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晚明霸业 > 第二章 挑灯夜读三人组(修改版)

第二章 挑灯夜读三人组(修改版)

夜风习习,大柳树下的袅袅炊烟随风飘散,却留下淡淡的草木焚烧后的火气。秦老爷子躺在躺椅上,摆布着麻赖子烧柴,自己则困的昏昏沉沉的。

不时看向张雪年的房间,那里亮着一盏孤灯。

普通百姓这个时候,大抵都睡了,而张雪年手里则捧着一本《北耕录正研究着,在他面前是一盒盒下污的盐碱土,里面种植着各色禾苗。

张雪年一边儿温书,一边儿对照着实物观察,琢磨着看看如何才能种出合适的庄稼来,天津卫、沧州等地因靠海,皆有大片盐碱地,若是能尽数开发,对于朝廷、对于百姓都是大有裨益的好事。

丁耀亢今日应酬不少,却是没有喝酒,归来之后,从曹文诏手里借来《运筹册子,一边儿翻看,一边儿咯嘣咯嘣的嚼两颗花生米,还时不时的过来跟张雪年请教两句。

如果颁布个上进奖项的话,大柳树下挑灯夜战三人组,肯定位列榜首。

《运筹其中有不少数学问题,他们也认真求问。

这种学习时间,张雪年素来是不允许谈公事的。曹文诏扎着马步,一边儿自我训练一边儿听讲,感觉真的是津津有味,大有收获,不过他们两个其实都听不太懂。

但尤其是曹文诏却学的用心,他感觉二哥教给自己的运筹之学,将来不仅可以用来配送外卖和粮草,到了战场上也势必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如何节省最少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不正是兵法的精髓吗?

其实,张雪年是不喜欢对牛弹琴的,但架不住两个人好学,便耐心教着,当年江南奇怪不也嫌弃郭大侠脑子不好使么,人家最后还不是镇守襄阳十余年?

忽然外面传来了三道长短不一的哨子声,让正在温书的三人心中很是不悦。

张雪年知道是锦衣卫的暗哨,也知道熟知自己规矩的锦衣卫,没有重大事件,是不会在这个时间打扰自己的,无奈只能屏退了身边二人,只剩下自己在内室挑灯翻书。

当初张雪年选择大柳树下经营,是因为地点在城外,若是有什么突发事件,自己可以第一时间跑路。

谁让张雪年是脚夫出身,而且还是外地来的呢。

但没想到,当初一个为了自身安全的选择,倒也不错。他这边儿获取情报往往是最及时的,潜伏在天津卫外城的锦衣卫总是能将情报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自己这里。

按照张雪年的思路,要想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之中,图一个安稳,就必须有足够自保的实力,虽然现在他做了锦衣卫百户,但是和未来动不动就几十万兵马的李自成以及以杀人屠城闻名于世的通古斯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所以,在成为锦衣卫百户之后,张雪年就一边儿嘱咐大哥抓紧时间训练弟兄,拿着自己挣来银钱结寨自保,另外一方面,便是利用他匮乏的历史知识,搜集各路能人的消息。

最为张雪年关心的便是李信,小时候看过他跟红娘子的电视剧,早些年的廖京生也是个帅小伙的,洪学敏更不必说,妥妥的大美人。

那时候,每次自己看完黑白电视机,总是要学着李岩说话的口气跟伙伴们吹嘘两句,甚至还因为争抢李岩这个光荣的称号跟小伙伴们打过架。

胜者为李岩李信,败者魏忠贤。

结果下属送来的资料显示,人家李岩的父亲是堂堂的万历年间进士、山东巡抚,此时的李公子正背着秀才公的身份,兢兢业业的科举,大有不中举人不罢休的劲头。

至于李自成和刘宗敏呢?

这两个人呢,一个奋战在打铁第一线,每日在大户人家蹭吃蹭喝,另外一个则因为早年丧母,在羊倌和驿卒之间摇摆不定。

而李自成之所以能够为张雪年打听的道,完全是因为这厮十几岁就娶了当地十里乡的大美人,韩金儿。

不过比较苦逼的是,韩金儿的性格像极了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各种招蜂引蝶,李自成年纪轻轻便已经头戴草原而不自知了。

至于后世在电视剧里,经常伴随着一段雄浑的音乐看到的一世枭雄摄政王多尔衮,现在还是个六七岁的小屁孩,根据锦衣卫内部的情报显示,这个小子不仅行事胆怯,而且性格颇为顽皮,真的不知道连马都骑不上去的小废物,最后是怎么成长为杀人屠城的大恶魔的。

这里还得提到一个人,洪承畴。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天才,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就连捷登科,以二甲十四名的成绩做了进士郎。

不过张雪年感觉陛下很有可能慧眼识猪的本事,给了他一个很闹心的官位。

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只比自己高一品不说,还是个整日闲到你怀疑人生的位置。

据盯着刑部的伙计说,这厮每日都要嚼着母亲差人送来的豆干,对着家乡的方向大喊几句,“吾洪彦九岂会终生碌碌无为乎!”

很显然,他对陛下对他的安排很不满意,但是就算茅坑再小,他蹲的不舒服,他也不挪开。

貌似现在的大佬过得都不咋地,而张雪年呢?

