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大时代的熔炼 > 第二百六十三章 糍粑掉灰塘里

第二百六十三章 糍粑掉灰塘里

“这小贱人......”余耀民咬牙切齿:“以为我们就看不明白?不管是合江村、何家村、李塘村、松树村,还是现在的马子坪三个村的村干部。还有那个段龙源和唐华生,都没少从程洪那里受益。

对村干部宣传动员这么干,那是不犯错误的。可镇里的干部就完全不同了,对公职人员与村干部的纪律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按他这方法搞,还不得乱套了?!现在是糍粑掉灰塘里了,打也不是,拍也不是。”

这事还真为难余耀民了,干预了,会影响前车镇干部的积极性,甚至全县的干部积极性。不干预有可能就会犯大错误。

“这事......还是向市J委汇报吧。趁他们还没有犯错误之前马上纠正过来。”吴卫国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只能这样了。如果市J委部门对这事进行规范或阻止,我们也好制止他们。如果同意了,我们也乐见其成。”余耀民点了点头同意了吴卫国的意见:“卫国,你与晓龙负责此事。我也会向市委汇报请示。”

何明推开程洪的门走了进来,脸色有些不好看。站在窗台前的程洪回过头来,俩人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县里来了不少的电话,让我们停止干部直接参与经营活动的行为,明确指示,谁也不行。”何明叹了一口气说道。

“那就不直接参与了,只能是再开一个会了。”程洪淡然地说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岗村的群众要签个协议了,我们镇里的干部们这嘴还没有群众严呢,就没把过门。”

“你不担心违纪?可我担心呢。”何明翻了一下白眼:“这事没办成你不急?”

“急什么?反正这会开不开结果是一样。”程洪坏笑了一下:“开这个会可以规避你的责任,但阻止不了干部们参与经营的热情。”

“这都在你的算计之内?你利用了我们?”何明有些生气。

“切......”程洪竖起了中指:“别说你没有预计到这结果。你还不是这么做了?再说,你成年人了也长了脑子,我只是建议,听不听那是你的事。”

“明说与不明说,性质不一样。”何明无奈地翻了一下白眼。

“说这些没有意义,你得再开一个会议。”程洪又坏笑了一下。何明摇头叹气站了起来离开,挨骂的不是程洪是他何明。这事又搞得他里外不是人两头遭骂。

程洪站起来又走到窗台前,看着那些干部们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于这事是不是违纪,他也把握不好。他感觉到党内法规没有法律条文那么清晰,很多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解释起来非常困难。

而公务员又涉及到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法的法律解释也没有公布。仅仅只是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出入是非常大的。

这事程洪打一开始就没抱什么希望,只是想试探一下,能成则成,不能成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何明的确误解他了,他从来就没有鼓动何明这么做。

只是提出了参与的观点,至于如何参与他却没有发表意见。其实是何明自己处理之时有些不足,只是想到程洪一直倡导村干部参与经济发展就做出了有些冒险的决定。

程洪在会议上还进行了补救,暗示镇里的干部尽量不要直接参与,尽量不要在前车镇范围内做项目,就是想尽量规避一些风险,这事就不应该怪他程洪。

他又摇了摇头,如果市里追究这事,何明得负责任。而县里的领导一定都会认为是他程洪主导这事的,所以对何明没有明显的责怪之意。何明的想法有些简单,听了几句话就心里怪上了程洪。他现在也是里外不是人呀。

又召开了一个短会,给镇里的干部当头泼了冷水。热情降低了不少,但看得出他们肚子里都憋着一口气。正如程洪所说,这事已经制止不了了。

都有脑子想问题,就算是有责任,也就那么大。他们坚守自己的底线,他们按要求向镇J委申报。实在不行就转让股份罢了,反正不会便宜了外人。

何明说得很体贴,镇里的干部都没有责怪他。这个结果有些出乎何明的意料之外,领导的批评他心里也就不再在乎。会议结束就找向程洪喝酒,让程洪又心疼了好一阵子。何明好象找到了打击程洪的办法,喝他的酒,喝到他心疼。

