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赵小皇孙 > 第三章 早朝明志

第三章 早朝明志

室内灯火通明,窗外深夜茫茫,一片寒光笼罩下,偌大的齐王府在灯笼的光亮烘托下更加的威严肃穆。

“只可惜,神勇似高祖也未能一统北地乃至一统天下。哪怕是高祖能再多活五年,今日天下之势也无法想象啊”齐王惋惜道。

高祖驾崩之后,北方大地上就剩下赵国和周国这两个生死对头,有生之年没能没掉周国也成了赵高祖高峰毕生的唯一憾事。

“可叹高祖,竟崩于亲征途中,那是第三次西征弱周了,前两次均被阻于庸城,进退不得,之后多日围城不下,又害怕被周军断了粮路,才不得不退兵”

“第三次高祖亲征,命太子监国,一气而下庸城,又扫清了周都外围,正要建立不世之功的当头,竟因一场风寒而惊了龙体,进而……”

吕端回忆起高祖,眼神里也充满了哀伤,有着英雄迟暮之悲。高玮知道,这位侍郎大人可是历仕两朝的元老了。

吕端在高祖登基第三年起便入朝为官,亲眼见证了高祖在剩下的十五年岁月里如何一步步的使国家富强。又经历了当朝皇帝的十年,几乎经历了高祖时代和当今圣上的所有国家大事,称得上是元老重臣了。

官虽然是越做越大,可心情却一天烦过一天,吕端心里叹着气,为自己,也为这赵国如今的状况。

“好了,不提这些伤心事了,再过两日我儿就要大婚了,吕大人到时再过来喝两杯吧,这臭小子也终于到了变成大人的时候啊”

想到不久就要结婚的高玮,齐王心头一阵舒畅。

“下官恭喜王爷,恭喜小王爷,已经是深夜了,今日叨扰王爷太久了,下官告退,还望王爷海涵”吕端面色不佳,心情沉重。

“好,吕大人辛苦,高玮,你送送吕大人吧”

“吕大人,要保重身体啊”

临出门的时候,吕端听见齐王的嘱咐,身体为之一滞,顿了顿,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只是嗯了一下加快了脚步。

“王爷也要千万保重啊”吕端在心里默念道。

子时过后,万籁寂静,官员们也早早的入睡,好以饱满的精髓迎接第二天的早朝。

皇族大婚,这是邺城的大事,作为当今皇帝亲孙子的武陵王大婚,那更是现在京城中一等一的盛事。主办皇孙大婚的礼部左侍郎李原这些天可是忙的头昏脑涨,累的够呛。

此时的太华殿齐聚着赵廷高官,正在行着早朝。

“陛下,武陵王不日即将大婚,各地纷纷上表恭贺,四方各国在京使臣也一一致贺”,早朝上,礼部左侍郎李原上奏。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齐王,恭贺武陵王”。

“好,好,好!众爱卿请起”,赵皇高洋一脸的慈善,笑的眯不住眼。又低头看了一眼站在第一排高桓身旁的高玮

高玮作为皇孙,又仅只十七岁的年纪,这样的年龄即使在古代也算得上年轻了,所以目前还没有被赐予官职,虽然有一个御赐的王爷头衔,但根据大赵古制也是不具备上朝资格的,不过今天被皇帝特许上朝参事。

“玮儿吾孙,今日头一次上朝吧,有何感触啊”

“启禀皇爷爷”,高玮跨出人群,向皇帝高洋行完礼后大声的回答,声音洪亮,吐字清晰,穿着尚衣局特制的锦衣紫袍显得少年意气,英姿勃勃,本就高大的身材显得更加挺拔、俊伟。

“孙儿不日即将成婚,承蒙皇爷爷的厚爱和关心,孙儿感激涕零,无以为报。不肖小子高玮作为大赵皇孙,高氏后人,理当继承先祖遗志,光大社稷,扫六合,诛不臣,以报皇爷爷养育之恩,方能不愧身为高氏子孙的荣耀”

“好好好,好一个扫六合,诛不臣,这才是我赵家儿郎啊,天佑大赵,天佑大赵啊”高洋没想到高玮竟然有如此志向,真是又惊又喜。

不是说老二家的这个儿子只知道蠢读书,虽然学问好像还算可以,但是呆板、耿直,也几乎从不关心国事吗,怎么能说出这等豪言?

