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行 > 第七章:郑崇俭阅兵

第七章:郑崇俭阅兵

自从遇见那牛岭公子之后,柳保泰魂不守舍了十余日,心里也懒得出门。

直到三月初三,上巳节的时候,才被母亲刘夫人支出去到河边洗澡。

上巳节的风俗本来是有很多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流传到后来就剩下到河边洗澡,去除晦气这一项了。

等洗完了澡,穿好衣服,正好是到了傍晚点卯的时候了。

柳保泰揣着个烧饼,摇摇晃晃地就进了指挥使衙门的左厢房。

管签到的是一个百户,年纪很大,脾气很臭,似乎姓郭,大家都叫他破锅。

这郭百户见来的是柳保泰,颇为不满道“怎么?又去寻欢作乐了!”

这郭百户语调轻浮,引来周围其他舍人的哄笑。

柳保泰心里想,自己可算是彻彻底底地为流俗所轻了。

“看来那档子事儿,基本上是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只好打了一个哈哈,算是应付过去了。

百户年轻的时候,似乎是参加过万历三大征中的某一个,脸上有一道深深的伤疤,笑起来,两边脸都不由自主的往中间的伤口挤,看起来格外的可怕。

这会儿,这郭百户就笑起来了。

“公子哥儿们,你们要来大祸了!”

说着走到了柳保泰身边,拍了拍柳保泰的肩膀道“全是他害的。”

众舍人停止了嬉笑声,都不约而同的惶惑地看着郭百户。

那郭百户冷笑两声道“柳舍人在春香楼的风流韵事让新上任的兵备道知道了,兵宪明后天就要来校阅咱们济南卫的战兵、舍人。”

所谓兵备道,全称整饬兵备道,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专门收拾卫所兵的。

这个兵备道的所属衙门是提刑按察使司,一般是由按察使司正四品副使担任。

但是,在这里郭百户说错了,来的并不是什么兵备道,而是新上任的山东提刑按察使司正四品副使。

兵备道的按察使司副使,虽然和按察使司自己衙门里面的副使,都叫作副使。

但是兵备道的副使,更多的是享受按察使司副使的待遇;而按察使司自己的副使,那可就是权力极大的了。

济南卫,是内地卫所,平常并没有什么战斗任务,所以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是三分操练,七分屯田。

五千六百人里面,后天就要校阅一千七百人,大家得到通知,后天一早在城外的练兵场集合。

“听说来的是郑副使!”

“哪一个郑副使?”

“郑崇俭大人!”

柳保泰听见这个名字,禁不住一个激灵,心里骂到“坏了坏了,这个死老头子来了。”

郑崇俭,字大章,山西乡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这个老西儿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干臣。初授河南府推官,历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崇祯初,迁陕西右参政,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数败套寇,因功获赐银币,世荫锦衣副千户。

所谓套寇,就是居住在河套地区的蒙古人。

这些蒙古人本来就是元朝遗留下来的近卫武士,又因为掌握了水草丰美又可以出产粮食的塞上江南河套地区。

所以和那些在大漠里苦哈哈的蒙古同胞不一样,这些人个个是兵精甲足,器械精良,历年来都是明朝朝廷解决不了的大麻烦。

就是这么一群劲敌,郑崇俭竟然能够靠着手下那群吃不饱喝不好的边军打出一个大劫,足见这位老兄的实力了。

当然郑大人最为牛逼的是打流寇。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郑崇俭升任兵部右侍郎,接替洪承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洪承畴是何等的人物?接替他的能是多么平庸的人?

也是崇祯十二年五月,假投降的张献忠在谷城起义,罗汝才等九营随之俱反,兴安今陕西安康告急。

总理熊文灿请求皇上命令郧阳巡抚王鳌永防守江陵、远安,陕西巡抚丁启睿、四川巡抚邵捷春分别在各自区域内严兵防守,郑崇俭主持提兵合击。

这时,固原、临洮、宁夏的三个总兵左光先、曹变蛟、马科已跟随洪承畴入卫京师,只有柴时华中途返回甘肃,郑崇俭调用他而他却不响应。

可是郑大人是何许人物啊?你不响应我,老子有的是朋友!

于是传檄副将贺人龙、李国奇等从西安出兵。

李国奇是郑崇俭一手提拔的心腹爱将,听调听宣;手下的是百战精英。

不过遗憾的是李国奇的队伍到略阳时发生士兵起哄,抢劫了瑞王的田租。

李国奇当时已提升为陕西总兵官,却因此事被免去新职,而郑崇俭也因之被贬官一级。

这个事情,说到底是明朝廷不对,皇帝怎么能不发工资就差遣饿兵?

