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行 > 第六十八章 己巳之变 尾声 四

第六十八章 己巳之变 尾声 四

回了大营,柳保泰带着冯效国第一时间见了王从义。

把前因后果说的一清二楚。

那王部院脸上黑紫,听罢,一拍桌案骂道“袁崇焕这厮带出来的好兵!”

王部院,老官僚出身,说话最是滴水不漏,哪怕是面对亲信也是如此。

他本来想骂辽军,但是却本能的骂起来袁崇焕了。

现在连三岁孩子都知道,前任蓟辽督师,袁崇焕注定是不会有个好了。

反正他是倒台了,这会儿拿来发泄下情绪,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大人,那咱们怎么办!”

王从义,想了想道“孙阁部是正人君子,他的面子不能不卖,我修书一封,你送去山海关。”

柳保泰琢磨了下道“这会儿,怕是不在山海关了吧?”

王从义想了想,道“明天你去一趟吴襄那里,把信扔给他,让他看着办!”

次日,柳保泰穿了他那一身大红色的飞鱼服,

飞鱼服并非明代唯一的赐服,在明朝赐服制度中,纹样最高级别的为蟒,其次是飞鱼,再次为斗牛、麒麟,故而有了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之称。

飞鱼服只是一种资格,而并无特定形制,它们可能是出现在端庄的圆领袍,或直身袍上的补子,也可以是刺绣在英武潇洒的曳撒、贴里袍上的纹样,形制不拘,样式各异

柳保泰这一件就是曳撒,当然如果他要是愿意,拿飞鱼服的纹路,做一身圆领袍也不是不可以。

曳撒是一种袭承元代服饰而来,有浓厚蒙古风格的服饰,又称“一色”“一撒”,发音也源自蒙语。

柳保泰骑着枣红大马,穿着蒙古风味十足的曳撒,远远看去,倒还是威武。

身后跟着的冯效国和津云小太郎也是穿着圆领袍出来的,二人都是穿着三品的大红猛虎补常服。

在冯效国之后则是薛思进,他是四品,当然也能着红官袍,但补子却只能用豹。

柳保泰身边簇拥着己巳之变勤王以来,和自己出生入死的一百老兄弟,并从王从义营中借来壮声势的二百骑兵。全都是着明光甲,当然这三百多件明光甲也是全军万余人一块凑出来的,穿完了是要还回去的。

因为这几件衣服,都是崇祯帝从大内发给的,具都是好衣料,比较起寻常的绸缎,很是不同。

还不等进辕门,就有关宁军的几个巡哨跟了上来。

辽东最不值钱的就是武官,每个卫所里面光三品的指挥使就有三四个。

所以众人身上的红色官服,并没有给这几个巡哨什么精神上的冲击力,倒是众人身上的明光甲很是震惊了他们。

领头的刚想上去探听下众人的来路,却赫然看见柳保泰的飞鱼服。

飞鱼服画的虽然说是鱼,但实际上确实按照龙的样子画的,除了背上有两个小的几乎看不见的翅膀,尾巴是鱼尾外;这飞鱼脑袋上也长着一对角,手爪也是四根。

远远看去,竟然和蟒袍有几分相似。

“不知道贵官是?”

不等那哨探问完话,柳保泰呵斥道“哪里来的野小子,咱是来给你们吴襄下书的。”

哨探不知道什么地方触怒了眼前的贵人,也不好多问,只好在前面带路。

不多时进了辕门。

关宁军平时军纪整齐,但是最近因为很是杀了几个鞑子,军心就骄傲起来了。

看见忽然来了这么多人,而且一个个顶盔掼甲,以为是京师里面来的使者,竟然一个个在一边围观。

柳保泰带着众人下了马,喝道“通报里面一声,好教吴总兵知道,勤王西路军的王兵部,来给孙阁老送书信了。”

一阵嘈杂,但见得大帐里面闪出来十几人。

为首的却是吴三桂,他看见柳保泰一行,脸上不屑地笑了一下。

“打扮成这样,给谁看?”