而且,这高玮以往逢年佳节入宫请安的时候也确实是个呆小子的模样。

高洋很是不解,但是看到高玮如此落落大方的谈吐和隐隐展露出的皇族子弟的威严和稳健也是十分欢喜。

不光是皇帝不懂,内侍监总领符黑也十分疑惑,符黑是高洋的贴身太监,在高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左右,并且曾经三次在危急时刻救过高洋,深得高洋的信任和倚重。

说起来,符黑可不是普通太监,他是一百多年前符氏皇族的后裔,虽然家族早已衰落,但隐居的符氏后人却世代研习着曾经符氏宫廷流传下来的一套内功秘法,这也是亡国后裔们在乱世得以幸存的一些保障。

符黑学成文武艺后并没有想着货与帝王家,就像他的父祖一样,符黑早已习惯了山居生活。

生逢乱世,朝代变迁,从百多年前的符氏皇朝到如今的高氏大赵,这北方大地时聚时散,早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朝代也不知道又分裂统一了几次。而今虽然赵周对立,但是也算有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活着,比什么都强。这是符氏一脉在乱世挣扎多年得出的宝贵经验。

活着,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草芥小民,只要人还在,家族还在传承,就有希望和未来。

这一百多年来,符氏虽然隐居,但是从没有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在清汤寡水,豆腐青菜的陪伴下,符氏子弟隐忍而坚韧,也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和天下变迁。

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复国或者寻仇,仅仅只为了家族的延续。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眼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符氏见证了太多的崛起和衰落,起势时如大风卷地无人可挡,败亡时似高山崩裂狼藉遍地无人幸存。早已将兴亡看饱,也早已在乱世中学会了隐忍和生存的技巧。

不过,符黑是个例外。符黑年轻的时候常常在山里打猎,一身好武艺的他总是能够满载而归,日子清平简单,但也没有牵挂和负担,乐的个逍遥自在。

在某个夏天的午后,符黑偶然救了当时以太子之躯微服出外玩耍不幸遇险的高洋,他的命运就不经意间发生了改变。

符黑一开始并不是太监,也根本没想过会和赵国朝廷产生任何联系,更没有想到日后会和皇子太子一步步亲近。高洋为了感谢符黑的搭救之恩,几次派人慰问,送钱送物。慢慢了解了符黑和其家族后就心生了招揽之意。

符黑凭借一身好武艺加上低调朴实的作风深得高洋的信赖,渐渐成了太子府的侍卫统领。后来,可惜在一次追杀刺客的时候不幸陷入重围并且下体受伤失去了男人的资本。

待高洋继位为帝后符黑就干脆进宫做了宦官,开启了另一番的人生。

“臣恭贺陛下,我大赵有皇孙如此,实乃是国之大幸,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户部尚书娄修尘出列恭贺道。

“武陵王少年英姿,意气风发,堪称皇族表率”

“是啊,当年先汉的冠军侯霍骠骑也是英雄出少年,深入大漠,一骑绝尘,横扫了威胁汉室试数十年的蛮夷外族,武陵王有如此远大志向,真是让我等羞愧汗颜啊”

大殿里,众臣皆是察言观色的老手,观察到皇帝面露喜色,不禁纷纷恭维高玮。

其实大家心里都在嘀咕着,这还是以往那个大家私底下公认的读书读傻了的武陵王高玮吗,不是说他呆板,固执,不善言辞,而且似乎手无缚鸡之力啊。怎么会突然变得这样豪迈,大气,隐隐有着那种英雄出少年的感觉。

这真是奇了怪了,是今日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还是黄河水改向西流了?

管他呢,只要皇帝高兴,大家可劲的拍马屁就行了。众臣心里都是这样想的,只要哄着皇帝开心了,那就皆大欢喜。

“父皇,武陵王文武兼修,在众皇孙中素来都是最贤名远播的,儿臣以为,切不可辜负了小辈们的一片拳拳报国之心,更何况身为皇族,理当为国分忧。儿臣举荐贤侄高玮以皇孙贵胄之身出任广武军荡边将军一职,以彰声势,以安军心”

说话的是太子高延,只见他侃侃而谈,一副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为国抡才的模样。高玮侧头一望,嘴角微翘,在心里冷哼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