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风云1627 > 37、决战之前

37、决战之前

解决了定番州方面的威胁后,沈思诚立即命人星夜传令安顺府城:所有待命部队立即停止训练,向安平县南部进发,与自己会合。

考虑到命令的传达时间,以及自己所部军队数量大增之后骤然下降的行军能力,沈思诚大致估计——完成会合至少还需要两天半。

于是沈思诚再派了两人潜入安平县,令张总兵做好在三天后出城与马文英决战的准备。

尽管马文英的三路援兵已经解决,但只要他拿下安顺府的决心足够坚定,对损失的容忍度足够高,安平县仍然很危险。

同时,哪怕马文英为了保留军事实力不再强攻,转而采取围困战术,跟沈家拼粮食消耗,也是沈思诚无法容忍的。

毕竟马文英作为围困方可以从容地刮地皮,哪怕刮来的不够,只要舍得花积蓄,总能搞到粮食然后从容地运到军中。

而沈家哪怕搞到了粮食,也没办法运进被围困的城市。

退一万步,哪怕马文英主动撤走了,沈家要面对的局面依旧十分恶劣。

光靠一个安顺府,迟早要完。

就算今年马文英没有拿下来,过几年周边的军阀一旦完成了地方上的整合,军事实力恐怕会超过马文英五倍、十倍甚至二十倍。

虽说外地军阀有一点比马文英要好——他们可能不是那么重视对安顺府的直接控制。但沈思诚不打算把自己和沈薇的命运寄托在其他军阀的一念之间。

争霸天下暂时还太远,但自保是必须的。

要自保就必须保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以及维持军事力量的经济基础。

目前的局面想靠闷头种田是不可能的——想种田发育,先得有田可种。

黔国这地界,种田成本高得吓人。

哪怕拿下了贵阳府,都还不足以作为自保的根据地;还需要加紧对外扩张,拿下四川、滇国或者湖广、岭南。

但扩张的前提还是拿下贵阳。

所以,哪怕马文英不来,只要沈思诚有点儿野心,就也有拿下贵阳府的战略需求。

那么,既然马文英带着主力来了,干嘛不找机会一举歼灭马文英的主力呢?

……

两天后,马文英才在大营里收到了定番州土兵大部分倒戈的消息,这让他大为光火。

“马勒戈巴子,那帮蛮子真是不堪!不过好在沈贼也出来了。哼,等他们落在我手里,非把他们屠干净不可!”

“将军,看来昨日安顺府城出兵……是要和沈贼的那伙人马会合?怕是……沈贼想和咱决战了。”

沈思诚带出去的武士本身都是精锐,数量也不多,所以可以绕进山林间的小道,避开马家的耳目。

但安顺府城后续出击的府兵们走的是大路,就逃不过马家的侦察了。

“哼!正合我意,就怕他龟缩在城里不出来跟我耗。”

马文英也耗不起。

如果拿下安顺府的代价太大,那么需要用来恢复元气的时间也就更多了——更糟糕的是,还不一定有机会恢复。

其他黔国军阀说不定会因他的“无能”,而起一些大大小小的心思。

更不用提,周边如果很快出现了完成地方整合的大军阀,那么来不及消化安顺府,地位不稳的他说不定连给人当狗的资格也没有。

因此,他不能承受太大的损失,也不希望花费太多时间和粮饷。

沈思诚想和他野战,他也求之不得。

“鲁总兵,留下三千人防备安平县城,准备集结全军迎击沈贼,和沈贼一决雌雄!”

“喏!”

鲁总兵和马家军的幕僚商议了一晚后,拟定了与沈思诚决战的方略。

推测了沈思诚部队的位置后,马家众人一致认为——安平县的南部的原野是最有可能的战场。

毕竟,沈思诚两支部队的进军路线就摆明了是要过来决战的。

否则,沈思诚大可以直接率部向西退回府城,而不是向西北安平县的方向进军——这样只会给马家军拦截的机会。

另一支从府城出发向安平县南部进军的军队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而从探报的结果可知,沈思诚的兵力虽然经过了扩充,但仍然十分有限。

安顺府城方向的军力大致在1100~1400之间,沈思诚的本部也不过3000左右。

同时,沈思诚身边的绝大部分是根本没有阵战素养的布依、苗家土兵,根本没法用来维持阵线。

安平县城的沈家守军如果要支援沈思诚,必须突破或者绕开马家大营的守军,而且其中的戍卒、临时征募的壮勇在野战中也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

单凭300武士和不到2000府兵,无论要绕开还是突破马家的防御阵地,都不是轻松的任务。

这样一来,沈思诚和安顺府城的援兵会合之后,兵力最多也不过5000——而且大半是没什么阵战能力的土兵。

而马家能够投入的兵力为10000,其中2000人是装备精良、训练充分的精锐私兵。

无论是数量还是纸面战斗力,马家军都占据绝对优势。

但考虑到沈思诚已经连续击破兴义、大定的援军,而且一直都是以少胜多,所以他们可以推测——沈思诚的武力和沈家精锐的战斗力绝对不简单。

宽正面、窄纵深的布阵方略虽然很有诱惑力,但经过幕僚们的深思熟虑还是被否决了。

虽然这样的方略下,马家军会给沈思诚施加很强的正面压力,有可能迅速压垮沈思诚的全线部队,但万一沈思诚把精锐集中,结合个人武力强行打穿了某一点,还是很有可能造成预备队都救不回来的全局混乱。

然后莽起来的土兵在混战中会有什么发挥也不好说了。

在“不能浪,要稳”的思路下,鲁总兵和马家幕僚决定充分利用地形和己方兵力优势,将4000府兵配置在一线,组成厚重的正面,同时将其余府兵和1000私兵配置在二线作为随时填补的预备队。另外1000私兵作为机动力量,在发现沈家军薄弱环节的时候果断投入,一举击溃。

接着,众人又把家将、部队的配置议定,方略就算大致完成了。

马文英看了之后,沉吟片刻便同意了。

沈思诚那小子确实有点儿邪性,多留预备队打得稳一点儿完全没问题。

于是,马文英点了点头:

“就按这个办!鲁总兵,你来统筹备战,天一亮就造饭,一定要让兄弟们都吃饱了!我要一战击破沈贼!”

“喏!”

鲁总兵与众家将、幕僚纷纷拱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