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赵小皇孙 > 第六十八章 学而优则仕

第六十八章 学而优则仕

抡才考试,是大赵的头一遭,很多人对这个新生的事物感到新奇,有好奇的,有焦虑的,有期盼的也有排斥愤怒的。

“陛下,武陵王此举,实乃逆天行事,破坏这世间的伦常秩序,臣虽愚钝,亦是惶恐不安,深以为大不妥”

邺城承明殿,大赵君臣正进行着早朝。

“不过是个小小的考试而已,只是为了补充武陵王的黑水军之用,楼爱卿何故大惊小怪啊”高洋不以为然。

“今日黑水军,明日广武军,后日汾州吏,他日这满朝文武,满殿的朱紫是否也要一一考校合格方能上殿为臣?且不知那时,何人有资格主考呢?”楼修尘再次进言道。

“楼大人此言差矣,《论语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圣人早已明白的道理,武陵王只不过是照着圣人之言去学、去做而已,怎么楼大人就一副天下将崩的模样,莫非是在质疑圣人之言吗?”

吏部的范追不同意娄修尘的观点,出列反驳道。

“范大人此言何意?此一时彼一时,圣人之言自然不会错,只是我等也要参照我大赵的当今形势,怎可一味的照搬,那岂不是要贻笑大方”户部侍郎梅一本驳斥着范追。

“天下熙熙,人才济济,我大赵自当海纳百川,不拘一格”

“自古尊卑有序,自三皇五帝起便是如此,匹夫安知大夫之志?”

“圣人云:‘野有余贤’,我大赵自当囊括这些有识之士,荟聚天下英才,方能在这大争之世立于不败。武陵王此举便是最好的法子”

“过犹不及,人心思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武陵王这是开启乱朝坏政之兆”

朝堂上,两派人纷纷吵吵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

高洋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仍由他们胡闹,什么大义凛然,不过就是各自利益罢了。

“吭,吭,老臣有话启奏”

丞相范斯实在看不过去了,朝高洋行了行礼,大殿才安静了下来。

“武陵王出城剿匪,我等不说全力支持,至少也不要拉人后腿吧,前方情形不明,边关又是大敌压境。我等忝为人臣,当思如何为君解忧,而不是在这里气势汹汹”

“老臣看来,所谓抡才考试,也只不过是武陵王的一个新花样罢了,众所周知,咱们的这位小王爷总是喜欢折腾一些新鲜的东西,只要无伤大雅不影响大局,咱们这些做长辈的又何必去计较呢?”

“说到这个考试,其实也并不是新鲜物儿,南边陈国去年就有过一次考试,所考内容皆是圣人典籍,考中之人皆授予微末小官,此事老臣是有所知的”

大殿上的人听见范斯这样一说,本来还不在意,觉得也就是高玮在瞎折腾,可听到最后听说南陈已经开始实施了,不少人都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还有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楼修尘差点没跳起来。

“不是什么大事儿,南陈与我大赵不睦,两国之间本就往来很少,此次望北候出使陈国还是多年来两边互通的头一遭,这件小事楼尚书不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范斯解释道。

“哎,糊涂,糊涂啊”楼修尘捶胸顿足。

“只是军中也罢,可若长此以往,以后入朝出仕皆要通过考试方行,试问你我谁能保证以后?”

楼修尘说到这里就打住了,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不得不说,楼尚书所虑的确是遥远,如果大赵真的像陈国那样,把考试当成了惯例,那恐怕将会人人自危,天下大变。

“哼,也难怪弱臣积弊严重,南陈的朝堂上尽是些猪狗之辈,尸位素餐,鼠目寸光”

“也不知望北候此番出使陈国是否能顺利,国事如此,真让我等彻夜难眠,寝食不安”

“好了,饭终究也是要一口口的吃,大人也不必暗自劳神”

高洋这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俯视着群臣,在御阶前踱着步。

“楼爱卿多虑了,尔等皆是我大赵柱石,谁能动摇你等?武陵王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吧,只要仗打的好,朕还是大度的”

“不过,范爱卿倒是有句话说的不错:‘学而优则仕’,诸卿以为如何?咱们大赵有那么多热血男儿和有志青年,朕又何尝不想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

“好了,此事日后再议,咱们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边关汾州局势啊。朕已经等不及了,不知众卿有何良策?”

就在这时,一阵阵捷报声从大殿外传来,有脚步声在外踏阶而上。

“大捷,大捷,黑水军一举揭歼灭悍匪,大部马匪悉数皆杀,另有数十人被俘”

报捷的士兵一路直奔到承明殿,跪在皇帝面前,高声禀报。

廷上众臣却议论纷纷,感觉这个武陵王实在是有点小题大做,像个不太成熟的孩子,不过是几个马匪罢了,用得着这样大的阵仗吗?

“贤侄如此骁勇,打的马匪屁滚尿流,真当是可喜可贺啊,恐怕以后大赵境内的土匪们听到大赵黑水军的赫赫威名都要吓的不敢大声说话啦”

太子高延讥笑道,满脸的不屑,但其眼中仍然藏不住对高玮轻易获胜的嫉恨之意。

“不知黑水军伤亡如何啊?”

“阵亡300,还有好多兄弟都负伤了”报捷的士兵悲鸣的说道。

“哈哈哈哈哈,好一个大捷,打一个土匪都要死伤这么多人,真不知是去打仗的还是去送命的”

本来还心存嫉恨的高延听到黑水军的伤亡后便哈哈大笑,掩饰不住的嘲讽。

“哈哈,武陵王殿下还真是,真是让人不知如何说起呵”

“毕竟也是顽匪,朝廷围剿了多次也没能成功,殿下首次领兵能取得这样的战绩,已经十分了得了”

“武陵王殿下要是再稳重些,说不定就不用牺牲这么多大赵勇士了,还是太毛糙了啊”

“不管怎么说,也是好事,好事啊,臣为陛下贺!臣为大赵贺!”

大殿上的众臣们也是各执一词,大多是不太看好这个胜利,认为黑水军虽然取胜了,但也伤亡太大,算不得大捷。

高洋却是十分振奋,圣心大悦,毕竟是自己的皇孙第一仗,虽然伤亡是大了点,虽然敌手是不太上台面,可高玮说到底终究也只是个娃娃,能打成这样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也算不错了,这小子还算没辱没先祖的威名,朕看汾州之围,武陵王亦能破局”

“至于那个考试,就随它去吧,谁让他打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