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新主 > 第63章 李少君生乎?

第63章 李少君生乎?

当老吏拿着王匡的奏书步入后书房,交由上一级后,王匡就知道这事情成功了一半。

“去安怀巷,然后再去邓府。”

马车从大司马府再次启程,转折半圈驶向了安怀巷,安怀巷是实整个长安的胡商聚集体,贩卖者各种西域珍品。

公元前一百三十八年,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十多年后,公元前一百一十九年,武帝再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古丝绸之路慢慢成型。于是,西域诸国的香料,水果,名马等进入华夏,而在华夏的丝绸等物则被高价贩卖道西域各国。

现在很多人大汉人能吃到葱蒜,胡瓜等蔬菜,也是借了张骞的西风。

王匡此次前来,是打算给自己的老师挑选点礼物,虽然上次见面在十天前,但这次是有事情请教,正是事关农业。

不出所料的话,在他上书后,很可能这几日就会被拿到朝会上进行论证,再依照杜闲的表态,自己的父亲这一派说不定会大家支持,连他也要进行自辩,一些准备自然需要的。

且,自己的老师邓锦正在前天被正式授予五经博士,这也是昨晚景丹那里得到的消息,此次授予博士的共有十三人,大都会入驻太学执教。

王匡作为弟子,少说也要恭喜一番。

“卖胡瓜了!”

“新鲜出炉的蚕豆……”

……

刚刚进入安怀巷,便有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大部分都是外国面孔,但因为在大汉生活时间上,他们说的汉语虽有些,但大体的意思的还是能听懂。

胡瓜是黄瓜,王家庄子自春季入暖以来,已经专门找了一大块地进行种植,那一千亩地在整理后,当然不能荒废,该利用的价值还是要利用的。

至于蚕豆,这些胡商早就学会炒着吃了。王匡买过,但因为食盐太过贵重,并没有放盐巴,吃起了淡淡无味,和后世比起来差别不小。

“给母亲还有阿姊她们再捎点香料,顺带给嫡母也买些,家里的关系怎说也要维持好。”王匡下了马车后,向几家香料店走去。

货比三家,王匡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那一家,把买好的物品拿回马车,让狗子看好,他又亲自去了葡萄酒的商人那里,买了一小罐的葡萄酒。

这样来来回回的耽搁不少时间,等他抵达邓府的时候,已到了午饭时间,邓家人正在开饭。

邓家这两日的气氛很温馨,邓锦的妻子从南阳赶来,一大家子终于是团聚了。

“弟子拜见先生,师母。”王匡向两位长辈请了安,随之赠送了礼品。

给师母的是一款手镯,给先生邓锦的自然是他最钟爱的葡萄酒。

仆役添加了新的碗筷,他顺道坐在了邓锦的下侧。

弟子和先生两人喝着葡萄酒,聊了聊长安城中的事,师母是个很和善的妇人,期间不断给王匡夹菜。到是另一边那位嫂嫂怀中的邓禹有些不听话,一直动来动去的,还爬到了王匡身边,要求抱抱,小家伙虽然才两岁,已经能够识人,甚至说话都咬字清晰。

吃完饭,陪着先生在花园里散了会步,王匡把他上书之事说了出来。

只见邓锦点了点头,脸上多有欣慰:“你能关心民生,将所学融会贯通,吾心甚慰,但能否实行,不在太皇太后,不在文武百官,在于你父的态度。我书房有从南阳带来的书籍,大多是我闲暇时整理的农事资料,你可带回去多看看……”

邓锦对弟子之事非常上心,尤其事关民生大计,他把竹简交给王匡后,还专门解说了个中疑惑,言辞间净是肯定。

安汉公府,灯火通明。

今日,有家宴。

当王匡让家里的仆人,把手里的礼品送至主母处时,只听那宴会大厅里,偶尔传出的酒令声。

“也不知在庆祝何事?今日可能见不着阿翁了。”

王匡心生感慨,倒也没太多失望。

夜色渐浓,领着庄子此次御马的狗子见了管事,让其找寻了个住处,王匡打算洗洗便睡。

他有预感,明日的朝议,说不定就会讨论他今日上书之事,自己兴许也会应召入宫。今夜住在长安,将少了明日的舟车劳顿之苦。

可还没躺下,阿福那张熟悉的脸就出现了。

“主人正在宴请宾客,令小郎一同临宴。”阿福笑道。

此次群宴,连大郎等人都没有资格入场,小郎能进去,这是来自主人的认可。

抵达宴会的现场,王匡有印象的就是陈崇,还有角落里的杜闲,以及坐在王莽左手第一位,前些年祭祖时见过的叔父王舜。

毫不意外,能待在王莽家宴上面的,都是他的心腹!

见有新人加入,几位表情不一。

不过那叔父王舜的眼光怎么怪怪的?

王匡不知,他口中的叔父王舜此时心里五味俱全,王匡的上书他白日看过,里面将大汉的农业弊政抨击的体无完肤,却也提出了新的农业试种之法,甚至于一种名曰“水车”的物件,让他兴趣大增。

至于另一封关于黄河移道之事,虽然入了元始四年,灾情不再,但这劳役之征,恐是一大难事。

但偏偏地,他下午向自己的堂兄说道后,只听得一句“明日朝议”,难道此子的奏书,是堂兄授意?

明日的朝堂,或许会变得有趣许多。

宴会继续,只听陈崇拿起酒杯,拜曰:“我等为安汉公明日加封宰衡,当为此事贺!”

“下吏甄邯亦为宰衡贺!”

恭贺声不止,甚至许多人都已经开始改口。

宰衡,位在诸侯及王公之上。

原来是为了此事,王匡心中一动。历史上,父亲的宰衡正是在元始四年加封的。

“王莽何德何能,劳诸位如此看重……”

王莽谦虚再三,然后众人一同饮胜。

坐在末尾,那个新添加的案几上,喝着小酒,王匡脑中想着其他的事,略有期待。

“阿翁加封‘宰衡’后,几位嫡兄长定会封侯,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我?”

整个过程中,王匡并不多话,在这些朝廷重臣中,他只是个菜鸟,也可以说,如果说不是王莽突发奇想,连同坐共饮的资格都没有。

但有了这两次一首勤农诗的流传,在熟悉之人的介绍下,倒也有意无意的引来了些许好奇的目光。

酒过三巡,待侍女填满后,王莽带着微醉,眯着眼看向自己的小儿子,问道:

“李少君生当真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