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大时代的熔炼 > 第54章 一村一品

第54章 一村一品

松树村工作队队长李大中、李塘村工作队队长豆然、何家村工作队长伍万荷。三人坐在了一起。李大中是教育局的工作队长,豆然是林业局的工作队长,伍万荷是工路局的工作队长。

“唉刘德超这个白毛老倌。”豆然叹气说道:“他自己拼上了,还连带上我们。你们没有挨训吧?”

“我都这把年纪了,本就不想来搞工作队,说急了我回去不干工作队。”伍万荷摇头说道:“只是通知我们要住到村里,说是镇里何明书记的要求,含蓄地说要向老刘学习。”

“训是没有挨,语气并不是好。”李大中笑道:“不过训得有理。人家文化局的人搞得风生水起的,我们还是冷水浸冬瓜没得动静,也不是一件事呀。”

“这东风还得要借。”伍万荷笑了笑说道:“虽然做不了榜样,但也不能扯后腿不是?要不我们去合江村学习学习?”

“呵呵”豆然突然笑了起来说道:“好,去学习学习,但调侃一下是必然的。我开车吧。”

“白毛老倌,现在红火了。”远远地豆然就笑道:“是不是在村里找了个相好的?都不愿意回家了?”

“去死吧。”老刘用力拍了一下豆然的肩膀骂道:“你们都是好村,我合江村就是烂摊子,都是给逼的。”

“老刘呀,我们今天是来取经的,你可不能藏着掖着哦。”伍万荷上前握手笑道。

“不仅要介绍搞工作的经验,还得要介绍一下如何与群众搞好关系的经验,特别是妇女工作的经验。”李大中跟着握住老刘的手很是诚虔地说道。

“都去死吧。”老刘瞪眼说道:“本来准备了一只土鸡,看来得留到晚上我们自己吃了。”

“我们晚上就住下了。”李大中得意地笑道:“反正住松树跟住合江是一码事。”

“脸皮是越来越厚了。”老刘摇头叹道:“遇人不淑呀。走,到办公室坐去。”四人来到二楼工作队办公室。

“这条件不错呀”豆然打量了一下办公室然后看了一下他们的住房说道:“终于可以跟领导说道说道了,人家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所以他们就住在村里了。每天还有土鸡炖乡姑,能不忘记家里的老母鸡了。”

“条件得自己创造。”伍万荷调侃道:“希望你尽早每天土鸡炖乡姑,也乐不思蜀。”

“坐吧。”老刘嘴上招呼心里早就骂开了,这三个人那是什么学习取经,纯粹是来批斗自己的。那嘴比程洪还毒,懒得跟他们计较。

“玩笑归玩笑,介绍一下吧。”都坐下来后李大中说道,这家伙还带了笔记本,打开就做记录的准备。

“有那么上岗上线吗?”老刘瞪眼问道。

“你说你的,我记我的。”李大中摇头说道:“我就这德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老刘也不计较,开始叙说他在合江村的经历,还拉来了皮作家和陈悦一起补充。皮作家如鱼得水,说起道理来是一个接一个,李大中记不来干净就不记了。

中午是宾主尽欢,酒饱饭足之后三人潇洒地离开。坐在车上豆然笑道:“这个白毛老倌,今天是让他大出血了,今后我们得常来。呵呵”

“想都别想,这个铁公鸡。”李大中摇头说道:“以前同事的时候,就他最小气。现在他一定想着办法怎么从我们这里吃回去。下次?绝对是我们出钱他出力,他向来就是这说辞。”

“他们还是挺有想法的。”伍万荷突然说道:“不过我们三个村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尽跟风呀。毕竟我们受制于合江村。”

“老伍这个想法不错。”豆然想了想说道:“网站的销售量还没有起来,现在一个村都有点费力,陈悦家的超市售货也有局限性。我们要加入肯定受制于人,得想其他的路子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农村就这些套路,我们能想出什么好点子来?”李大中摇头说道:“我们都是从农村长大的,从小就是种田,也没见种出什么花来。”

“一村一品。”伍万荷说道:“我们就重点发展一个两个品种。何家村是洼地,就种荷花。”

“你名字中带荷,就种荷花?”豆然笑道:“我姓豆就种豆子吧。”

“去。”伍万荷白了豆然一眼说道:“我家以前就种荷花,我也懂技术。种一部分食用藕,种一部分莲子。销路我也能解决。”

