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剑不谓侠 > 第十八章:后手局

第十八章:后手局

“其余几位,我也不知详情,自我入青州后,便与府上断了联系。”高门房坦然回答道:“只是不知道,那晚灾后,尚有几位兄弟在人世间...不过我暗自想来,以老爷的运筹帷幄,对他们应当也是自有安排的,可便不是我所应该探查的。”

江鱼眼底掠过一抹复杂,低声叹息道:“近些年我也渐渐明了,父亲早有察觉,就如同是对弈一般。对方出了一局,因高叔在未能功成,父亲便知道这是要动武的了,便也应该自有一番后手布局...”

“只是既然早早已有所探知,为何却不先手而动,或纵然是不抵,也大可以退避而走。”

“何必等他人先手去取,己方被动去受,而现在...”

高门房抿抿嘴,摇头解释道:“老爷始终不愿退,定然是有他的理由,还请公子不要无端猜度。”

江鱼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始终难以明白,自家父亲那么一个文弱书生,是怎么收敛这些个桀骜不驯的江湖客心的。此时距离逢灾已有七载时光,这足以让一幼童成长成人,足以磨灭许多痕迹。但高门房却依旧忠心耿耿,甚至即使是江鱼抱怨父亲一两句,他都要去辩解。

高门房不愿再听江鱼对老爷的抱怨,便主动引开话题问道:“少爷下来有何打算”

江鱼抿了口黄酒,将心底的情绪遣散,轻声道:“我心中亦是想要报仇,便是片刻都等不下去。只是一切如同迷雾遮眼,如何处置,还需要从长计议,当先首先须查出那晚是何方出手...因此纵然心急也无可奈何,只得慢慢摸索筹划。”

“至于除此事之外,当先我便是打算先除了近在青州的河上匪,这窝匪徒胆敢与瀛洲匪狼狈为奸,绝不可轻饶!”

高门房想起少爷儿时的一位玩伴,心中也多少清楚缘故。听闻那人家后来离了京便回了南三州居住,却在乡里遇难,被早有筹划的瀛洲刀匪屠戮了乡里,似是无一人幸免于难。了然的他点点头,笑着道:“既然公子有这番决心,那我便发盟主令,召青州正道各路门派共同出手,一举铲除这七匪之一的河上匪。”

他如此慎重,反倒是引得江鱼愕然,好奇问道:“高叔,区区河上匪,值得这般大张旗鼓应对。”

高门房点头,为江鱼解释道:“天下七匪,都是一等一的巨匪,各处皆是一州之患...”

“常年为祸南三州的瀛洲刀匪、在北凉三州肆虐的大漠马匪、中七都的梁山匪、东三州的太湖匪、这长河之上的河上匪、西三州的拜火匪、以及太行匪并称为七匪。这世道愈发的败坏,百姓着实难以存活,便投身绿林,导致匪人更是层出不穷,剿也剿不完,杀也杀不尽,官府都拿他们没有办法。”

“河上匪能够位列期间,在江湖中搏得这番名号,倒也是有几分特殊之处。一者在于他们多在河上,顺河而劫,顺河而去,水性更是一等一的好;二者在于,这长河贯穿大乾南北,天下商贾往来都必须走这一条水道,着实是万分重要。因而河上匪虽然与其余六匪并称,但其实势力要弱上不少,可即使是这样,一般的门派也都不愿去招惹。只因这世道,匪是除不尽的。”

江鱼摇了摇头,阴沉笑道:“那这一次倒要好好去见识一下,所谓七匪的名号!”

定下此事后,二人的话题又闲扯到了别处,显然高门房对江鱼这七年的遭遇非常关心,当得知他就在南明山北崖端隐居,不禁摇头苦笑,“不曾想少爷就一直在我青州境内,看来着实是天意。日后少爷行走江湖,无需顾虑太多,纵然有所失利,在下的尊胜门便是少爷的后盾。最是不济,北通山的甲士三千众也足以护得少爷过海入瀛洲等地,足以称得上是后顾无忧。”

“哪里...这便不是相逢在此地了?”江鱼宽慰着他,心中却暗自揣度,想来不是什么所谓天意,多半是自家父亲早有安排。无缘无故,师尊如何便要深入火场去救自己?而若以师尊入火场救下自己一命,视为父亲所布下后手第一局。