跟着一群脚夫走南闯北,之前大哥还想过造反这种事情,谁曾想到,一转眼自己就成了朝廷命官。而且还是手握一座城市缉查情报大权的那种。

这一比较,让人总是感觉心里痒痒的。让人内心不自觉的幻想,是不是我也能干一番比他们还出彩的大事。

人家后世比自己能耐不知道多少的大佬,现在过得貌似都不是很如意呢!

当然,还有一个相当不简单的人物,魏忠贤。

这个后世鼎鼎有名的九千岁,竟然跟自己是同乡,目前正在皇长孙手底下当差,据锦衣卫挖掘内幕,这家伙年轻的时候,是个赌棍。

为了躲避赌债,自断子孙根,混进了皇宫,做了太监。

听锦衣卫的卦大佬们提起,这厮好像是净身不全,留下一个蛋蛋,保不齐哪天内廷审查,还要再来一次。

张雪年亲切的称呼这厮为一蛋大师。

当然了,这家伙很会钻营,先是甲子库,接着就爬到了典膳的位置,跟皇长孙的关系很是和睦,每日送皇长孙不少木头来玩。

李岩、李自成、洪承畴、魏忠贤,现在还都是散落在大明各地的小人物,至于在明末中风光一时的显赫人物,很多很多就算是锦衣卫都查不到任何消息。

当然了,这些人能查到的人,在张雪年看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穷逼。

包括李岩,他爹是个响当当的清廉之官,李岩这厮也很是高傲,从来不借着老爹的名头作威作福,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的时候老爹的俸禄下不来,或者发的是棉布,他就只能挨饿。

而努尔哈赤是真的强,这家伙四月份在盛京誓师,还像模像样的写了一篇七大恨的檄文,领着两万大军,直接对大明动手。

大明就像是一个虚弱的巨人,被努尔哈赤这个新生的后金政权,揍得还无还手之力。

抚顺以东的城堡,正在被一个个消磨掉。

张雪年估摸着是皇帝内库里没多少银子了,不然以他的性格,绝对不能让努尔哈赤如此猖狂。

还有个大人物,叫卢象升,无意间听商人们提起的,大家都说常州府有个天赋异禀的少年郎,张雪年更喜欢叫他卢大刀。

他胳膊比别人都粗好几圈,天天拿着一柄一百四十多斤的大砍刀练武。

能撸动一百四十斤,三米多长的大刀,曹文诏听了都打哆嗦,更别说试一试了。

张雪年身为锦衣卫,得到这些情报之后,算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了整体的了解,他忽然感觉这个世界似乎没有那么快崩塌,自己还可以踏踏实实的挣几年银子。

所以他就安心的做自己的锦衣卫百户,顺带着每日捧书不倦。

用丁耀亢时常鞭策曹文诏的话说,你小年叔,就是出身不好,要是生在大户人家,现在保不齐已经是状元郎了。

等了许久,才见到今日的正主阎应元。

阎应元是张雪年从通州调来的刀笔吏,他也不知道为什么选他,就是感觉这厮的名字很耳熟。

平日里,天津锦衣卫百户所的的情报文书都是他写的,基本功很扎实,张雪年用的也放心。

“大人,您这份上进的心思,莫说做咱们锦衣卫,便是入了国子监,说不准也能考个状元回来。”

张雪年苦笑了两声,放下手里的书,忍不住嫌弃的瞪了阎应元一眼,你这话说的,但凡条件允许,谁不愿意做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的公务员?

张雪年瞪得阎应元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老老实实的从公务着手。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阎应元心中暗自忖度。

索性大人虽然对待公务严肃些,但是平日里为人很是和气,对待手下不错,最主要的是尽职尽责,能力强,让人钦佩。

天津锦衣卫百户所,在这位新百户的带领下,已经成为了锦衣卫中标杆一般的存在。

大家平日的赏银从来没短缺过,整个新组建的百户所的锦衣卫,都很信服这位年轻却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人。

“大人,这次事情有些严重,弟兄们一致认为该跟您及时汇报一下。”

“来,坐下说。”张雪年抽出一张椅子,对打公事他一向很是严谨。

“漕运的事情,大人可曾听说?”阎应元坐姿本事板正,表情严肃说道。

“你说罢,漕运的事情,我或多或少知道些。”

“可能比您了解到的更复杂了。”阎应元开门见山,摊开手里的册子,将一通数据汇报给张雪年,这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港口停靠了太多的商船,阻塞了河道,致使即将到达的官粮无法通行,但是天津卫的官兵挡着码头,自己完全不作为,又以安全为由,不允许其他脚夫帮派接手码头的生意,导致码头装卸事宜几乎停滞,这是要耽误大事。”

涉及官粮,张雪年不得不严肃对待,这个阎应元还真不简单,通过简单的数据整合推算,就能知道预期天津卫可能会遇到的麻烦。

实际上,正如阎应元所言,被卫所当做肥羊宰的商人们,此时满满当当聚集到酒楼,一个个正面色沉闷,愤怒至极。

甚至和自己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瓜州商人也来了。

屋子里乱腾腾的,在阎应元汇报完工作之后,张雪年便跟着阎应元来到此地。

张雪年坐在角落里听了半天,忍不住心生感慨。

这群卫所的大佬还真的是能耐。

后方的官粮不是马上要到了,漕运总督已经下了命令,五日之内如果这些货船还没有卸完货,就必须运走,或者被军舰击沉。

而卫所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更是洋洋得意,甚至放出话来,谁给的银子多,他们便先卸哪家的货。

不然,就等着沉船,赔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