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那群孩子已当爹 > 第五十章 简单小升初

第五十章 简单小升初

一九九年春,村里的小河经过那次污水之后再也没有大量涨过水,政府在地头打了机井用于农作物灌溉;村庄里的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外出务工去了,只留下了小孩、老人、妇女以及有手艺的人们;大多数村民都烧煤做饭,傍晚时分,只有一些老旧的破房子还冒着炊烟;电视机已经很普遍了,那种很多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情景再也没有了,即使是放电影也只有寥寥数人到场;大街上依然能听到村民哼着音调,但录音机的声音也不再那么张扬了;拨浪鼓也没有来过,照相的也消失了,只有卖香油的、卖酱油醋的依然回来,但捧场的都是那些老人;村南的皂荚树被人砍断了,村东的那棵很粗很粗的大柳树今年并没有如期长出柳叶;村北的槐树林即将消失了,村民要在那块地上建房子。

同一年夏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学校要为我们建立学籍档案,写到父亲职业这一栏的时候,我们就犯难了,写什么呢?樊小义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剃头”,杨军华、张大成、程丽珍、樊书金分别填了“磨豆腐”、“修鞋”、“木工”、“兽医”,其他人也都是按照实际情况填写了,简直是五花门。大牙看到后大发雷霆,说“写剃头很光荣吗”?我们是不敢“狡辩”的,只能听大牙安排,大牙接着说:“在座的学生的爹除了村干部、教师之外,都是农民,你们就写‘务农’!”我们又工整地写上了“务农”两字,母亲的职业更不用说了,依然是“务农”。填完之后,我们没有照毕业相,只是给每个学生照了一张相片以便贴在学籍档案上。只记得在照相的时候,同学们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上了最干净的衣服。

那个时候没有“小升初”考试一说,我们只是进行了例行期末考试,但老师却说,这次考试很重要,直接决定能否考上初中。考试结束后,学校让我们回家等录取通知书。其实,这就相当于放假了。一个月之后,校长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了家,录取通知书是用一个普通信封包着的,但封面并没有邮票和邮戳,只有小学名称和学生姓名,尽管很简单,但学生家长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依然很激动,樊爱民拿起理发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与其说这是录取通知书倒不如这是一份交费通知单。樊爱民自然不认识上面的内容,将通知书递给了刘桂芝,刘桂芝一字一字地读了起来,“尊敬的樊小义同学及家长:樊小义同学在五年级考试中成绩优秀,被镇高中初中部录取,请于月12日15日持本通知书到校报到,并交纳学费240元”,右下方是录取学校名称和盖章。当刘桂芝念到“成绩优秀”时,樊爱民笑呵呵地说:“我就知道这孩子不会令人失望”,刘桂芝再念到“学费240元”的时候,樊爱民脸就沉了下来,说:“学费太贵了吧!”,刘桂芝说:“贵什么贵,贵也得上啊!”。

这一年的暑假,我们简直无所事事,过得很无聊,甚至是极度空虚,我们不可能再像几年前那样捉知了玩了,很显然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了,连个凉快的地方也没有,只能在家吹风扇、看电视、睡觉。终于熬到了学校报到的日子,月十二日我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报名,这一天并没有出现人山人海的情况,因为这个学校并不大,一年只招收两个班的新生。

解放之前,我们县没有一所高中学校。解放之后,中苏关系良好的时候,苏联为帮助我县发展,援建了两所学校,这是其中一所,直到十年代末期,全县有一半的高中生在此就读。樊小义的叔叔樊爱军在自杀之前一直就想要到这里上学。后来政府考虑到高中生源增多,再加上这里交通不便,便在县城又建起了两所高中,而镇高中便开始衰落,一年只能招收一个班的高中生,这些高中生一般都是附近村的学渣,也就是县高中不录取的学生。直到一九九六年,学校才向教育部门申请成立初中部,开始招生初中的学生,而与之相对的高中部便停止招生了。因此,这个镇高中名称没有变化,门头依然写着“高级中学”,其实就是一所初中学校。

这所学校处在镇上东边的村里,通往学校的路不算宽,依然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过了桥就是学校的操场,之所以说它是操场那是因为这块空地上有几个篮球架,还在前辈们践踏之下形成的光秃秃的跑道。操场是开放式的,确切地说,自从学校衰落之后,就没有资金砌院墙。穿过操场便是学校大门,大门还是很气派的,连同院内的建筑构成一座古朴典雅的中式庭院,大门的两侧是男生宿舍,学校院子里的地上、教室都是青色的砖头,这种大青砖已经说明了学校的年代,前面几排都是教室,右侧的教室的墙面上写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几个大字,左侧的教室墙面写着“抗美援越,保家卫国”几个大字,还有的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向**同志学习”等等,再往前走,左手边有一个院子是女生宿舍,再往前走是食堂和教室宿舍,而正对着大门的是国旗杆,国旗杆后边是老师们的办公室,红色的木门、红色的柱子,就连窗框也是红色的,房檐下面还有几个燕子窝,几只燕子叽叽喳喳在窝边站着、叫着。学校跟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我们认为走出了我们村,就能看到高楼大厦,其实并没有,学校并没有楼。

到了学校之后,家长们纷纷跑到厕所,解开腰带,拉开内裤前面口袋的拉链,从里面取出鼓鼓的手巾。将手巾攥在手里,再拉上拉链,提上裤子,系上腰带,就去了报名处。他们一层一层打开手巾,里面就是学费,这些学费没有一张大额的,全是五块、十块的零钱。老师一张一张地点完钱,按照通知书上的名字开具了收条,告诉家长你的孩子被分到了哪一班,并提示家长到外边的墙上看一下入学说明,整个过程就结束了。我们来到外边,看到贴在墙上的入学说明,上面写的大致意思是月十六日开学,入学时带上被褥、洗漱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