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向东而行 > 第二十六章

除了丈母娘最爱吃的水煮鱼和皮蛋粥,

林向东还把最近新研制的鱼香肉丝和豆腐圆子什么的,各端了一份过去。

做为最后一只“小白鼠”,丈母娘给出的好评,让林向东信心大增。

林向东有个客户是做手工点心的,在网上也算小有名气。

在听取了这位网红专家的意见后,林向东决定把小店开业的日子定在五月六日。

至于原因嘛,网红姐姐分析得很有道理:

节假日,人们都出去玩了,等他们累巴巴地回来,肯定都不想做饭,这不就是出单的最佳时机嘛!

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餐饮业,林向东不敢冒险直接开店,

他只是抱着纯尝试的心态,打算先试试水。

一方面看看大家对贵州菜的态度,该改良的地方就得改。

另一方面积累一下资源,如果以后真的要开店,这些资源都是自己宝贵的财富。

“老婆老婆,我那五个名字,你觉得哪个好?”

要开店,自然该有个招牌,

晓苇毕竟一直跟着自己父亲做生意,

所以在经营方面,林向东还是需要听听她的意见。

“都不好,要么太文艺,要么太霸气,听着都不像饭店。”

“我就是不想让人感觉像饭店,我要做的是文化推广。”

“文化推广?林向东,你现在连收入都快没有啦!还考虑这么高雅的东西吗?”

晓苇一谈到做生意的事,头脑就特别清楚。

“没错,做文化推广的确很打动人心,很有品味,也一定会有很多人为你买单。

可前提是大家得认识你啊!对不对?”

他认真听着晓苇的分析,不禁陷入沉思。

自己准备良久的发展策略,被晓苇一言否定,毕竟心有不甘,

但仔细想想,妻子说得又不无道理。

“比方说你去饭店吃饭,大声赞叹:这菜太好吃了!估计没有人会搭理你吧,

但是假如一个明星去了呢?

这就是各个店家找明星做代言的原因啊!

文化推广,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引领者,而不是驱赶者。”

“也对,咱刚开业,而且理论上连大厨都没有,确实不太适合打着文化推广的旗号。”

“就是嘛,我觉得,接地气一点的名字更适合咱。”

“嗯……你看啊,咱不是走的家常菜路子嘛,我打算让客户有一种到了自家后厨的亲切感,就叫,小苇厨房怎么样?大小的小,不是你那个晓。”

要论做生意的战略眼光,晓苇常年熏陶,比林向东强上不少。

但要论创意,林向东当仁不让,稍一琢磨,又给自家小店想出一个好名字。

“不要,别动不动就把我名字摆在外面。”

晓苇行事低调,对此举坚决反对。

“而且,饭店如果叫小苇,有点绕嘴。让人不好记!”

“简洁好记是吧?小七厨房好不好?”

“小七……咱家大琪和二祺的谐音,这个我看行!”

“妥了,我去做图宣和软文。”

大事已定,林向东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始把自己炒出来的成品菜拍照,加上文字渲染。

一个晚上的功夫,一张张令人垂涎欲滴的海报被林向东搞定。

晓苇给出四字评价:文美图靓!

万事俱备,只等开业。

从五一放假开始,林向东就发动自己的朋友们,在网上开始宣传,

他亲手制作的精美图片,一夜之间被四处转发。

为小七厨房新建的微信号,平均一天就有一百多人申请好友。

“老板我点个辣子鸡。”

“老板,你家店面在哪?”

“小七,什么叫糍粑辣椒?”

“为嘛非得六号呢?今天点菜不行吗?”

………….

类似的问题铺天盖地。

林向东不仅叹服网络的力量,这发多少张传单都换不来如此多的客户积累啊!

他趴在床上认真地逐条信息进行回复,举手机举到胳膊酸疼。

“吃饭啦!林大厨!“

林母和晓苇轮流叫了两遍,林向东才勉强回了句“嗯!”

晓苇拍了拍趴在身边的老公:

”我说,先吃饭行不?歇一歇你那胳膊吧!同样的提问,你就不能复制黏贴回答吗?”

“不行,每一个客户都要亲手回复,这是我的诚意,再说了,万一复制黏贴忘记改名字呢,多尴尬!”

“妈,甭理他,咱吃咱的,您儿子强迫症又犯啦!”

开业前夜,竟然有十三名客户,提前预定了第二天中午的菜品。

林向东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在屋里蹦来跳去,兴奋过头的结果就是,他失眠了。

一个长期缺觉的人,居然失眠了!

一个见惯大场面,甚至接待过各种名人巨贾的人,

面对这13份订单,居然失眠了!

林向东第一次给别人炒菜,第一次有陌生人相信他的厨艺,第一次要面对这么多菜……

他有点怀疑自己!

小七厨房第一炮,能打响吗?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餐饮业为什么叫勤行。

那就让林向东来告诉你吧!

凌晨五点,林向东起床,清新的空气,让他昏昏沉沉的脑袋变得清醒了很多。

他早早驱车赶往批发市场,这样才能保证买到最新鲜的食材。

第一批刚刚宰杀出来的三黄鸡,已经摆上了摊位,

“一年半的小公鸡,来十只,全部帮我剁小块!半只装一兜。”

“鸡腿,给我二十个!不切不切,要整只的,对!”

