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峥宋 > 第45节 新旧之间(11)

第45节 新旧之间(11)

赵顼点点头,道:“古卿言之有理。立即命各书院将学子们领回,要是拒不离开的,以攻击朝政论处!”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古瑞都还不知道有科学书院的学子参与了此次事件。

立即有人将赵顼的旨意传达到司谏和各个书院。事情最终如何,现在还不知道。所以赵顼并没有让众臣离开,他坐在龙椅上托着脑袋休息,而其他臣工则站在原地等待结果。

王安石叫住了古瑞,道:“我记得上次对吉丰讲过,在朝廷之中不要有妇人之仁,当重则重!今日吉丰的意见又显得过于仁慈了!”

曾布在一旁尴尬道:“相公,这次不能怪古山长仁慈,我们科学书院也有不少学子参与了,古山长若是建议严惩,以后还怎么主持书院?”

古瑞和王安石同时吃了一惊,他们都没有想到竟然科学书院也有人参与。

王安石责备道:“吉丰,你平日里是怎么管理书院的?怎么科学书院的学子也会跳出来反对新法?”

古瑞正要回答,王安石又突然想到了什么,自叹道:“对了,你最近一直忙着震天雷的事情,对这件事情应该是毫不知情!肯定是苏轼撺掇的!”

司谏的人立即赶到登闻鼓院,劝说众学子离开。

然而这些学子年轻气盛,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哪里那么容易就能被人劝离。直到各个书院的山长、教授赶来,情况才好了一些,在好言劝导之下,终于有一部分人离开了。科学书院参与的人本不多,在二程的劝说下,大家都离开了。

最后依然留下来的是抗新社的十多个骨干。

结果被报到了赵顼这里,赵顼冷着脸,怒道:“竟然还有人不知好歹,命开封府拿人!”

“陛下,苏轼求见!”

赵顼淡淡道:“宣他进来。”

突然听到一阵着急的脚步声,顺着声音苏轼奔了进来,对皇帝行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安石看着苏轼冷哼了一声。

苏轼也是听说学子们在登闻鼓院聚集,知道会出事情,这才慌慌张张地赶来了。刚进来,他便高声求情道:“恳请陛下对学子们网开一面。”

赵顼冷冷道:“朕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他们自己不离去,还要留在登闻鼓院闹事,根本未将朕放在眼里!”

邓绾道:“陛下仁至义尽,这些学子不知好歹,应请开封府即刻拿人入狱!”

王安石不客气地对苏轼道:“苏子瞻,这些学子聚众闹事,可是由你撺掇?”

苏轼凛然道:“并非。”

王安石道:“这便奇怪了。这些学子提了两个诉求,一是罢黜募役法,二是要为你伸冤,怎么看这都是你的想法。”

苏轼大笑,对王安石不屑道:“王宰执太看得起在下了,在下哪里有能力撺掇学子闹事?”旋即他又恭敬地对赵顼道:“不过学子此次闹事毕竟与我有关,请陛下宽宥学子,臣愿自请外任。”

赵顼心里面其实对苏轼早就不满了,不过苏轼名满天下,甚至深得太皇太后的赏识,他又不能将苏轼怎么样。此时听闻苏轼愿意自请外任,心中大喜,对那十几个学子也就不甚在意了。他对苏轼道:“卿请外任,朕自当允诺。还留在登闻鼓院的学子,就由卿去劝散了吧。”

苏轼立即谢恩。

不久苏轼便被授为杭州通判,离开汴京了,当然这是后话。

原本以为学子聚众闹事的事情就这么完结了,哪知才过了两三天,又有御史上书,弹劾权国子祭酒安淳和翰林侍读学士、科学书院山长古瑞。奏折中说安淳疏于管理国子监,导致学子妄议朝政。又说古瑞身为科学书院山长,鼓励书院教授苏轼、众多学子攻击新政,聚众闹事,要求罢免安淳和古瑞!

赵顼叫人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读的这份奏折。读完问道:“众卿有何看法?”

王安石听了之后哭笑不得。对于安淳,他是丝毫不同情的,这人向来同情包庇旧党,王安石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此次有人主动弹劾,他心中是高兴的。可是古瑞这人,即便不说他与自己女儿的关系,单就推行新政来说,古瑞一向是支持的,就冲着这,王安石也不能叫这份奏折得逞。

他站出来恭敬道:“陛下,臣以为对古瑞的弹劾不合理。学子聚众闹事期间,古瑞奉陛下命一直在胄案和火药窑子作坊改进震天雷,忙得不可开交,怎么会去煽动科学书院的学子攻击新政,聚众闹事?更何况古瑞一向支持新政。此事本就已经了结,苏轼亦因此主动请求外任,请陛下驳回对古瑞的弹劾。”

赵顼点了点头,他当然也不相信古瑞会干这种事情。

有人立刻站了出来,高声道:“陛下,臣以为古学士即便没有煽动聚众闹事,但对书院管理不严总是事实,书院的学子参与闹事古瑞作为山长难辞其咎,臣请陛下严厉处置。”

赵顼看着古瑞问道:“古卿可有自辩之词?”

古瑞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过,心道:“我还能把每个学生的腿给拴住?”不过这等话他当然不能说出来,也不愿意多做纠缠,本着息事宁人又敢于担责的原则,道:“臣确实管理不善,请自发俸禄三月,以示惩戒!”

赵顼道:“那就罚古卿和安祭酒俸禄三月吧,此事以后不要再提了。”

吕惠卿虽然在家中丁忧,但对朝廷的风吹草动却极为关心。听庄贤说皇帝对古瑞的处罚只是罚俸三月,心中不快,愤愤道:“这也太便宜古吉丰了!”

庄贤道:“吕公也不必置气,至少我们安排的御史弹劾还是起了作用,惩罚虽不大,对古瑞在新党中的威望却是极大的打击。”

吕惠卿点头,又吩咐道:“盯着古瑞,只要有机会就要对付他!”

庄贤道:“吕公放心。”

苏宅。

苏轼被授杭州通判,不日就要离开汴京了。

虽然曾布曾经劝过古瑞不要再去接触苏轼,古瑞却没有听,专程到苏宅拜会。

苏轼听闻古瑞前来,很是高兴,亲自到门口迎接他。入了前厅请他坐下,道:“吉丰,以后朝中就只有仰仗你伸张正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