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那群孩子已当爹 > 第二十一章 向龙王爷借钱

第二十一章 向龙王爷借钱

有一天,班里有个传闻,且很快传闻被证实了,李老师果然可以赊账。我们几个人来到小卖部,低着头、红着脸说:“李老师,能不能赊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都饿了。”哈哈,我们竟然又说了谎话。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樊小义赊了两块糖果,我赊了一袋唐僧肉,杨军华赊了一包锅巴,樊鹏程和张大成各赊了一袋豌豆,就连程丽珍也赊了一袋辣条。我们实在是太兴奋了,吃得真香。

不只这些小零食会让人上瘾,就连赊账也会上瘾。赊账之后,就有一种罪恶感,但这种罪恶感远比过吃零食的快感。于是,赊了一次,就赊了第二次,然后是第三次!好在李老师很善良,她的善良主要表现在无论怎么赊账,她都会爽快地答应;再者就是无论你是否赊账,她都会对你一样和蔼;还有就是赊了账,她也不找我们要钱。当然也有规矩,比如上课的时候不准吃东西,即使课间你在她的小卖部买零食,上课的时候也不准吃。

尽管如此,赊了第三次之后,我们就不敢再赊了,虽然那些零食很诱人,但是我们也知道自己的偿债能力。况且,赊得多了,万一被父母知道了怎么办?连续赊了三次,我们除了回味那些零食的味道,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还钱。杨军华欠的最多,有时会急得哭。程丽珍也是,毕竟是个女孩,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有时也会哭。

放学后,天渐渐黑,其他学生基本都回到了家,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只有我们还在讨论怎么还钱的事情。快到村口的时候,樊小义眼前一亮,似乎想出了办法。樊小义说:“跟我来”,我们立马打起精神,仿佛看到了希望。他带着我们来到村口小石桥旁的龙王庙,其实龙王庙也不是什么庙,只是一个一米高的小建筑而已,里面也没有龙王神像,只有一张红纸,红纸上写着字,前边是一个香炉。我们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这里,经常会看到庙前有一堆纸灰。樊小义吩咐我们一人撕一张纸,还特意强调一定要撕不带字的纸,撕得时候还要整整齐齐。我们小心翼翼地从作业本上撕了一张空白的纸交给他。然后他从斜对角折了一下,又从书包里掏出火柴,对我们说都跪下。

樊小义点着纸,并虔诚地对着龙王庙说:“龙王爷,可怜可怜我们,借给我们一点钱吧,实在不行,让我们在路上捡一点也行啊。”

我们都在樊小义身后跟着附和:“龙王爷,可怜可怜我们吧。”然后三叩头,起身、作揖、平身。祈祷完毕,我们很开心地回了家,就等奇迹的发生。

依然是樊小义喊我上学,他们也都陆续地来了。樊小义一脸严肃地对我们说:“咱们都看看口袋里有钱了吗?”“没有!”我们说,再翻翻书包,也没有!我们开始失望了,难道龙王爷忘了咱们求他的事了。樊小义认真地说:“再等一等,会发生奇迹的!龙王爷是神,有本事着呢!”

那一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我们没有聊天、玩耍,都盯着路上,甚至路边的小河沟都仔细瞅了,也没有捡到一分钱。“龙王爷不管咱们的事了,还是再想办法吧!”樊小义沮丧地说。杨军华又急得哭了,还说:“李老师看我的眼神都变了,我都不敢去上学了。”其实,李老师并没有对他做过什么,但是欠着钱上课总感觉如芒在背。

好运终于来了,不过并不是龙王爷想起我们祈求的事了,而是学校让我们购买辅导教材,两本三块钱。这次与寒假作业不同的是,学校让我们先把教材带回家,然后再交钱。这样的机会是绝对不能放过的,于是,我们一致决定:回家后,给爸妈说教材是四块钱。刘桂芝,还是比较开明的,直接就给四块钱,其他人的父母也都是这样,好在都没有什么疑问。我们交过教材费之后,也还了账,心里踏实多了。但想起父母给的一毛、两毛、五毛的教材钱,心里感觉又不太舒服。很奇怪,从那之后我们仿佛长大了一点,再也没有在李老师的小卖店赊过账。

还完账,樊小义剩下的钱最多,除了买几块牛轧糖之外,还买了其他好玩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李老师刚进的货,比如贴画、版画、军棋、还有明信片。贴画一毛钱一张,一张有好几个画面,那时候学校最流行的就是西游记,至于贴画上的“人物”,确切地说,我们也是听别人说的,并没有看过电视。有唐僧、孙悟空、猪戒、沙和尚、太上老君、玉皇大帝、还有女儿国国王、蜘蛛精、如来佛祖等等,樊小义都很喜欢。书本上、书包上,连他家的主席像西边贴地都有。版画也是一毛钱,但是没有粘性,不过纸张比贴画大的多,可以一张一张地剪掉,这用来玩耍也不错。我记得军棋是两毛钱一张,军棋也是一整张的,需要剪掉,还有一张棋盘纸。我们连字都认不全,买它纯正是出于好奇。至于明信片就像年前的贺年卡那样,我们都很喜欢,价格也便宜。年前,在学校流行过一阵贺年卡,我们也不知道这东西怎么这么有吸引力。贺年卡背面几乎都相同,印的是谁祝谁新年快乐,还有一些空白处,可以写上自己的其他祝福语。但正面就很精彩,有西游记里的师徒取经照、大力水手照等等,还有明星照,比如杨钰莹、毛阿敏、周慧敏、酒井法子等等,但最流行的是那些关于军事和警察题材的贺年卡,敬礼的女兵、牵着警犬的警察、穿军装的儿童、手持枪械的女警察,看着这些贺年卡,樊小义说:“我以后要当兵!”其实,那时候的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包括程丽珍。买过之后,就开始相互送,你送我一张,我送你一张。但是,男女生之间从来不送,同学关系似乎变得不怎么纯洁了!相互送就是相互交换,相互交换就是为了收集。也有的同学自豪地展示收了多少贺年卡,其实是他只要主动送的多,收到的自然也就多。明信片这东西,只买着玩,但从来没有寄出去过,当然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明信片可以当信邮出去。不过,这些明信片能不能真寄出去,我现在也是怀疑的。明信片与贺年卡内容几乎相同,只是在背面少了“新年快乐”这几个字,跟信封有点相似,而正面,增加了一些风景照,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