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我为汉王 > 第四十一章 开科考试

第四十一章 开科考试

大军的调动需要时间,前往袁绍袁术那里结盟的使者也需要时间。

刘凯打算在大军征讨琅琊国之前就把从青州书院选拔人才一事给办了。

正好恰逢兖州青州空虚,这些刚刚被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可以前往各群县稳定民心。

孔融有了陈宫的协助,很快就出好了题目。

至于考场的规格,还有考试的评判标准什么的,刘凯都早早告诉了陈宫。

考场就在剧县内城的州府中进行,至于考试的评判标准先由郑玄孔融陈宫三人评判。

有两人感觉不错就可以过关。

本来考官还有蔡邕的,但是他对这件事情不是太热衷,称病向刘凯推辞了。

过关的学子如果学识方面出众直接就可以派往各郡去筹办书院了,而内政方面的人才则由刘凯陈宫崔琰三人再次评定,以决定他们是到底适合干什么。

青州学院的学子们比以往都要兴奋,不论是被派到地方上教书育人或是出仕为官,都是对他们多年来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

在筹办的过程中,这些学子也开始有针对性的复习。

公元187年4月1日。

明天就是立夏,这是春天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刘凯在剧县州府内开办了第一次青州书院的统考。

学子们辰时开考午时结束,中间一个时辰的吃饭时间,下午未时开考酉时结束。

时间安排就是这样子的,很简单,但是也是这些人之前从未经历过的。

陈宫前天向刘凯汇报说是有九十六名符合标准的学子前来应考,眼下一看人都到齐了。

场中郑玄坐在上位,孔融陈宫在场内巡视,每两名学子中间都有士兵在中间站着,以防他们交流。

刘凯没有提过作弊的情况,这个时候文人的面子大过天,刘凯有自信不会出现那样的人。

虽然刘凯没有出现在这些学子的面前,可他也一直在旁边这些房屋里暗自观察着。

众学子有人从容答题,有人满头大汗。

考场无比的安静,一些研磨的声音显得特别悦耳。

很快一天就过去了,陈宫安排那些士兵将他们答完的考题收好,一并送到了刘凯的书房。

刘凯的书房很大,所以他一直将这个地方作为议事的地方。

不过此时却堆满了书简。

陈宫孔融郑玄三人都没有休息,而是直接检阅了起来。

时间安排的很紧,他们包括刘凯必须要在大军行动之前就处理好这些事情。

刘凯也没有在这里打扰他们,而是约好了崔琰第二天来此评定。

至于陈宫,刘凯现在是把他当成一头牛来用,估计陈宫今夜就得睡在这书房了。

三个人商量着、查阅着。

偶尔也会有惊喜的表情出现。

夜深人静,初步评定已经完成,郑玄还有孔融已经带着他们认为学识出众的那一部分卷子出城回青州书院去了。

刘凯呢是将书院的所有事情都抛给了孔融郑玄,他们二人也是挺开心的。

陈宫就在州府内睡下了。

转眼间日上三竿,刘凯来到书房,崔琰陈宫二人已经在此等候他了。

“公台昨日辛苦你了。”

陈宫躬身一拜。

“殿下,臣下昨日翻阅答卷,也是获益颇大,谈不上辛苦。”

刘凯点点头,示意二人可以进行了。

陈宫昨日就将这些内政方面较为出众的学子的考卷作了分类。

适合管理地方的为一类、适合民生方面的为一类、那些军事才能出众的为一类。

这样一分刘凯崔琰现在就轻松多了。

刘凯随手从军事那堆竹简里拿出一份打开来看。

上面开篇就写着孙子兵法的开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刘凯快速跳过了这些文言文,他是一点都看不懂。

还好他特意让这些考生要尽量用白话文答题,不然真的是没法儿了。

前面是一堆刘凯看不懂的文言文,后面这个学子就开始举例说明。

举的例子正好是刘凯等人水淹虎牢关那次,这人举了一堆这个计谋的缺陷。

什么虎牢关的西门可以泄洪、洪水过城不利于战后重建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刘凯认为这些都是短见,就想着这学子也不过如此,准备再看下一份的时候,眼光瞟到了这人写的最后一句话。

“天火攻城之策,人力不可为之,东平王殿下智计双全,非凡人能及。”

这马屁拍的到是挺好的,刘凯笑了笑,看了看学子的名字,于乾。

然后抬起头看向陈宫说道。

“公台,此人招入州府吧。”

说着把竹简递给了陈宫。

陈宫也打开看了看,十分纳闷,这竹简他看过不下三遍,没发现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啊。

殿下怎么就注意到此人了。

刘凯往后继续再翻阅了几份竹简,发现全都是些平庸之人,顶多也就能够治理一郡一县之地。

看来这个年头靠考试挖掘顶尖人才的可能性还是太低了。

刘凯渐渐的丧失了兴趣,任由崔琰陈宫二人商量,他自己在一旁发呆了起来。

正当刘凯幻想自己做了皇帝,跟着蔡文姬貂蝉大小乔在后宫御花园捉迷藏的时候,陈宫打断了他的白日梦。

“殿下、殿下。”

刘凯缓过神来。

“公台怎么了?”

“殿下,您来看看这份竹简,臣下和崔大人一致认为此人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凯接过来一看,那上面写的刘凯都不认识,字认识意思不知道。

“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吗,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刘凯为难的对陈宫说道。

“公台,寡人对此实在是不甚理解,你大概给寡人说说此人讲的是什么吧。”

陈宫躬身应道。

“此人这份考卷,粗略介绍了农耕的一切事宜,涉及精耕细作、选种播种、作物栽培、果木种植、畜禽饲养等方面。

崔大人和臣下一致觉得此人对于务农之事的理解已经远超我们两个人的认知了。”

陈宫这么一说,刘凯开始了解到了这个人的重要。

现在青州兖州的农田一年一熟、产量不高。

不仅仅是刘凯辖下的这两州如此,其他各州郡都是如此。

粮食的产量基本上都是靠老天赏饭还有当地土地的肥沃程度。

刘凯想了一会儿对陈宫崔琰说道。

“二位认为,安排此人何处任职会比较好。”

崔琰拱手答道。

“殿下,如今乱世用人当需不拘小格,此人有经世之才,应该破格提拔。”

陈宫点了点头表示他也是这个意思。

刘凯说道。

“既然如此,就让此人统管青州兖州两州农事,各郡县全力配合。”

说完看了眼竹简上面的名字,贾思。

这次考试九十六人能够出现贾思一人这样的人才,刘凯已经很是满意了。

剩余之人,陈宫崔琰迅速的将他们分级录用了。

堪当郡守一职的只有三人,其余人等都按照他们擅长的给予了他们官职。

除了贾思之外,刘凯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录用了这么多人竟然有两人为他提供了150点说英雄点数。

刘凯也记下了他们两的名字。

王修、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