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超时空代言人 > 第64章 村组干徐发元

第64章 村组干徐发元

永富村五六村民组位于整个村的中间。

无论是前往第一片四个村民组还是前往第三片三个村民组,都要翻越一座大山。

自古永富村五六组在整个村里就是孤立的存在,有一半原因就是因为地理位置。

其实永富村第五六组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青壮年村民们多半都是外出务工的。

留下在村子里的都是些什么人呢?那自然就是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还有空巢老人。

在脱贫攻坚大作战工作打响之前,其实五六组的留守儿童工作是十分棘手的,因为数量特别多,情况特别复杂。

还好这一段时间里,最最燃眉的工作就是这文化户口摸底排查工作,相对来说,这一块工作倒也不受村民们大量外出的影响。

用林枫的话来说,只要村民能够提供户口本,在辅助准确的回答,这一块工作基本就没什么问题。

五六组进村入户工作组仅仅四个人:林枫、聂红海、李月、潘宗华。

聂红海和李月是两口子,他们说进村的话就骑摩托车好了。

原本林枫决定回去开自己的车一起前往的,但潘宗华说:“聂老师和李老师都骑摩托车了,咱俩再开一个车就浪费资源了,片长你辛苦了,我也骑个摩托车,咱两一起。”

两辆摩托车一前一后朝着永富村五六组进发。

四个人夹带了很多工作表、文件夹,还有手电筒。

其实林枫不建议用手电筒,天黑了该回家就回家,难不成还要熬夜走访农户?

更何况,林枫早就有了个工作思路,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两辆摩托车进入村口,林枫就叫停。

两辆摩托车就停在了村口第三户人家的门口。

这户人家就是五组村组干徐发元家。

徐发元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之所以成为第五组的村民组干,那是有原因的。

永富村第五组,其实在整个永富村算是最最富裕的一个村子,因为整个村子里的青壮年男女,出了过年那几天,其他时候一律在外务工。

村子里自然就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也有少数留守妇女带着孩子在家里肯地球,播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村子里已经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其实徐发元做了村组干,基本都是折本的买卖。

这年月,村委会和镇委领导,时不时还是要到村子里检查检查工作,然后热情好客的徐发元自然就吆喝一声:“各位领导,辛苦了,咱这家杀一只鸡,买两瓶酒……”

“不用不用,干部下乡,拒绝吃请!”领导们的态度都很坚决,但行动上就不那么果断,随便在村子里溜达一圈,自然就在徐发元家小院子里坐着不走了。

有时候来的人多,鸡需要杀两只。

能喝酒的也不少,徐发元就说:“领导,喝两杯吧?”

领导们的态度也十分坚定:“不喝不喝,工作期间怎么可能喝酒呢?”

然而领导们的行动也一样的不那么果断,当徐发元把瓶子里的老白干放在了餐桌上,领导干部们总能说:“哇,这矿泉水的味道是真的不错哦!”

徐发元就只能佯装笑脸,把家里库存的“矿泉水”全都拿出来,让领导干部们喝个痛快。

其实徐发元一个月的工资还不足一千块。

但领导们一个月里隔三差五来村子里转悠——现在脱贫攻坚工作越发紧迫,各级各类检查那可是越来越多,所以村委和包村干部们总是会时不时地打前站,于是应酬就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用徐发元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工作节奏太快了,有时候领导干部们在他家喝的矿泉水,一个月就能多达五十斤。

徐发元特地准备了一个塑料酒桶,装满了就刚好五十斤。

徐发元心底里可有数了,五十斤酒就是四百块钱。

再加上杀的鸡,炒的腊肉,蒸的米饭……

于是村子里有人就调侃徐发元:“老徐啊老徐,你说你这是图的啥?就图头顶上多了一定若隐若现的乌纱帽?村组干算啥呢?嗯,算整个组的小领导是吧?问题是,你一个月支出这么多,收入甚至没法填补,要我看,别干了。”

“不干?不干不行呐,现在这工作,太老火得很,村民组里要是没有一个组干,很多工作上头来了都是扯淡!”徐发元就苦着脸:“我也不想干,但是没人干也必须有人干,那我就顶着吧!”

徐发元硬生生顶着这个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已经两年了。

不过两年来,有明眼人渐渐发现了端倪:

比如去年夏天,一场雨过后,徐发元家的茅草房摇摇欲坠,因为被鉴定为“危房”,所以雨后天晴了,整个草屋就被放倒了。

取而代之的当然就是一层小平房,也就是现在居住的小平房。

当时都没人知道,其实徐发元的小平房,是村委领导们给他修房款才修建起来的。

再比如今年春天,徐发元家的牛圈里,突然间多了三头大牛——这大牛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西门达尔,杂交品种,块头非常大。

同样地,那会儿也没人知道,其实徐发元家的牛,也是村委领导给他家的扶贫专项资金。

扶贫先把村子里干苦差事的小官儿培养起来,村委领导们倒是很有眼光。

而徐发元自然也乐得做个小小的村民组干也有油水可捞,那就自然一直顶着干,一干就干到底,永远不放手,还信誓旦旦地说:“那就干到全面脱贫日为止……”

这到底是脱的什么贫呢?

其实之前老师们到村子里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时候,在统计过程中就发现,很多贫穷的家庭,连最基本的低保都没有拿到,更别说什么修房款啦专项养殖基金啥的。

反正也不关老师们的事儿,走村串户都是老师们的业余工作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林枫也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那种人,对于村子里的一些不合理不协调的脱贫政策落实问题,也表示十万分理解,也许这就是脱贫的真正含义吧,那些扶不起的阿斗,永远氪金,国家得花多少钱呐?

反倒是那些原本就有些头脑和家底的,给点扶贫资金,一转眼,脱贫了——但真正贫穷的人,躲在山旮旯里没敢露面呢,因为各级领导打了招呼,那些重点保护对象,就是炸弹,千万不能让上级督察组的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