程洪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余耀民批评他胆气太小,他就敢以对干部和群众有益为理由,可以在不核实是否违背纪律原则的情况之下推动这件事情。

底线在哪?他也没有去考虑。干部使用问题上重德与重才一直都有争议,做事业需要有才能的干部,要想事业长久就得要更多有德行的干部。

在干部培养教育上也就存在德行与才能的培养教育问题,又管齐下的思路没有错。但前题是纪律的约束,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对纪律的敬畏。利用利益来刺激干部的热情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党员干部不把纪律放在心上,德行方面的约束力并不是万能的,心无敬畏迟早会出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有争议的。严格来说应该是三管齐下才对。

程洪的做法就是让镇里的干部纪律观念下降,又引导采取规避的手段来回避纪律的监督,更是错上加错。正如余耀民的批评,有这自以为是的毛病又犯了。

这种心态上的变化程洪并没有发现,而退让和回避的问题仍然没有整改过来,与何明交流之时仍然有所保留,让何明去猜他的意思,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不说何明唯程洪的意见为是,但对程洪的意见还是很采纳的。充分地相信程洪,在程洪这种态度的情况之下,很容易随着程洪的错误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正如程洪所预判的一样,前车镇干部参与度提高了不少,差不多近一半的干部职参或明或暗地参与到经营中来。

效果也如程洪想的一样,极大地刺激了前车镇的经济发展速度。本镇的干部职工有,县里的干部也有,想参与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前车片区的作坊和基地一下子冒出近百家来,还有很多作坊和基地在筹建之中。合江村、马子坪村、何家村也增加了很多的学徒。

发展快,矛盾纠纷就多,要处理的问题就越多。三江片区还好一些,对于来当学徒的人有足够的容纳能力。想在三江片区建作坊和基地的条件不足,已经基本上饱和了。

所以多数人都冲着前车片区而来,这样前车片区就压力非常大了,闹得郭征东手忙脚乱的。本地的人想要流转土地,外地的人也想来流转土地。就想着就近能得到技术和市场销售上的扶持。

村里解决不了,都找向镇里,最后都找到郭征东这里来。特别是县里想参与进来的人,电话都打到郭征东这里来了:“我兄弟要搞个作坊,还请帮忙......”

“我表哥想在前车镇建个基地,请郭镇长帮个忙......”

“某某老板想到前车镇投资建个食品工作,明天过来考察,请郭镇长帮个忙......”

名声在外了,镇里的干部反而越来越低调。外面找来的投资商和寻找合作的商户越来越多。以前担心镇里不会支持,现在都传出话来,前车镇为了拉动经济号召镇里的干部参招商引资。

所以,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也托关系想搭上前车镇这辆快车。事情演变到这一步是程洪没有想到的问题。对于前车镇来说,这并不是好事。

资源有限,区域内就存在资源矛盾。发展得早的合江村,早就通过向外扩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现在前车片区经济还是刚起步,还需要这些本地资源来培养本土人才。然后再通过人才来向外扩张。

这些外地过来的投资商不仅仅是来抢资源,也在争夺人才培养的机会。本地人也不傻,都明白这个道理,手头的这些资源当然不会放手。

物以稀为贵,资源自然就宝贵起来。群众并不是想要坐地起价,但眼里也看得非常重了。造成本地的土地流转都矛盾重重。闹得本地想办基地的人也都叫苦连连。

何明和郭征东坐在程洪的房里,何明瞪着程洪不说话。程洪苦着脸解释:“我也没有想到结果会这样。”

“现在镇里的干部也麻烦了。”何明叹了一口气:“他们与别人合股办基地办作坊的事情爆出不少,群众对这事的意见非常大。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他们退股。

村干部也在抱怨,他们现在想流转土地也尽是矛盾。以他们在村里的威信......都后悔没有早动手,早流转。你说,这事怎么解决?!”

“找个地方,提供给外来投资商办作坊和工厂的客商。也对外来投资商的投资范围做出约束,只允许他们在前车镇投资作坊和工厂。”程洪低下头来,这事他也想了好几天。要解决这混乱的局面,只能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