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不是八贤王 > 第21章:列朝参政

第21章:列朝参政

忽然,赵匡胤抬起头来,问道:“曾公公,四皇子可还在殿外?”

“回官家,四皇子正在殿外候旨!”小曾子回道。

赵匡胤点了点头,说道:“你出去传朕口谕,说明日早朝,让四皇子位列朝班,准予见驾参政!”

“奴才遵旨!”小曾子躬身施礼,缓步出了紫宸殿。

这时候,站在一边的韩素梅走上前来,她双手扯着赵匡胤袍袖,嗲声嗲气撒娇道:“官家,四皇子只有七岁,他怎么能上朝参政呢?”

赵匡胤眉头微皱,面上顿时露出不悦,说道:“爱妃,后宫不得干政,你难道不知吗?”

“官家,臣妾这不是干政。四皇子年纪那么小,若是上朝参政,岂不惹来别人非议。再说二皇子刚刚出阁,还未列朝参政,这样容易引起二皇子不满!”韩素梅若有深意的说道。

“韩素梅,朕再与你说一遍,后宫不得干政!倘若你再敢提一字,别怪朕......”赵匡胤怒目圆睁,一股帝王之威散发开来。

韩素梅闻言,吓得两腿一软,当场瘫在了地上,她面色发白,身体在瑟瑟发抖。

紫宸殿外。

“小皇子,恭喜了!”小曾子快步走到赵德芳身前。

赵德芳连忙问道:“曾公公,本皇子何喜之有啊?”

小曾子微微一笑,面上带着一丝恭意,说道:“官家口谕,明日早朝,四皇子位列朝班,准予见驾参政!”

“啊......”赵德芳面色一喜,连忙跪地叩首谢恩。

“恭喜小皇子,奴才这里向你道喜了!”小曾子还带着丝丝笑意,面色之上,波澜不起,不荣不辱不宠不惊。

“如非公公帮忙,哪能得爹爹如此赏识,曾公公之情,本皇子记下了!”赵德芳说道。

“小皇子言重了,奴才举手之劳,不敢邀功。只要小皇子有所差遣,奴才定当效劳!”小曾子说道。

“好好好,改日到本皇子府上喝茶,到时候我让小如来请你,可一定要来啊!”赵德芳微微笑道。

“谢小皇子抬爱,奴才敢不听命!”小曾子双手抱拳,连声说道。

“嗯!”赵德芳点了点头。

看着面前的太监小曾子,赵德芳露出满意之色。小曾子年纪不大,与小如相仿,也在十五六岁,但是面色忠厚,说话举止,沉稳有度,不宠不辱,不骄不躁。若是将这人揽入帐下,不就是像在赵匡胤身前按了一只眼线。只是要让此人真心臣服,不用非常手段,恐是不易!

赵德芳与小如回到了寝宫,天色已入亥时,小如便去打取洗漱之水,伺候赵德芳入寝。

第二日天色未亮,皇城上钟楼传来一声声的鸣响,在整个开封城都传荡开来,宣示着今日文武需要进殿上早朝。

赵德芳早早起床,在小如的服侍下,整好衣装,佩戴官帽,前往金殿准备早朝。

一个时辰后,大庆殿上,文武列于两班,赵匡胤靠北面南,坐于宝龙书案前。文武群臣参王拜驾已毕,齐齐等着皇帝发话。

“宣皇四子觐见!”赵匡胤突然说道。

此言一出,朝堂众文武顿时炸开了锅。大宋自开国之后,还未见有孩童上过金殿。虽然赵德芳昨日显示出非凡的天赋,但是这等年纪就上朝参政,古往今来,却少之又少。

众臣你一言,他一语,不停的议论着,群臣顾首相盼,朝堂之内时吵杂不停。

“肃静!”赵匡胤面色一沉,金殿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候,赵德芳接昭走入金殿,他迈着方正步子,来到龙书案前,便跪倒叩首行礼。

“儿臣赵德芳见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德芳大声说道。

赵匡胤点了点头,说道:“皇儿,免礼平身,武班站立!”

“谢陛下!”说罢,赵德芳起身向武将一班走去。只是他刚走了两步,忽然停住了。

“我该站到那里呢?”

一个难题摆在赵德芳面前,朝臣的朝堂顺序,是有专门太监布置的。他今日第一次上朝,怎么没有太监安排呢?

赵德芳眉头一皱,看向了赵匡胤一侧的小曾子,想从他身上探得一些消息。见赵德芳的眼神投来,小曾子神色不动,只眼神轻轻一挑,瞥向了赵匡胤。

“哦!”赵德芳顿时明白了,这是赵匡胤故意如此,要给他出个难题。

赵德芳心神一定,抬眼看去。只见武将一列,为首是汝南王郑恩,往后依次,节度使石守信,东平王高怀德,都虞候张令铎,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大将军潘仁美等数十人。

这些人,不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就是征南伐北、战功彪悍的一方大员。赵德芳虽是皇子,似乎站到谁的面前,都不是很合适!

再说这朝班的顺序,可是有大学问。分为一品班、二品班,一直到五品班,每个班品需要站立对应官职与爵位的人。他无官无爵,真不知站到何处,只知道站到武班一列。

赵德芳有些犹豫了,他知道这是赵匡胤给他机会,同时也在试考验自己。

突然,他眼睛一动,便有了主意。

因为在去年,也就是公元964年,他二哥赵德昭出阁入仕,被封为贵州防御使。

何为防御使?

在北宋初年,有四大京府,为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东京开封府。府下面为州,有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团练州。

防御州设防御使,在现在,也就相当一个县级市的官职。

堂堂一个皇子出阁,只封了一个从五品的官职。赵匡胤的用意,不难理解,这是要让他的子嗣从底层做起,靠能力当官。古往今来,像赵匡胤这样的皇帝,确实少见。

正在这时,忽听得不远处传来一嗓子:“德芳啊,来来来,站到王叔这边来。”

赵德芳抬眼望去,除了郑恩,又能是谁。他连忙说道:“郑王叔,你乃当朝九千岁,汝南王爷,为大宋立得万千功劳。侄儿年岁尚幼,未立寸功,怎敢立于你前。”

说着,赵德芳缓步迈出,向武班一列的最尾处走去。

希望大家能给一个推荐,这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