“你这蒜咋卖?我要这一辫子。”

把食材提回家,林向东来来回回跑了三趟,顺带还给父母妻儿买回刚出摊的早点。

一屋的人们还在沉睡之中。

林向东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起来。

辣子鸡需要腌制,鸡肉得先处理。

半只鸡的量装一盘,然后撒葱姜、花椒、料酒、甜酒、盐和淀粉,煨制三十分钟,

期间需要不停地给鸡块按摩,直至起浆。

林向东十指翻飞,忙碌个不停。

接下来是剥蒜,每盘鸡需要配两整头蒜…….

剥完蒜要给鸡腿肉剔骨,鲜嫩无骨的鸡腿肉是制作正宗宫保鸡丁的秘密武器。

鸡腿肉同样需要腌制、按摩。

至于黄瓜切丁、青椒切块,已经算是很轻松的活啦。

期间,家人逐渐起床,林父林母主动前来帮忙,均被林向东挡回,

未来自己是要真正去开店的,总不能老叫自己爹妈帮忙吧?

何况,初涉餐饮业,他也想试试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而且最好能暴露出问题来,以便自己加强和改进。

所有食材备齐,已经是上午十点。

忙里偷闲的抽了根烟之后,两个灶眼同时点火,热油入鸡块翻炒,为了节约时间,上大锅,三份鸡块一起炒,左右开弓,十分钟可以出六份。

但是回锅复炒时,就只能一锅出一菜。

整整三个小时,两个火眼不停歇,一直忙碌到中午一点,才完成这十三份订单,共计29个菜,并按时间顺序,先后安排跑腿送走。

坚持把厨房收拾停当,林向东连围裙都来不及脱,狠狠将自己掼进沙发。

林母递过来一盘包子:

“咋个整出这么多单子来哦!害得我们自己都做不了饭。幸好晓苇给我们点的包子,

不然真的成了厨子家里面饿死人喽!!”

林父也走过来,坐在儿子身边跟他开着玩笑:

“儿子!咱商量一下啊,你这玩意,让别人上咱家来买外卖,完了,咱又去买别人家的外卖,介不是白玩吗?”

林向东懒洋洋地吃了口包子道:

“以后可不接这么多单了,从明天起,限量销售…….”

晚餐订外卖的人偏少,七八个菜还难不倒林向东,就手的功夫,连自家的晚餐都做了出来。

林向东的这几道菜,历经自家人尝试,好友的品评……自认虽比不上名家大厨,但至少也能上得了台面。

果然,当天的客户回馈意见都不错。

第二天的订单,林向东吸取教训,只接了六份订单,共计十五道菜。

只供应四道菜的小七厨房,忙忙碌碌地经营了一个多月。

这三十来天,林向东并不以挣多少钱为目的。

有的时候,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甚至高价购买食材;

有的时候,跑腿都忙不过来,林向东就亲自送餐;

大多数时候,他吃不上准点的饭…….

林向东每天都坚持做回馈记录,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能记下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和特点。

“我想努力做到私人订制,尽力保证自己的顾客,有家的感觉。”

努力,是有回报的。

小七厨房,在林向东的努力经营之下……

生意终于......

越来越惨淡……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不都说味道不错吗?

林向东百思不得其解。

“老公,别着急,做生意是要靠养的,刚个把月,不可能改变客户的消费习惯啊!”

晓苇对丈夫的厨艺还是有信心的,她从营销角度给林向东分析。

“会不会是你的后续宣传力度不够?基本面不够大?再不然,是菜太少了?”

“会不会和包装有关?菜被闷在盒子里,再被取出来,会被闷变味的。”

林向东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说干就干,两个入门级餐饮业新人,通过自己的分析,开始热火朝天地对自己的网店进行整改。

晓苇在不同的聊天群里散红包,发广告;

设计优惠活动,做朋友圈推广;

并抽时间对菜品包装盒进行研究;

林向东则紧急从网上买了一些糍粑

一边在菜单里加入红糖糍粑等易上手的菜,

一边继续研究新的菜品。

对黔菜有了初级了解的林向东,很快掌握了更多的做菜技巧,

干烧鱼、金钱豆腐……逐步加入小七厨房的菜单。

林向东更是自行研发了七彩鸡丁、爆炒干笋等几个新菜。

果然,新一波持续宣传,加上菜品更新,起到了一些效果。

虽然订单远没有之前的量大,

但却能够勉强维持着,不至于没有买卖可做。

经过这么一折腾,林向东的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

他原以为只要菜好吃,肯定不愁卖,

可是从实际销售情况来看,应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网红姐姐说:

“人们现在网购食品都习惯通过美团,你应该开个店的!”

张莉告诫自己的儿子:

“当年你姥爷的店一开始也是没得人来!何况你连个店都没得!”

林向东又一次想起了大城那家驴肉店

“当年人家一直风里雨里的练摊,最近这五六年才进了店面,

可是真正火爆,也是这五六年开始的!”

看来,是真的该开个店啦?!

可是,林向东认为,自己的客户信息采集,还远远没有做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