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匈奴长歌 > 第四十一章 小儿王莽

第四十一章 小儿王莽

王莽。

作为西汉的终结者,王莽有很多名号,比如穿越者、理想主义者,又或者大发明家。

这其中无论是“我爱发明”的王莽借助奇人异士而来的“飞机一代目”;还是首屈一指的“美丽冻人”短裙系列;甚至是青铜版本的“游标卡尺”,都曾轰动一时。

而真正谈及其政策,更是让人惊讶。

第一是要人人有地种。和我国最开始的土地政策一模一样,除开不打土豪以外,简直就是翻版;

第二则是改革经济。发明了在钱币上印刻一定的大额面值,可以理解为“强行纸币”,毕竟造纸的蔡伦还在东汉,西汉末期的王莽显然没有意识到时机不是很成熟。至于贷款这玩意,也没有考虑到转账是个相当大的麻烦。

第三呢就是国家专营制。垄断盐、铁、铸造钱币、酒等国有重点企业,这一做法非常粗暴地为国家带来财政上的大量收入,也推动了富有的商人反抗。

实际上,无论王莽是不是个穿越者,又或者是不是理想主义者、发明家云云,这都和王莺没有关系。她看着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甚至傻乎乎的小子,安慰了一下自己:“应该是同名吧?”

王莽昨日听说家里新来了位姐姐,不巧他偶感风寒,没能出席宴会,只是他娘替他带了吃食,让他好生惦记。

虽然有些凉,但那菜的味道让他终生难忘,今天见了这传闻里“天上落下来的厨子”,不免有些失态。

王莺可不管这些,在这一方小小的私塾里,身强体壮的王莽显然是那些小孩子的头头,她问道:“先生呢?”

“先生这几日回乡探亲了。”

“那谁教你们?”

王莽一指刚从门外进来的王祥:“他。”

“妹妹真是好学。”

王祥今日卸下昨日盛装,一袭布衣拢住瘦弱骨架,倒是颇有书生那种风骨的感觉,他笑容温煦,却让王莺感觉有些阴寒,应该是他那胖夫人叠加的DEBUFF,

“今日我们继续讲《春秋左传》。”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学堂弥漫起一股青春而不活泼的读书声。

王莺并非正式学子,属于旁听之人。她眼见着那些小伙子摇头晃脑,上面的王祥也摇头晃脑,不禁大感无趣,便偷偷溜出学堂,王祥见了,只木讷一笑,继续瞻仰圣贤。

打右边院子里的书堂偷偷溜出来,王莺便拉上等候的花桐一齐回了房,顺便让花桐去厨房端一碗面来加餐。一大早起来做个认真读书样子可累坏自己了......

面尽,王莺瘫倒在大床之上,偌大个王家,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打昨日出了那桩风头,厨房也不敢去了,都是粉丝,唉,当一个名人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好无聊啊!”

“既然无事,便去拜会各房小姐吧。”

花桐扶她起来梳妆打扮,“今早各姑娘都遣人来邀了,谁知道您受了太爷的照顾去学堂旁听?都说是羡慕不来的福气,偏偏您去半刻就溜回来了。既然回来了,就早些去拜见吧。”

也是,王莺心里一盘算,低头不见抬头见,见一见也好。

在花桐的陪伴下,先是去左院中依次拜会老太爷二儿子的女儿,也就是王祥的妹妹王瑞,他本没有妹妹的,老夫人念他单薄,将凋落的钱家独女安放到他名下。

作为一个养女,王瑞很是规矩,微微有些宽盈,想来并没有吃亏,也对王莺很和善。

接着是老太爷三幺女的一对女儿:蒋玥、蒋玫,不是双胞胎,一大一小姐妹两个,暂时留在此处的。据花桐说,老太爷费了好大一番功夫,而且按此情此景来看,断然是不会放手给蒋家人了。

