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最强藩王 > 第三十一章 杀人名单

第三十一章 杀人名单

何为人命如草芥?

朱伦奎觉得他面前这场已然落幕的血肉盛宴残羹,已经惟妙惟肖的呈现了出来。

小冰河时期的冬天冷得让人绝望,好在官军有周王府准备的棉衣御寒,倒是贼寇,由于他们缺衣少食,可能这也正是李自成目前为止只攻打过西门的原因,力求一战而下,所以西门的战况,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而经过这么多天和贼寇的殊死较量,开封官军也终于弄明白了敌情,和上次一样,这次贼寇采取的依旧是“围三阙一”战术,只是前期的攻势凶猛了些。

战场上遗留最多的,是贼寇的尸体,不过朱伦奎却没办法确认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流民,因为他们的脑袋早就被官军割了下来。

甚至在朱伦奎认知中,只会出现在恐怖电影中的情节,此刻也俱都在他面前上演,且栩栩如生。

两个官军为了争夺一个被冻得青面獠牙的贼寇首级,不惜大打出手,至于他们争夺的缘由,无外乎这个贼寇首级,是实打实的军功。

为了防止发生疫情,战殁官军的尸首,会有他的同袍收葬,而贼寇则就地掩埋,埋不下了,干脆拿去填城墙。

慢慢的,朱伦奎发现,原来那些踩在贼寇的无头尸体上,还能谈笑风生的人,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什么看淡了生死的大无畏精神,而是乱世让他们对生命失去了敬畏之心。

就在朱伦奎到来之前,贼寇还想通过时不时对城墙的炮击,企图延缓工匠修补进程,而官军也不甘示弱,把红夷大炮架上了炮台,接连轰塌好几座护城河对岸,贼寇为了观察开封城内情况,用木头搭建的高台。

而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炮击,西门终于迎来了自李自成兵临开封这么多天以来,第一次较长时间的清静。

而朱伦奎在得知贼寇已经退回营地埋锅造饭的消息后,便在总兵陈永福和一众将领的陪同下,登上了城头。

“李贼此次倾巢而来,该是下了必取开封的决心。”

看着几里外帐篷一顶连着一顶,一直蔓延到视线尽头,乌烟瘴气的贼寇营地,朱伦奎很难想象李自成把这些人都赶来攻城时的一幕,就算是挤,估计都能把城墙挤破吧,五十万人,都快赶上开封城内军民的总和了。

“李贼以数倍于我军之众攻城,还不是照样被杀了个流血漂橹,由此可见,他的五十万大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朱伦奎身边的一名将领意气激昂道。

而陈永福见这名将领身上的盔甲还有鲜血没有擦干,立刻喝道:“王爷面前怎可如此失礼?还不快去换身甲胄来!”

将领忙不迭请罪,朱伦奎则道:“无妨,昔日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今朝将军杀退贼寇,披坚执锐血犹未干,如果我大明朝的将领,都如将军这般,何愁不能江山永固,国祚万年?”

将领被朱伦奎说的一时竟不知如何自处,赶紧道:“末将愿为大明赴汤蹈火,即便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

朱伦奎微微颔首,然后说道:“本王听闻将士们的请战热情都很高涨?”

将领道:“恨不能手刃李贼,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听到将领的话,朱伦奎看向了陈永福:“陈总兵,既然将士们都想杀贼寇,而如今贼寇又在埋锅造饭,必是人困马乏,何不趁此良机,派一支精骑出城,杀一杀贼寇的锐气?”

此言一出,不等陈永福回答,先前那名将领直接单膝跪地,对陈永福拱手道:“总镇,贼寇日日骂阵,末将胸中这口气已经憋了好多天了,今日王爷亲临西门,对将士们的士气鼓舞极大,末将愿领三百铁骑出城,直捣黄龙!”

而等这名将领说完,又有几名将领像是商量好的一样,一起站了出来

“总镇,末将愿往!”