距离太远,他只能看见众人身上的红色官袍。

明朝服饰制度,四品以上着红,但是明朝后期武官冒烂;四品似乎不是太值钱了。

“咱这大营里面,六千人,就三十多个能穿红官袍的,这山东棒子,真是棒槌。”

他跟着吴襄,二人冷着脸上前。

走近了却发现柳保泰身上穿着一件似蟒袍的衣服。

“柳游击,你这是?”

吴襄明知故问道。

“好教吴总兵知道,前些日子你部无缘无故攻击我部探马、夜不收;打死了三人,打伤了三十余人,扣押了军械,我是讨要军械和说法的!”

吴襄听后哈哈大笑,轻蔑道“还有别的事么?”

柳保泰道“自然,这里有我家王部堂的亲笔书信!请呈送给孙阁老!”、

吴襄皮笑肉不笑道“王大人倒是何时高升了?我知道了,咱替你传这书信。”

然后竟然是尴尬地沉默。

打破沉默的仍旧是吴襄

“柳游击,可知道杨总兵?”

柳保泰随口道“哪一个杨总兵?”

吴襄道“杨公肇基!”

一旁的冯效国上前附耳道“就是太子太保杨公,剿灭白莲教匪寇的那个。”

吴襄口中的杨公就是杨肇基。

这位杨公,自幼就有材力且勇武过人,成年后由武举袭指挥,,提任沂州卫掌印指挥使。

经屡次提升,任大同总兵。

天启二年,徐鸿儒组织的白莲教在山东造反,连陷巨野、郓城、汶上、费县、滕县,众至数万,朝庭着令杨肇基率大军迎敌,杨肇基须发皆白,仍是精神抖擞,率大军剿灭了反贼,立下大功。

杨肇基因平叛有功晋都督佥事加右都督,接替沈有容,守登州莱州,出任备兵防倭征东总兵。

月余,调任延绥(今榆林市)总兵。

时年腊月,甘肃河套的蒙古大贵族旗牌台吉侵占兰州,又派兵攻延绥。

杨肇基和副总兵贺虎臣,设妙计,命士卒四门紧闭,坚守不出,旗牌台吉看到心中大为高兴,大明官兵不过如此,骄兵之心油然而生,敌人经过几天进攻,身心疲惫,时至元旦之夜,总兵杨肇基看到机会成熟,遂让士卒打开城门,和副总兵贺虎臣兵分两路,两面夹击,杀伤敌数千人,狠狠的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虏酋方知明朝官兵的厉害,撤兵远走,从此不敢南下骚扰边境,兰州城得以收复。因功加左都督,太子太保。

此时,按理说,杨肇基正在老家养老。

柳保泰咳嗽一声,道“当然知道,杨公是我辈的楷模!”

那吴襄冷笑一声道“这会儿,杨公的使者,就在大帐里面等着你呢!你们都是山东人,难道不熟悉熟悉?”

柳保泰不知道这吴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些狐疑。

吴三桂道“怎的?是嫌自己穿的飞鱼服太扎眼了吧?”

柳保泰心想,老家伙坏得很,一定没安好心,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拱手道“既然有公务,就不打扰总兵了,军械交割之后,咱自行离去!”

就在这个时候,从大帐里面,走出来三个人。

为首的是一位约莫二十七八的青年。

他看见眼前这一幕,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倒是旁边的黑大汉看了看柳保泰的飞鱼服,道

“俺就说吴老爷会生儿子,不光是长伯(吴三桂的字)少爷是一代人物,就是眼前这少爷,虽然差一点但也是英俊伟岸!”

他见柳保泰比吴三桂年轻个三四岁,以为柳保泰是吴三桂的弟弟,又看见他穿了一身飞鱼服,心里只道是吴襄让孩子穿着玩的。

吴三桂听完哈哈大笑,道“看来柳游击在山东不是很知名啊!”

