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明末最强藩王 > 第十五章 果然有流言

第十五章 果然有流言

“李贼于西门外巡视,结果左目中矢,有人说这一箭是你父亲射的,也有人说是你射的,此事你本人是何看法?”

身上披着一件大氅的朱伦奎呼了一口寒气,然后搓了搓手,漫步在长长的游廊里,整个人显得十分悠闲,因为自从粮食的问题解决了后,在困守孤城这件事的看法上,他心里多少有点底了。

陈永福的儿子陈德紧紧跟在朱伦奎身后:“王爷,当时西门放箭者,不止下官和家父二人,李贼究竟为何人所伤,下官也只是看到他中矢后,抱头被人惊拥而去,因此不敢妄下定论,都是众将士抬举我们父子罢了。”

朱伦奎摇了摇头道:“流言不是无稽之谈,能让大多数人信服,足以证明你精湛的箭术。

本王其实也有所耳闻,据说能百步穿杨,比起你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德低头道:“王爷过奖了,下官当时手中若拿着鸟铳,说不定真能为朝廷灭掉这块心腹大患。”

朱伦奎微微颔首:“不骄不躁、功成不居,陈总兵虎父无犬子,开封有尔等忠臣良将在,定能固若金汤,叫那李贼望城兴叹!”

在朱伦奎看来,陈德也许就是根不错的将领苗子,他决定尽可能将其留在身边培养。

当然,朱伦奎看上的,还是陈德总兵陈永福之子的身份,将门之后,在军中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号召力,这样的人统兵打仗,无需过多的才能,只要能做到临战时将士归心,定能克敌制胜!

……

开封城很大。

由于崇祯十三年冬,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进入了河南,诸如开封府下辖祥符县、陈州、许州等地不想从贼的百姓,纷纷往城里跑,导致目前的开封城,人口已经多达数十万,得亏城墙有二十多里长,不然早就人满为患了。

可即便如此,开封的城防依旧是个大问题,全民皆兵是不可能的,不然就不会有靖康耻了。

不过因为此前周王府有守城之功,所以在城防一事上,朱伦奎这位周王说话的分量,甚至超过了身为巡抚的高名衡。

因此一些想要通过得到周王赏识,从而达到报国目的仁人志士,在看到周王府正门前那座周王为母求医而铸的药圣台后,是怀揣着青云之志,毅然踏进了周王府敞开的大门。

“生员张坚献守城之策,曰悬楼式,用大柏木三根,上排横木十余根如筏,建成后,其广可跨五垛或三垛,出垛外四五尺,每楼容十人,进入内中后,每贼临城下,官兵可在内用火罐炮石击之。

又曰,悬楼坚厚,炮石不能入,还可蔽身,官兵得以施展手足!”

“生员张尔猷献守城之策,曰悬炮石式,立长柏木三如鼎足,悬大炮其上,专望贼寇所铸之柏台而击……”

先秦有燕昭王铸黄金台招贤纳士,但在因为开封周王孝义慕名而来的仁人志士心中,周王府前的这座药圣台,反而更容易让人生出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念头,只为报答知遇之恩。

朱伦奎对这些献计献策的人,生员也好,黎庶也罢,等同视之,只要对守城,或是在其他方面有利,都会一一采纳,并在事后尽最大努力挽留他们,希望能成为自己的幕僚。

可惜这个世上的卧龙并不多见,朱伦奎接见了不少有识之士,也进行过无数次旁敲侧击,但没有一个人看出他有野心。

也有可能看出来了,只是那些人多半认为大明的藩王想要造反,难如登天,比贼寇还难,因此都在观望,比如有些人就婉拒了朱伦奎的挽留。

对此,朱伦奎也很无奈,想要让这些人改变心迹,除非他告诉对方大明只剩下三年国运了。

然而说出去又有谁信呢?三百年正统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王听闻李贼此前攻城时,拆毁了不少城墙,甚至还造了吕公车,这个铸悬楼和架炮台的法子倒是不错,本王决定将你们二人引荐给河南巡抚高名衡,这是本王的手书,去吧,开封城若是能固守,尔等功不可没。”

打发走了两个进献守城之策的生员后,想起他们和自己告别时的一幕,朱伦奎反而不在如何招贤纳士这个问题上纠结了。

他是宗室,真到了天下彻底大乱的那一天,以周王府素来的贤名,只要到时候开封城还在,有的是人来投。

“你说李贼还会刺杀本王吗?”

朱伦奎端起一杯侍女刚刚沏好的热茶,边品边对身边的陈德道:“上次兵变过后,他可是损失了一名心腹,首级都被悬在了城门上。”

“那人的首级半夜不知被谁取走了,说明城中尚有李贼细作,想来定不会善罢甘休,王爷身份尊贵,可不能让李贼有机可乘。”

陈德恭敬道:“家父让下官规劝王爷近日不要外出,因为城中出现了一些对王爷不利的流言。”

“哦?对本王不利?”

朱伦奎突然来了兴趣:“有人信吗?”

“无人!”

陈德道:“有传言说周王已经携带家财逃离了开封,听起来虽然荒诞不经,但散布谣言的人却并非等闲之辈,他们甚至把最近开封粮商从汴河出城去江南运粮,船上有不少周王府护卫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百姓们虽然心向王爷,但周王府护卫随粮商的船队出城,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当时去了汴河边上,就能看到周王府的大旗,外加王爷好些时日没有出过王府了,于是这波流言还未平息,又有流言传出……”

“这次又是什么?”

听陈德这么一说,本来还不怎么在意的朱伦奎,突然觉得那散布流言之人,或许真的有点东西。

陈德见朱伦奎对此似乎很感兴趣,纠结了一下后说道:“另一则流言说的是周王招贤纳士,其实就是一个为了掩人耳目的幌子,现在的周王府早已人去楼空。”

“咳咳……”

正在喝茶的朱伦奎猛的被呛到,抬头眼神古怪的看着陈德:“不会末了还说如果不信,可以冲进去看看吧?”

陈德点了点头。

这下朱伦奎终于对那散布流言之人有些忌惮了。

他放在茶杯道:“这个时候本王要是继续待在府里,岂不正遂了那些散布流言家伙的意?”

“可是王爷,如今我们在明敌在暗,下官的性命不打紧,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家父非得斩了下官不可。”

陈德忙劝阻道,早知道他就不跟朱伦奎说流言的事了。

“想取本王的性命可没那么容易,你立刻让人去找高名衡,就说本王明日要在榆林巷施粥,将消息传的越开越好,还有,别忘了把榆林巷最好的客栈包下来,安排守卫,能有多森严就有多森严,你我今晚就去那烟花之地流连一番。”

说着,朱伦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道:“本王可是好些时日都没有替人填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