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峥宋 > 第38节 新旧之间(4)

第38节 新旧之间(4)

张仕达问道:“吉丰还有什么吩咐么?”

古瑞道:“张叔稍等,我写几封信,请你派人立即快马加鞭送给珍奇兄、廖凯和杨顺。因为我身份特殊,不便亲自派人去送。而且还请张叔保密。”

张仕达忙道:“吉丰放心,我就在这里等着,等你写完我即刻安排人快马加鞭送过去。”

古瑞立即动笔给三人分别写信,信的内容都差不多,主要有三点:一是讲述三人联名上书引出的祸事,告诫三人以后更加小心行事;二是通报朝廷即将颁布的青苗改革法。三人都是家资丰厚的人,特别是高珍奇,乃是蜀地大富之家。古瑞建议他们通知家里,抓住先机设立钱庄,抢先抢下青苗贷款专营的资格,必能大赚。三是对他们表示关心,字里行间暗示着将来若他得势,毕竟提拔的意思。

古瑞将信写好,交给了张仕达,又小声道:“张叔,朝廷即将改革青苗法,由官府作保,民间钱庄放贷经营,若是张叔有意,还请立即着手,抓住先机。这等意思我在心中也对珍奇讲了,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张仕达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他本蜀地之人,蜀地乃是整个大宋金融产业最发达的所在,大宋的第一张交子就产生在蜀地,多年后才由官府专营推广全国。由此可见蜀地的金融业之发达。

张仕达在汴京也经营着钱庄,只是规模不大。但他的钱庄跟蜀地高珍奇家的钱庄乃是合作关系,高家在蜀地的钱庄规模庞大,据说最早的交子便是由高家与另外几家大钱庄合伙搞出来的。所以当张仕达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敏锐地觉察到了发财之路。

他看着古瑞激动问道:“不知如何才能经营青苗借贷?”

古瑞简单答道:“申请专营。具体的政策还需要等门下省的法令。不过想来跟酒曲专营类似,选择专营的钱庄多会考虑实力、信誉、规模等。”

张仕达道:“钱庄之事,虽然风险巨大,但只要管理得当,赚钱的多,赔本的少!若能经营青苗借贷,有朝廷官府作保,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只是申请专营却不似那么容易。”他说着,又期盼地看着古瑞,问道:“吉丰能否斡旋斡旋,若此事能成,钱庄以后我们五五占股。”

古瑞道:“京城之中达官贵人众多,料想盯着这件事情的肯定不少。我当然可以帮忙斡旋,但能不能成却不敢保证。”

张仕达道:“有吉丰这句话就成。那我先告辞了。”

不久,朝廷便颁发法令,在全国推广青苗改良法。各地的官员纷纷表示欢迎,更高兴的是各地的富商,纷纷设立钱庄,希望能在青苗借贷中分得一杯羹。

为了能够获得汴京地区的青苗借贷专营权,张仕达又来找过古瑞两次。话里话外除了表达期盼外,还隐隐表达着“忠心”。

古瑞终于有些心动了。

他老早就叫人打探过了,汴京地区的青苗借贷专营权是开封府在审批。他刚到朝堂没有多久,与开封府的人并不熟,不好贸然前往。更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去求王安石,不然倒叫人轻看了他。

思来想去,他最终将希望定格在一个人身上——王雱。

他虽然没有官身,但他毕竟是王相公的儿子,王相公眼下又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顶着这样高级别的衙内身份,即便是开封府也会给三分薄面。而且,王雱在王安石的熏陶下,即便没有官身,对官场的人物、套路也极为熟稔,想来要办成这么一件小事应该不难。

难的只是王雱愿不愿意给他帮忙。

古瑞已经无耻地想好了,一定拿出“你就是我亲大舅子”的架势来,逼也要逼着王雱去把这事儿办了。当然,以后若是有机会,他也一定会投桃报李的。

思议已定,古瑞约了王雱到樊楼喝酒。

王雱刚来,他便开门见山地道:“元泽兄,此次专程约你出来,是有事想求你。”

王雱笑道:“吉丰,你跟我还说什么求不求的。只要是我能帮的上忙得,尽快开口就是了。”

古瑞听闻此言,心中大喜,道:“我有一朋友想经营青苗借贷之事,你也知道这是专营,需要开封府审批的。我想你能不能帮帮忙,到开封府帮忙疏通疏通。”

王雱皱着眉头道:“这个却不是很好办?”

“为何?”古瑞有些急了。

“朝廷严禁官员经商,我爹对此也深恶痛绝。他在一本给皇帝的折子中说‘今官大者,往往交贿遗,营资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夫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从而兴乎?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者,往往而是也。此所谓不能饶之以财也。’我若是帮着你办这件事儿,无异于跟我爹唱反调,还不把他给气出毛病来。”

古瑞道:“只是帮忙疏通疏通,又不是让你或者王相公去从商事,应该不违规吧?”

王雱意味深长地看着古瑞笑了笑,问道:“吉丰,这里面有你参股吧?”他是何等精明之人,刚刚听古瑞说这事,他心中就肯定这事与古瑞有极大的利益瓜葛,不然古吉丰又不傻,单单为了一个朋友会如此积极,连他都找上了?

古瑞老实道:“确实是有一些。”又叹道:“元泽兄,我不似你,王家世代官宦之家,家资丰厚。而我仅仅是蜀地一山民,幸得王相公举荐入朝为官,但朝廷俸禄不高,我若是不想些办法,将来你妹妹嫁过来,岂不是跟我受苦?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希望元泽兄不要笑话。”

王雱轻松道:“吉丰不必感怀。虽然朝廷和我爹都不喜官员从商,但大宋经商的官员何其多,朝廷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至于你求我的事情——”他接着微微笑了笑,“不看僧面看佛面,我也不想王堇将来嫁给你日日粗茶淡饭,我来替你想想办法就是了。”

“真的?”古瑞大喜。

王雱道:“不过这事儿你得保密,就连王堇和我爹都不能说。”

古瑞忙点头道:“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