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赵小皇孙 > 第二十三章 两步走方针

第二十三章 两步走方针

国情如此,就连官场也存在着同样的歧视链,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做的越多就越错,反而是那些什么都不懂只会在旁边指指点点的人还被人尊称为行家,大贤。

军器监就是如此,部门里都是不入流的匠人,从事的都是卖苦力的体力活,除了打仗的时候被催着生产兵器外,平时几乎没有存在感。

其实这是世人的误解,制作兵器要出卖体力虽说没错,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工匠的智慧和手艺,不然是没办法保证武器质量的。

“不是视察,是掌管”高玮纠正道。

“免礼,丁不识对吧,本王记住你了,不要搞这些虚的,以后咱们之间打交道的次数不会少”

丁不识脑中一头雾水,什么意思,难道说武陵王被贬来咱军器监了?

“这是陛下手谕,另有一份工部文书,盖有工部官印和卢尚书的亲印,你看看吧”

“不敢不敢,既是陛下亲令,吾军器监理当听从武陵王殿下差遣”

丁不识接过圣谕,匆忙扫过几眼然后又恭敬的还给高玮。

丁不识不知圣上此举是何意,也不敢随便揣测,想着反正当好差就行。武陵王愿意趟军器监这块浑水,自己只要听从调遣,把差事办好了说不定还能抱上一块大腿,从此飞黄腾达。

高玮摆摆手大步跨入军器监。他此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制作两款常规武器外加一门逆天大杀器,图纸早在以前做闲王的时候就画了无数次了,这次更是有备而来。

“去把这里水平最好的工匠给我找二三十个来,另外,你们军器监有没有硫磺,硝石和木炭,给我各备两百斤,我有大用”

“回殿下,下官这里工匠倒是挺多的,其中不乏有身怀祖传绝技的大家,下官待会儿就可以悉数给殿下寻来”

“至于硫磺等,都是炼丹的原料,也不算甚稀罕物,下官保证给殿下寻来最上品的硫磺和硝石等物”

丁不识在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军器监实在是当够了,一点做官的威风享受不到不说,还经常被各部前来催货的差人拿着鸡毛当令箭,要多苦逼有多苦逼。

因此,他打定主意要为高玮办好事情,以求将来能够进入殿下的法眼,也许就会是不一样的人生呢?

高玮此时却想,真是暴殄天物啊,硫磺等这么好的材料竟然只配用作炼丹这种虚无缥缈的事,虽说现在的丹师也因为意外偶尔会发生爆炸,但就是没人把这些创造性的物什跟武器联系起来,就连烟花这样美好的观赏物此时也还没有问世。

高玮记忆里,在他原来所在的历史中,烟花真正流行是在隋唐之际。

传闻唐初李世民被山鬼缠身,太医诊治了多次,但还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的迹象,就下诏书全国求医。二十四岁的猎人李畋借用打猎时土统的方法在竹筒内装进硝石,点燃后发爆炸声吓退了山鬼,从而治好了皇帝被封为爆竹祖师。

从此,烟花爆竹得到快速发展,到了后来,也渐渐发明了黑火药等,等到了宋朝,烟花爆竹已经是逢年过节必备的佳节伴侣。

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是说的除夕燃放烟花的热闹景象。

到了南宋时期,烟花事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就是在元宵节燃放烟花盛况的真实写照。

“殿下,殿下”

“人都来齐了,正在院子里恭候着”

过了不大一会儿,丁不识就把技术高超的工匠找齐了,足足找了三十个,正小声的叫着闭目沉思的高玮。

“啊,哦,那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军器监的院子里此时吵吵嚷嚷的聚集着几十号工匠,一个个又忐忑又兴奋,听说有大人物要来布置任务,都心想着完成任务多拿几两银子好回家贴补家用,不过和大人物打交道难免心中会惴惴不安,人为刀俎的滋味这些年是尝够了。

“哎,我说水头,丁大人好像还是第一次把咱们这么多的大匠召集起来吧”一个年轻人扭头道。

“嘁,小点声,别瞎嚷嚷,小心被丁大人听见了扣你这个月的俸禄”一个年逾五十的黝黑老者小声道,看样子就是年轻人口中的水头。

“嗨,不就是随便说说吗,又没有乱说,难道丁大人还和我一般见识不成?”

年轻人不以为然,并不把老者的话放在心中。

“就是啊水头,你这是谨慎惯了,咱们这些人,天生的劳碌命,咱们私下里议论两句也不算啥,不要搞得紧张兮兮的”

旁边另一个匠人为小伙子打抱不平道。

“你们懂个屁,才吃了几两饭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咱们虽是匠人,可终究是为朝廷做事的,难道你们都忘了五年前的‘铁弓案’了?”

听到“铁弓案”,原本还吵杂的院子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似乎都被吓住了。

高玮本来已经快走到了院子,此时也听见了众人的谈话,观察到了前后的变化,便停住了脚,想再听一听。

谁知,约莫过了半刻钟的时间,院子里依然是死寂一片,丁不识站在高玮身后是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高玮回头看了看丁不识,本欲张嘴询问,想了想还是打住了念头,此时并不是多事分心的时候,还是正事要紧。高玮顿了顿,还是带着丁不识走上前去。

“诸位,这是当今圣上的长孙武陵王殿下”丁不识向众工匠介绍道。

“小人参见武陵王殿下,殿下千岁万安”

众人看到眼前的公子衣袂飘飘,身形伟岸自带一股上佳的气质,虽然慈眉明目但依然有一股无形的贵气蔓延而下,不免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各位同僚,不必紧张,也不要害怕,我今天来是给大家谋福利的,咱们以后就是一个锅里搅饭吃的同行了”

“也许大家会好奇,或者心中存在疑惑,但有句话说的好,评价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今后咱们就在互相的工作和接触中了解彼此吧”

高玮知道这些匠人或许各自都有看家本领,但长期的不受重视让他们的内心脆弱又敏感,说太多的官话套话反而适得其反,会让这些国之大匠产生怀疑。

如果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完全的信任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将大大不利于自己此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高玮的对策也很简单,直接真金白银的砸,甭管对方有什么本事,既然能被丁不识挑选出来,肯定绝非泛泛之辈。

高玮此时的目标很明确,在来工部的路上他细细的梳理了一番思路,把自己的现状也在心中进行了一次复盘。

按照约定,他必须在六个月左右的时间彻底解决汾州事宜,这个彻底解决就很有灵巧性,双方握手言和重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是解决,高玮直接打过边境,在敌国境内挖下几座城池并稳固的守住也是解决,就看届时自己如何去选择了。

另一方面,自己手里的五千人是新丁,没有系统的训练,更没有见过血,还谈不上战斗力,只能一面不断加强训练,一面利用武器的代际差遇提高其临战水平。

所以高玮打算分两步走的方略,一边在邺城先训练新兵并竭力制造新式武器,一边要加快派亲信和使者赶赴汾州接管广武军,并按照新式练兵方法每天进行加强训练。

等到京城这边的事情基本都办妥了,再率军去汾州,那时候就看自己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