这黑脸大汉顿时懵了,道“得罪得罪!”

吴襄皮笑肉不笑道“小柳游击,不认识一下杨公的爱子,通州副总兵杨公子和杨公的爱将,参将刘鹤州。”

柳保泰心说,怎么山东的将官倒是在这里,还要讨好他们?

但还是很礼貌的行了一个礼“见过!”

二人也是回礼。

那姓刘表字鹤州的道“咱的字号,是为了糊弄文人的,真名大姓是刘泽清!”

柳保泰脑袋里面翁了一声,心说“他就是刘泽清??”

刘泽清,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

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

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望风而逃,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

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东平伯,与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并称为江北四镇。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刘泽清投降,其后清廷讨厌他反复无常,将其绞死。

刘泽清为人阴狠惨毒,睚眦必报,他曾经呼崇祯时的大学士刘鸿训为叔。刘鸿训一死,就将他的儿子孔中、孔和当作子侄看待。他不甚知书而且又自命风流,有一次在淮安宴客,把自己的诗作拿出来让众人传观。客人纷纷阿谀奉承,交口称赞。

刘孔和默不作声,他点名问刘孔和,孔和开玩笑地说:“不作尤好”。他随即勃然大怒,后借机遣刘孔和率二千人渡和州,忽然又藉口将他斩首,所部二千人凶凶不服,他竟然将这二千人全部杀之,没有漏掉一个人。

刘泽清在某县曾有一故居,空旷无人。一次十几个秀才借那里饮酒,因传观把玩在楼上发现的一只女人锦鞋,还嬉笑讽剌了一番。事后为刘泽清所知,竟一古脑儿全部杀掉。

刘泽清同一表兄不和,派人去找那表兄,表兄向他的母亲求情,他佯装和好,实际上却派人在归途中,将那表兄杀死。

刘泽清很懂得一些诗文、经学,喜欢吟诗、歌咏,经常召引宾客一起饮酒唱和,他的幕府中养了两只猿猴,一唤它们的名字就到人前来。有一天,泽清设宴招待一位朋友家的儿子,把酒斟到金制的杯子里,一杯约有三升左右,叫猿猴手捧酒杯跪着递给客人。猿猴的样子很凶险,客人浑身打颤,犹豫着不敢接。泽清笑着说“:先生这就害怕了?”接着传令带来一名囚犯,在堂下打死后就剖出他的脑和心肝,放在酒杯里和酒,让猿猴捧到跟前来,一边喝着,嘴里还嚼着,脸色都不改变。

他不仅残忍,而且目无王法,在明王朝江河日下就要完蛋的时候,刘泽清看透了崇祯帝的虚弱,开始越发跋扈。

崇祯帝的亲信,给事中韩如愈、马嘉植奉命到南方来处理粮饷事务。

只是因为韩如愈曾经弹劾过刘泽清,刘泽清就派人在路上杀死了二人。

他如今只是一个参将,还不敢放肆,等当了总兵,那他可就现形了。

小人是最不可以被得罪的,尤其是这种特别喜欢派遣刺客的小人。

柳保泰可不想天天晚上为了防备刺客躲进碉堡里面睡觉,于是忍着恶心拱手道

“鹤洲先生谦让了,就刚才老兄的风雅,咱还以为老兄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老爷呢!”

吴三桂撇了撇嘴心里道“这小子真是孬种,这一圈人里面就这个黑傻子,最是官小没用,他倒巴结起来了!”

吴襄一看这架势,也笑了,心说“这小子,就是个傻瓜,吃软不吃硬,有几句好话就糊弄了,这种人却最是无用!”

又看了看他前胸的补子,还真是飞鱼服,心里又想“既然不是将门,而又年纪轻轻官居高位,看来定然是一个莽夫了。”

“自己不妨好生利用利用这傻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