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半壁黄花 > 52、反击

“既然对方三番四次找上门来,那我们也要主动出击,不能一直被动挨打。”郭少维给盖大龙说。

“你越是无心去当这个队长,别人越是有人给你使坏。看看盖卓才的手法,他早就把你当做竞争对手了,即便你无心村主任人家也把你视作眼中钉。”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都是读过大学的年轻人,不光你要当这个小队长,其他队的小队长也要由年轻返乡大学生来担任,这样在未来的村委会中,我们年轻一代人才有话语权。”

郭少维的话说的不无道理,现在各队队长基本都是五十多岁的人担任,他们这一代人,一辈子没有出过门,打过工,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

从二年分田到户开始,个体经济取代了集体经济,导致人的思想以个体利益为重。

集体经济的崩溃又导致村集体领导无力,村里许多集体上的事情,都因为村集体没有钱,想做而做不了。

比如村里修路,水泥硬化路面,村集体没有钱,就叫村民集资,老百姓家的那点钱也都是种地卖菜养猪起早贪黑攒的,一家一户出个几百块,村民意见很大,群众不满意。

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国家拨款买材料,村民出劳力,冬天县里要修河道和水库时,村民也得出劳力去干活。这种干活是没有工钱的,只有一点生活补贴。这个叫以工代赈,村民对于这些事也都是有意见的。

这些年村集体村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可盖士村还是百年的老样子,村子没有规划,乱糟糟的,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就靠上面拨款。

以前有村办水泥预制厂,后来也卖给私人。河坝那片土地租给私人,租金流向也是不清不楚的,还有一些集体土地出租也是没有地租收入明细的。

村民对此心知肚明,你们当村干部的胡搞,就别怪村民自私。往后村集体有事叫人去开会都要讲钱的,没钱不去,村上的决策,村民也都不配合,形成了事实上的后进村。

这些五十几的本乡本土人担任队长,村长。各自为政,各顾各家。群众一看当干部的都是这样自私自利就有样学样,也变的自私自利起来。

就是这样上行下效,整个村子民风改变,一旦国家,集体有什么建设,很难动员起村民。要是埋电线杆到谁家门口,按坑算,一个坑500块,少一毛你就别挖。占了谁家的院坝,按平方算,跟城里房价挂钩,多少钱一平米,少了钱就别动工。

更有甚者在农村强占集体面积,各种违建层出不穷,到了村里修路建设时,还得给村民赔偿。有的村民因为自己的利益问题,影响整个生产队打路。

到了年底村上公开征集6个生产小队的队长人选。郭少维,盖大龙,李盛强,陈仁建四人商量,他们四人分别竞选盖士村5,6,7,,四个队的队长职务。然后剩下两个队的队长职务也支持本队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担任。

这样盖士村12个队中,有6个队的队长全部是年轻人担任,这批年轻人都不再种地,而是经商。这很符合盖士村当前的实际情况。

盖士村南北都是建筑,耕地面积小,已不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想要发展必须得经商办厂,走商业兴村的道路。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在盖士村没有土地资源,实施不了。

这个情况老一辈明事理的人也看的出来,要像这一代年轻人像他们老一辈一样种田,喂猪做豆腐养家糊口是不可能的了,时代在变,人也再变。

村里的土地也都卖光卖尽了,如果这个村子不再选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人的话,那真的会继续落后下去。

经过六个生产队社员的选举,郭少维出任五队队长,盖大龙出任六队队长,李盛强出任七队队长,陈仁建出任队队长,九队长和十队长也由本队的年轻大学生担任。

生产队长是不脱产的,没有工资,一年下来只有村里发的几百元的补贴。小队长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村干部,只是普通的社员。

六位新当选的小队长在村委会上各自做了发言。村主任陈至生和村主任柳勋也有意培养年轻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村两委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也感觉自身年龄大了,在思想方面跟不上时代。

再加上盖家三金三兄弟和九道拐,弯弯绕两方联合,他们或多或少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加上河南镇改为河南街道,盖士村改为盖士社区,人事上也有变动。

陈至生以前是国营企业的厂长,退休后返聘上岗担任村主任的,他在南乡县当地工作三十余年,几经浮沉,把个人名利看的很淡。更不用说他这个村主任其实也就是街道上想借用他在国企的管理经验想把盖士村振兴起来。

柳勋早年出门打过工,是盖士村第一批出门务工返乡人员,在村里人缘好,工作能力也可以。当时街道上也是考虑他有外出务工的经验,想着他和陈至生搭班把盖士村的经济搞活。

他两人上任这几年也确实给村里办了不少事情,但是大的事情,花钱的事情也有很多没解决,群众一天怪话怨言也多。

他两人也听习惯了村民的抱怨,一些事情也就放开来,村民说怎么搞就任由村民怎么搞。就像这次选队长一样,各队社员一看盖大龙一帮年轻大学生搞的好,就把票投给各队的年轻大学生。

看着村民呼声高涨,陈至生和柳做也就都顺应民意,这才有6人的顺利当选。

盖大龙作为新任6名队长的代表表示新的队长就要有新的担当,队长要积极主动的到各自的生产小队去巡查,去和社员沟通交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问题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这种问题我们记下来,等时机成熟就要给群众解决掉。

新的队长不用种地,就要把心思用在发展经济上,解决民生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日子过好了,我们才在群众中说话有份量,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新当选的队长们纷纷表态,一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自己带头把各队的集体经济搞上去,只有集体经济搞上去了,队集体有钱了,村集体富裕了,才能更好的进行公共建设,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经过大家的讨论,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以盖士村5,6,7,,9,10六个小队为基础组建“盖士村青年突击队”。号召全村的青年加入,以农村大学生为基干,组成全村的青年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