坪村,再是何家村。何家村一条路通住李塘到合江,一条路通往松树接高速路口。

从红塘村出去就是通往前车镇的主道。从前车镇进来不管从那条路,最终都要经过红塘村。所以在红塘村、马子坪村和月华村进行旧村改造之后,整个三江片区就象一个世外桃源一般了。

不管是合江四村还是马子坪三村,整个村容村貌的规划设计都是顾兴琼找来的专业技术团队。风格都很相近,以江南古风风格为主。山、水、民居和古树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所以程洪一直就想把整个三江片区的旅游做成一体化。

县里也投入了部分资金打造马子坪三村,宣传文化氛围非常浓郁。三江片区不仅仅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也是将来振兴乡村工作的典型。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国家验收却并没有到县里来。干部们忙碌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县脱贫摘帽的工作任务,接下来就是完成所有贫困户贫脱的工作任务,然后又是实现振兴乡村这一战略目标。

随后县里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人事调整。主要是针对县机关和科局,配合机构改革进行的调整。程洪没有进城,张乐泉也没有进城,甚至乡镇的人事都没有动。

一下子缩减几十个科级机构,县机关的富余人员本身就很多,位置本来就不足。乡镇的机构改革也紧接着展开,人员重新分工编设岗位。

按省里的要求,要从事业编制的站所长和年轻支部书记中提拔一批乡镇领导干部。白贤聪选择了进城任职,前车镇又提拔了一个年轻干部孙皓为副镇长。

这事与程洪没有什么关系,他仍然是副科级干部,还算是在领导岗位。把人员安排下来之后就看明白了。以前都是什么站所长,整编之后只有四个办公室主任,五个中心主任。也就是九个中层干部了。

这次的人事调整透露出几个信息,更加验证了程洪的分析。第一、实职位置越来越少,必须得空出一个补进去一个,人事调整的频率越来越低。象何明在乡镇长和书记这个位置上干了十来年这次都没有挪动。

也就是说干部的升迁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仅机会少了间隔时间长了,而且还必须得一步一步地往上移动。其间的风险就不用说了,程洪如果两年前没有背上处分,以他做出来的成绩算是有特殊贡献,这乡镇长就没有郭征东的事了。

第二个信息,科员升迁必须先在中层干部主任的位置上呆上几年。很多干部想踏上中层干部的岗位都很难,更别想着提拔重用了。很多人也许要在科员的位置上干一辈子。

这熔炉的盖子不仅仅只是盖上了,而是捂得很紧。所以在改革中,年轻人都争着这几个主任位置。让何明与郭征东又头疼了一阵子,开了几个领导会议才把这事给定下来。

估计干部的想法会发生两种变化,一方面有条件的就会努力地去争取进步,另一方面看不到前途的就干脆放弃了。程洪又提醒何明去做一些镇里干部的思想工作。何明就拿程洪和张乐泉作为例子来说服那些想要放弃的干部们。

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算是稳定下来了,象老马这样的老人并不在乎这些,反而姿态很高地退到二线。进入工作难度最大的综合执法队做队员。

前车镇开发区引进两家食品加工企业,一百家作坊。年底全部投入生产,一百家作坊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布继录被聘请为顾问,指导合作社的营运工作。

经济开发区拉动了全县的就业,仅提供的工作岗位就一千多个。加上三江片区在经济上的扩张,外来就业的人员近万人。此时才彰显三江片区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了。

流动人口增加,也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各种娱乐场所兴起,进一步拉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转眼间又到了菊花节举办的季节,七个村都在认真地组织着。

马子坪三个村也算是挤进了三江旅游俱乐部,引进部分投资开发了几个旅游项目。现在三江片区的事务都是程洪在主持,自然也会把他们拉进俱乐部内。

合江网开辟了专栏对菊花节进行宣传,诚悦兴农网和乡里妹子网也进行了宣传。市电视台也做了专门的报道,省电视台也过来采风。

陈悦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第一次乡村经济论坛,已经邀请了很多人士参加这次论坛。地点放在了松树村的旅游项目区内,由侯家祥开发的三江农庄项目从去年运营以来,不仅在规模上做得很大,也逐步完善好了松树村的旅游设施。

菊花节组织得比去年更好,临时商铺和展销区全部建成了固定的,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在何家村打造成了一条商业小街。

各村可以自行安排一些临时展销区域,由村里进行统一管理,但规模都不是很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分流,减少一些维持秩序的压力。

随着游客的增加,曾正明和布继录都不得不让步,同意把展销区域放在何家村来。合江村的地形地貌并不利于建设商业中心,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肥肉给了何录华。

何家村仍然是三江片区的核心区域,不管是商业区、娱乐区,还是经济开发区都在何家村落户。然后从何家村呈三条线辐射出去,一条是通向松树村,一条通向李塘和合江村,一条通向马子坪、月华和红塘村。

为了避免各自为政的问题,所以何明也就安排了程洪主持三江片区的大局。他也就住在了原三江乡政府院内,李明哲以前住的套房里。

为了办好论坛峰会,陈悦也带了一个团队过来,团队住在松树村三江农庄里。他自己则跟程洪住在了一起。

“程叔,我与兴琼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在年底举行婚礼。”陈悦见到程洪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激动地告诉他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