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仙侠小说 > 我有一口封神井 > 第一百一十章 际会之时

第一百一十章 际会之时

“快打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孙茂森坐在屋中椅子上,表情如同刚做完一场不可思议的美梦,惊讶中带着兴奋。

没错,就是兴奋!

六百万,虽然听上去不多,但事实上,普通工薪阶层就算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些钱。

更重要的是,孙茂森原本已经做好大出血的准备,要让出大块利益给国家。

却没有想到张建国如此好说话,甚至可以说是公允。如果说姜叔是只狐狸,精明的让人畏惧,那张建国就是昆明犬,不仅让人心生好感,甚至还会生出与之结交的想法。

而孙茂森的兴奋也不只是因为这六百万,更是因为他可以源源不断制造出这样的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的权限是绝对的。只要想进入青云门,那就必须经过他这一关。

和孙茂森不同,冯不异则默不作声,脸上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也不知国家的进来,是好是坏。”

冯不异叹了一声,“恐怕今后的事情,要复杂很多。现在想想,白天的那个源赖朝,恐怕也不简单。”

孙茂森脸上轻快,表情中带着特有的狡黠,将腰间银票拿了出来,陶醉的嗅了嗅。

“放心吧,老冯,放第一批人进去时我就打听好了。白天里山谷那些人,比较大的组织一共有三个。

分别是以源赖朝为首的东瀛人,李重根为首的高丽人,还有姜载为首的华夏人,三个小团体里都有能力者,彼此也是竞争关系。

至于那些能力者,今天你也看到了,根本不成气候,我随便一只手就能把他们全收拾了。”

孙茂森越说越是眉飞色舞,事实上,就连他也没想到,单以实力论,那些能力者绑在一块儿也不是他的对手。

说到这里,孙茂森仿佛突然想起什么,收起喜色,小声向冯不异问道。

“老冯,你最近听到遗迹出世的消息了么?”

将地球来的这些人掌握在手上固然重要,从这些人身上赚钱也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其次,修为和实力才是根本。

就像在谷口时,丁义珍的恭敬和谄媚,一部分固然是因为孙茂森攀上了青云峰的关系,丁义珍不敢造次。

更多却是因为孙茂森和冯不异的修为高深,能镇压一切,杜绝他人生出别的心思。

“大雍九江郡的法宝灵光?”

冯不异脸上渐渐转为思索,右手拇指和其余四只手指不断摸索。

“那不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么,青云门为此调了许多人去探索。丁义珍之所以迟迟不给阮师兄派人,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青云主峰和落剑峰关系不好,青云主峰故意让丁义珍为之,更多的也是因为内门弟子被派出去许多,无暇顾及阮师兄,要不然丁义珍一个小小的外门弟子,怎敢得罪阮青松师兄。”

冯不异知道,所谓遗迹其实就是这个世界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洞府或者墓穴。

青云门创立之前,修仙一直是以师门传承,而不是门派。因此大量洞天福地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都被即将坐化的修士封存。

加上时间蕴化,这些遗迹中往往尽是珍宝奇遇,如若机缘巧合,甚至可以得到上古大能的衣钵丹药,鲤鱼化龙。

如果遗迹内,有上古修士留下的法宝,更会有法宝灵光冲天而出,在空中交织盘踞,璀璨多变,如同有大能修士使用神通一般。

孙茂森拍了一下巴掌,快速点了下头,走到冯不异身旁的椅子坐下。

“正是如此!”

“据青云峰的人说,近几天法宝灵光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恐怕遗迹不日就快出世了。”

冯不异微微皱眉,摩挲的手指渐渐停下,不知在想些什么。

“以我们的实力,去遗迹里寻宝,恐怕还不够。”

据冯不异知道的情况,被青云门派往探索遗迹的弟子最低也内门弟子,其中甚至不乏类似阮青松一样的真传弟子。

真传弟子大多都是金丹修为,修为到了金丹期,冯虚御风,飞剑御敌都是寻常本事,绝非人力可以抵挡。

“而且据我所知,这种上古遗迹分为两类,一类是遗迹主人自知大限将至,没有弟子,所以主动将洞天福地封存,留待千百年后传与后人。

还有一类,遗迹主人生前亦或门人弟子甚众,亦或修为高绝,直接将洞府设为墓室,不希望有人发现。

如果是前一种还好,最多无功而返,要是是后一种,恐怕有些麻烦。”

说到这里,冯不异思索的表情更加凝重。

“而且···咱们进入这方世界是一个前,九江郡法宝灵光的出现也是一个月前,未免也太凑巧了。”

孙茂森嘿嘿一笑,露出一幅神秘的表情。

“我有小道消息,那个遗迹肯定是前一种。”

说着,孙茂森不知道从哪里拿出来一个册子,直接说道。

“我们现在手里有灵石有人,那个遗迹又在大雍境界,我已经算好了,只要我们带人过去,有很大几率得到那件法宝。

传承性质的上古遗迹,比的往往不是修为强弱,而是进入遗迹中人的心思和想法,只有符合遗迹主人要求的人,才能获得传承。”

冯不异锁住的眉头逐渐舒缓,疑虑也打消大半,其实当孙茂森说出这件事时,他就已经在思考。

人往往是看别人比自己清楚,冯不异清楚知道,虽然孙茂森看上去胆子很大,但没有把握的事情是不做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胆大心细,还很怕死。

冯不异接过孙茂森手头的小册子,褐黄的纸张十分粗糙,一看就不是正常渠道得来的。

“《三十六国风俗志记?”

冯不异脸上从惊讶变为困惑,继而变成诧异,用一副不可思议的表亲看向孙茂森。

“你从哪里找到的这本书?”

尽管冯不异颇为惊诧,但只看了前两页就叫出这本书的名字,这和进青云门前李文看的分明就是一本。连作者的名字都没变,是一百年前的大雍的品编修郎兼游客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