这个时候,左良玉正好在房山县让张献忠打的是哭爹喊娘,张献忠扩大战果,率军预备攻击陕西。

郑崇俭于是率领贺人龙、李国奇的部队把他遏制在兴安,三战三捷,于是起义军回奔到位于湖广、四川交界地带的兴山、太平。

这时,杨嗣昌已经以督师辅臣的名义领兵南下,到熊文灿的军中取代了他的位置。

在此之前,兵部尚书傅宗龙建议让郑崇俭兼管四川的军队,而杨嗣昌已经发布檄文要求陕西的军队进入四川。

郑崇俭于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率领贺人龙、李国奇入蜀,会同左良玉在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境内大败起义军,斩获首级一千三百三十三个,收降起义军领袖二十五人,得到不计其数的兵器和马骡。

明朝记录功劳,靠的是首级,但是战场凶险,打起来哪有功夫割人头?况且如果这个人头被砍掉了一半,找不到了那也不算是什么首级了。斩首一千三百,其实真正的战果,可能是上万的。

而且,此时张献忠刚刚反叛,损失的全都是累年攒下的精锐。

虽然郑崇俭亲自指挥作战而杨嗣昌远在襄阳,但等到评定功绩时,封赏的一半却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只升官一级,不过是恢复以前所降的那一级罢了。

贺人龙就更惨了,本来说好了给他封一个平贼将军;结果这个什么平贼将军却落入了败军之将左良玉的手里。

有情绪是一定的,但是仗还要继续打。

张献忠失败后逃窜到柯家坪,四川将领张令本来想捡个便宜,但没想到在追击他时被包围。

张献忠的部队毕竟是百战老兵,败了也不是张令这种人能对付的。

郑崇俭于是继续派兵,趁着张献忠部队疲敝,打跑起义军。

贺人龙、李国奇等又一路追击,在寒溪寺、盐井击败起义军,先后斩获一千五百首级。

张献忠的同伙“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全部投降。

郑崇俭的军队五天内打了三次胜仗,威名大震。

不过遗憾的是,崇祯皇帝,还是不给郑崇俭和他手下的贺人龙、李国奇封赏。

“奶奶的,太欺负人了!”

在整个战局当中,杨嗣昌和左良玉就是稳坐钓鱼台,打仗全是郑崇俭和贺人龙、李国奇的。

结果功劳却给了人家。

“咱们不当这个碎催了!”

五十岁高龄、身体倍棒的郑崇俭带头要请病假。

贺人龙和李国奇也开始阳奉阴违。

此时,张献忠逃到兴山、归州一带,在山中潜伏下来,陕西、湖广的军队都聚集在夔州,只要将领们齐心协力在深山老林中搜捕,这一千多起义军残部就可以被全部歼灭。

可是,郑崇俭离开后不久,贺人龙的队伍也从开县哗变西归,湖广的部队在土地岭战败,四川从此大乱起来。

杨嗣昌于是说郑崇俭撤兵太早,导致贼兵猖獗。崇祯帝起初因为郑崇俭没有管好自己部下的军队就已经不高兴,这时就下令罢了他的官,让丁启睿去接替他;同时,又怀疑他是借病推托,派巡按去核实情况。

第二年春天,张献忠打下襄阳,杨嗣昌死了,失去重臣的崇祯帝更加痛恨郑崇俭没有给杨嗣昌充当犄角,助兵平寇,就把他逮捕入狱,责备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不等到秋后,在五月就把郑崇俭斩首示众。

这么一个人,对自己产生了恶劣的感官,怎么想,都是要出大事。

有手腕,有脾气,会带兵。这可不完了!

回家之后,柳保泰面见了自己当千户的爹,想要一个办法。

柳庆当千户已经小二十年了,如果有柳保泰爷爷柳含一半的本事也不会原地踏步。

听说了新任的按察副使要收拾柳保泰,冷笑一声道“你这不是活该么!”

照理说,柳保泰在春香楼的事情已经花钱平了,但是按察使的大人非要继续追究,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往常,济南卫犯了错误的卫所军官,是统一送到辽阳的定辽左右卫吃苦受罪,但是如今辽阳已经是人家满洲的老窝了。

所以倒了霉的,都是往威海卫送。

不过,既然是副使大人想收拾你,那么直接送到关宁锦防线和真满洲大兵交流感情,顺便进修一下军事技术。

似乎也不是不怎么合理的。

柳庆对柳保泰唯一的帮助,就是把家里面最好的铠甲、刀枪、弓箭扔给自己的倒霉儿子。

然后带着柳保泰的茶叶,去郭百户家里,感谢人家用非常微妙的办法透风报信了。

好在,舞了几轮刀枪,柳保泰发现自己武艺,其实还是很好的。

心下略微有些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