这二女年纪尚小,不谙世事,很是纯净,对王莺极其欢喜,求着她做昨日吃食,王莺连连答应,不过是改日。显然改日是尽不了二位姑娘的兴,便随手拿了两个糕点,教了几招。

午后夏日炎炎,花桐领着王莺辗转到了后院,后院不仅仅有厨房和一些杂役居住,也有一单独隔出来的清雅小院,留给老夫人的人住。

这其中就有老夫人的妹妹的女儿,正是王莽的母亲,以及一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女眷们,甚至花桐说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小妾,都塞到这里来了,老夫人礼佛,知道她们出去是个什么命,也就作罢了。

所以这里的人相当规矩,规矩得有些惶恐,和王莺说了两句,便拜礼告退了,俨然把王莺当做老太爷指派来的“钦差大人”。

这可是天大的误会。

王莺哑然失笑,便回中庭去拜会老太爷老夫人了。不巧二位不在,一问便知,又在王里脊那儿。

“我们不去么?”

花桐看着终于显露出疲态的王莺,“小姐若是累了,那我们便回房歇息吧。”

“我不是累了。”

王莺按摩着太阳穴,“我就是不明白,我弟弟他怎么就凭空让大家围着他团团转呢?”

“那可是小少爷。”

花桐灵慧,知道王莺为小姐这个身份付出了不少心血,所以对少爷打从一进府就被这么看待有些不满,“小姐何必生气,这可是您亲弟弟。”

“亲的和表的,区别就这么大么?”

王莺默默问了一句。花桐思忖了片刻,如此答道:“也没有什么区别啦,母凭子贵,姐凭弟贵,这是应当的。只是做姐姐的天生就和亲弟弟熟络,和表弟弟得等到日后才熟络。我想这就是所说的先天和后天、昨日与明日吧?”

“是这么个道理。”

王莺点点头,“不过是昨日和明日的区别,如今我想要的也拿到了,里脊他不过没有被遗忘而已,看来我这个做姐姐的是糊涂了。”

花桐笑而不语,陪着王莺走到了专门安置王里脊的中庭小院内,王大夫和夫人也沾了光住在这里。

可今天这里不仅仅有王家人,还有几位衣着华贵的白发老者,颤着身子前来道贺,看起来都是当地有名的鸿儒,也就是退了休的领导们。

于是便有一人提起了那桩事:“老王,三喜临门。”

王老太爷不解:“近日确实有两桩喜事,可你为何说是三喜?”

“你如今有了孙子,上可告慰祖宗,下可安顿族人,乃是第一喜。又讨了一个厨艺与诗才并重的孙女,乃是第二喜。”

老者从容说来,“这第三喜你不知也正常,近日宫中传来遴选秀女的消息,点名要你王家一女,你王家此次真可谓福泽深厚啊!”

诸位白发老者皆是抱拳恭喜:“来日就靠王兄照拂一二了。”

“秀女?”

王老太爷笑容满面,这真是给了自己一个天大的惊喜。一旁的王大夫听了,片刻便知晓其中深意。

宫中那位哥哥,怕是铁了心要扶持自己啊!

至于王莺,王权富贵之下,早日梳妆打扮吧,没有什么结局比入宫还要幸福的了。

起码王老太爷是这样想的。

当王大夫将这个消息告诉王莺,王莺只是微微叹口气:“如此甚好。”

全然没有意料之中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王大夫摸着女儿的脑袋:“你果真是长大了。”

王莺望向遥远的西边,不,我只是将他暂时忘了,如果他真的是那个人,这宫闱、这红墙、这雄踞天下的大汉,又如何拦得住他?就将一切交于命运。

很可惜监狱里的小北不这样想,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准备逃出牙门的监牢,即使韩邪就坐在他面前。

“你看什么看!”

“我就看看。”

韩邪看着死活不肯就范的小北,无奈之下只好使出杀手锏,“小北,小湖真被我卖到青楼了。”

“韩邪你这个畜生!我就是死也不会相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