“我就不种豆子了。”豆然摇头说道:“我搞花卉吧。李塘村多丘林地,很适合搞。那个,循序渐进,我先搞个试验田。先我自己投资,也赚点小钱吧,应该不犯错误。”

“只怕你下来搞工作队就有这个想法吧?”伍万荷坏笑地看着豆然说道:“有老刘和陈悦铺路了,你就准备大显身手了?四十来岁的人下来搞工作队的人不多。”

“去。”

“我怎么办?”他们都有了主意李大中却是有点急了。

“松树村,搞乡姑呀。”豆然笑道。

“开什么玩笑?”李大中急了。

“说真的,香菇和蘑菇。”豆然忙解释道:“销路还是有的,只是技术这一块。”

“真服了你们。”李大中摇头说道:“前几年县里大发展,亏得多赚的少,现在还有几家?”

“品种。银耳、黑木耳、香菇、鲜的销路差点可以加工成干货嘛。也可跟着合江网搭上线不是。”豆然说道:“以合江为龙头,前车镇其他村可以专注一村一品地发展。不仅可以利用平台的优势,也可自己打开销路嘛。当然,品种得选对。”

“你们不担心把合江村和白毛老倌推上天去?这计划完全就是给合江网注入发展的能量?”伍万荷调侃道。

“说实话,我还是挺佩服白毛老倌。”李大中低头想了想说道:“既然来了,总得干点什么。我打听过,不脱贫不准走人。我们这一住呀,至少得三年以上。别想着走了”

三人没有说什么,想到在这乡下住三五年,都感觉有点沉闷。最初下来时想着的就走走过场,干上一年半载地给村里一两万块钱就走人,突然说要干三五年才走人那感觉超难受。

送走三人老刘就心疼起来了,他狠狠地说道:“都是吃货,酒菜就两百多块呀,不想办法吃回来我不姓刘!”

“我支持。”皮作家这吃货马上举起爪子赞成。陈悦摇头不语,不就两百多块钱吗?有必要那么计较?等基地步入正轨,工作队的伙食他一个人包了。这个想法他没有说出来,就怕来个马前炮没面子。

“小皮,那个就以成功地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这题发个社论。”老刘突然说道,他也是听了何明这句话才想起来:“这是顾正海对何明书记和顾县长说的。”

“还社论?那是大报社的做派,这是乡下!”皮作家白眼说道:“先不报道是顾正海说的。只是针对这句话来进行讨论。在讨论区发表最好。”

“你办好便是。”老刘无奈地摇头道。谁叫他不是业内人士?这权只有交给专业人士了。他突然发现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都有事干,就他象个没事的人一样,心里有一丝丝的失落。

“对了,关于诚信还有其他方面的。我们都可以展开讨论嘛。大家都参与进来说道说道。”老刘突然想到了后山村二道沟与狸冲组的山林纠纷问题。

“早就计划好了。”皮作家笑道:“有时间你得上网看看。”

“上网看看?”老刘突然发现他这个工作队长登上合江网的次数都不多:“陈悦,教教我”他也得要发评论,可是他不懂。落伍了

“一村一品,这个设想好呀!”何明听到程洪的汇报之后激动地说道:“还得要有压力呀,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想法了。”

“想法是好,问题也很多。”程洪摇头说道:“有点乱呀,乱了就不会考虑市场。我们政府没少倡导过吧?成功的并不多,最终几乎都毁在了市场上。

这事不能过急,一定以市场导向为主。一窝蜂地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们还得担心全县出现跟风的事情,到时他们没搞成,反而祸害了我们的产业。”

“但我们因为这个担心不能不发展吧?”何明不解地问道。

“有个县搞中药材,一个品种上万亩。结果呢?一测算供应全国的市场都够了,把全国的市场打下去了,这样搞能活下去?”程洪摇头说道:“一村一品只能提倡,但要控制规模。我还是赞成老刘的意见,让村民自己小规模发展,多品种发展。这样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才强嘛。

产品多样化才是我们的目标,也有利于产业的发展。琼丫头提出的原始农耕经济与现代经济对接上,可没有动不动就上规模发展。主要是针对对接的方式和平台而言。这种对接是融入而非强行进入,这是有违市论规律的。

规模经济理论早就试验过了,什么降低生产资料成本,什么降低劳动力成本,什么提高产能效率,都适应的是公司化经营。

我们农村缺少劳动力吗?缺少土地资源吗?都不缺,缺的是市场,缺的是就业岗位,缺的是产品销售渠道。”

何明低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