“末将也想杀几个贼寇打牙祭,这些天都憋坏了!”

“总镇,下命令吧!”

士来不可止,士气不可遏,这点道理陈永福还是知道的,这种情况下,就算李自成此刻在城外操练兵马,也要出去跟他干一仗,哪怕是送死!

更何况,陈永福本人也早就有出城杀杀贼寇威风的想法,只是碍于对方不间断攻城,自己这边士气也不够,一直没有机会。

“好!都是我大明的好男儿!”

陈永福大笑道:“今日周王殿下在此,你们可不能丢了我这个总兵的脸,王爷赏赐的糕点让人送回去给妻儿吧,一群糙汉子都给老子喝酒,来人,上酒!”

说着,陈永福身边的两个亲兵已经进去城楼,抬了一个酒坛出来。

“倒酒!”

陈永福手中和一众请命的将领一样,都端着个海碗,而等他注意到朱伦奎古怪的目光后,便解释道:“让王爷见笑了,我手下这帮老爷兵,都是酒壮怂人胆,不过一但上头了,就算对面是建奴,也能上马一战!”

对此,朱伦奎自然不会说什么,但待会如何让黄澍出城,却是他不得不考虑的,毕竟都登上城楼这么久了,他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此人。

很快,陈永福的壮胆酒喝完了,然而让朱伦奎头疼的问题,却是以一个他根本就没想过的方式解决了。

请战的人很多,但自那句“下官愿往”突然冒出来之后,城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将领们主动让开一条通道,一个身穿七品文官公服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此人是谁?”

朱伦奎双目微眯。

陈永福回道:“开封府推官,黄澍,说了也不怕王爷笑话,李贼举十数万之众日夜攻城,西门之所以能固守,还得多亏了这个文官。”

“说来听听。”

“有将领蛊惑麾下官军叛乱,欲趁守军在城头与贼寇鏖战,暗地里打开城门,幸而被黄澍及时发现,他只身上前深明大义,以剑斩杀叛将,叛军无不悔之,此为第一功。

李贼以犁锄斧,掘洞十余处,填药数万斤,妄想炸开城墙,黄澍便令人在城墙上泼热油,以万人敌拒之,贼寇进退两难,盖因城墙坚固,屡炸不塌,反被横飞土石所伤,遂狼狈而回,此为第二功。

适逢贼寇攻上城头,大呼城门已破,黄澍虽是一介文官,但临危不惧,反呼黄澍在此,然后将士们齐心协力,总算打退了贼寇,黄澍也因此被贼寇恨之入骨,此为第三功!”

朱伦奎默然听完,然后说道:“黄澍只是一个文官,当调派官军去护卫其家,免遭贼寇在城内的暗桩所害。”

“王爷所言甚是。”

陈永福唏嘘道:“只是黄澍不肯,说什么一家哭好过一城哭,我们也就不好强求了。”

“既是如此吗?”

朱伦奎打量了一下黄澍,他见此人身穿单薄的公服立于寒风中,却能做到面不改色,很难想象这家伙后来会成为祸乱南明的罪魁祸首之一,在投降建奴后,更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引导建奴攻破福建,以至于徽人无不唾骂澍者,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实朱伦奎也很同情那些被迫剃发易服的人,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舍身取义,但像这种当了汉奸还做走狗,不能报国反成仇的人,诸如洪承畴、吴三桂之流,是真的死不足惜!

要知道,祖大寿虽然前后投了两次,但都没有为建奴卖命,也就在黄台吉的示意下,给外甥吴三桂写过一封不痛不痒的劝降信,跟那些杀起自己同胞来毫不手软的降将相比,至少还有点节操。

一念至此,一份杀人名单已经在朱伦奎心中罗列而出,比如那个被李定国战败后自刎而死,估计忘了自己是个汉奸的孔有德、还有跟他同为三顺王的耿仲明、尚可喜之流,一个都跑不掉,更有被人称为“活秦桧”的陈洪范,同样上了这份杀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