那么,同高门房相逢在青州,便是后手第二局。

他师尊何处不可去,偏偏要带他千里迢迢来到这青州南明山,恐怕也是受自家父亲所托。若如果当初七人皆被自家父亲安排出府,想来多半也并无暗自养兵之举,这不是他们不敢冒朝廷禁令,而是本就属江湖中人,对军阵之法又怎可能通习。但高门房自然不同,他曾在北三州与父亲一同守城,若是说不通军伍,如何足以坚持二十日不破?且其人也是七人中最早跟随父亲的人物,忠心最是深厚,如果七人中有可能叛,也绝对不会是他。

再者,青州此地也是一个好去处,山峦延绵,民风彪悍。前者山高且多,便最适宜藏兵;后者民风彪悍,则最是极好的选兵之地。且又临海,进可入中七州,退可乘船直入海外,所谓进退有据,作为跳板最是极佳的。

“当年,从火海中救出少爷的,可知是哪位老前辈?现在那老前辈又在何处。”

江鱼想了想,轻声道:“师尊虽然不曾同我说过他的来历名讳,但却也曾经交代过,若我入江湖,步量大乾十九州,君子不携剑而行万里路,怕是极为不妥。因此可前去庐江的冶父山剑林,取一柄他曾经留在山上的故人剑器。因此我私下猜测,师尊可能就出身自冶父山...”

“至于去处...半载之前,师尊见我习剑已经纯熟,便道缘分已尽,于是舍了我独自下山,出海去寻仙山去了。”

神州之上,一直有海上有三仙山,而仙人居于其中的说法。那些欲要穷尽武道终点的人物,多半最终都是出海寻仙山去了。

相比于江鱼而言,高门房显然对江湖事知之更多,他思量道:“冶父山非比寻常,在江湖中是为三处剑道圣地之一,虽然近些年每每三家剑比总屈居末尾,风采多少不胜以往,但多少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依旧是天下习剑侠客们的心中圣地。”

“这对少爷而言,是一大机缘,一定要好生把握才是!”

江鱼笑了笑,喃喃道:“我也是愚钝,七载才勉强能成气候,师尊传了我九式剑招,可只烂熟三四,着实愧疚。”

他想起师尊临行的交代,更加苦笑的摇头不已。

高门房也是江湖高手之列,他坐在江鱼身侧,更能感觉到气息变化。

江鱼一身修为虽然已经算是登堂入室,但若一想亲自教导他的乃是出自冶父山,极有可能是剑神之流般人物,七载学剑只是如此境界...这便多少也还是有些不像话的。如若只是一稀松平常的江湖师傅,那江鱼眼下修为可以大肆称赞为天纵之才。可他师尊出身不同,旁人观感与期待自然要高上不少。高门房是个直率性子,若捏着鼻子称赞,这番话他还真就说不出口,只好绞尽脑汁安慰道:

“少爷这七载习剑,虽然进度稍缓,但江湖中却也有厚积薄发的说法。你踏入江湖之后,历经厮杀锤炼,心境成长才会愈发加快。若再寻得一心法通习,结合少爷所锤炼多年的剑招,愈战愈悟,辅以其他江湖秘籍招式伴身,融为一体,化为己用,未必不能有大成就。”

江鱼顿了一下,心底的愁绪都被高门房三两句话拂散了不少,他闭门造车七年,却在师尊走后愈发步入死胡同,而今有人点拨,却瞬间醒悟,是自己钻了牛角尖。就如同是自家父亲在家中读过万卷书犹觉得不足,仍须行过万里路,才真正知道自己应当怎么走,走怎样的路。他就如同是一直闭关了七年,可境界的提升,人的成长,不是每日闭门埋首就可以的。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便是如此。

自己的路怎么走,走到何处去,还都要自己一步步迈出才行。

他想通了一直都郁结在心底的关节,瞬间意气风发,心神一动,剑肆的招式在他脑海中推演而起。

九剑,江鱼困在其三已经许多载时光。

他日日抱着古籍阅读推演,剑肆招招式式都已经烂熟在心,但却总好似有一层膜拦在前方。

那一道剑招的风采,他分明都能够感受的清清楚楚,却偏偏无法破门而入。

似乎,门被推开了。

江鱼许久才缓缓睁开了眼,出声道:“原来是剑意么...剑肆在于决心,在于通达。”

他念头一松,好似有劲风吹起,那衣袍飞起,有道道剑气四处飙射。

小小的酒肆当中,桌椅瓦罐尽皆被剑气斩裂,满桌已经冷却的长河鲤洒落满地。

咯吱...酒肆店门被推开。

不知何时已经出门,一直守在门前的高门房探进身子,见江鱼睁开了眼,他环顾一周,旋即回头道:

“韩吴,江公子已经醒来,生还是死,你且好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