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天下清明 > 第五十四章 祭奠英魂

第五十四章 祭奠英魂

段简走后。

顾辰又对王平和陈天骄说道:“他的身份,不能再有更多的人知道,必须保密,以后像他这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顾辰和陈天骄定下何时扩军,各自大概扩充多少,钱粮的来源等等事项。

临到最后,决定在三日之后,进行战死者葬礼,有功者嘉奖。

等到顾辰离开县衙,已经月上中天,月如钩!

顾辰把县衙后堂让给陈天骄居住,他自己住到县衙旁边的一栋宅院里。

已经深秋了,夜凉如水,顾辰又不辞辛劳,去医护营,看望了每一位伤兵,并且嘱托李郎中他们这些人,一定要照顾好伤员。

三日时间,在革命军和天策军的忙碌之中度过。

这三天,天策上将带人突袭拿下射洪县,实际上,满清朝廷在射洪县根本没有安排驻军,甚至连县令都没有委派。

比起川东重镇遂宁,射洪县更加残破。

因此,清廷在射洪县,只有一个汛的绿营守兵,只能起警戒作用,他们犹在梦中,就直接被天策军包圆了,没有走脱一人。

所以直到此时,清廷还无从得知,遂宁县和射洪县已经被明军光复的消息,当然,这个消息,也不可能一直瞒下去,只要拖延十余日时间,也就够顾辰施展了。

时间来到十月二十二日,上午。

遂宁县城边上的观音山,后山山麓处,聚集了不下万人,还有人流再朝这里汇集,各种议论和猜测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老李,你也来啦,你知道这是要干什么吗?”

“哎,老黄,侬也不知道啊,就是在前一天,保长通知侬,今天一早到这里参加一个什么葬礼,之后去城门口参加一个嘉奖典礼,也不知道都是些啥事情。”

“你们还不知道吧,前几日,明军又打回来了,估计今天的葬礼,是要给他们的大人物下葬。”

“啊,不会是明军死了什么大人物,要把我们全杀了陪葬吧?”

“你个狗日的,乱说啥呢?你难道没看见,李氏、黄氏都派了人过来嘛,张氏基本上全来了,如果真的有危险,这三大家族会来吗?我们都是苦哈哈,贱命一条,怕啥。”

“啊,什么?明军又打回来了吗?哎,明清之间来回拉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额,我们寨子在山里面,也是才知道消息,听说这次来的明军和以往的都不一样,对我们百姓秋毫无犯。”

“嗯嗯,侬的家就在城里,你们是不知道,这些明军,不但不扰民,还把遂宁街道打扫得那叫一个干净啊,都可以直接躺在青石板上睡觉呐。”

“你小子,是不是吹牛哦?想诓骗侬入城。”

“明军入城那天,我们一家老小,怕的要死,结果屁事没有,这支明军真的不一样,不像以前那些丘。”

“听侬们里长说,今天来这里的人,都会有好处,他说得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你们看,来人了,好大的阵势,十六口棺享,都是上好的木料呢?”

……

各种议论声音,不一而足。

人流倒是不凌乱,因为顾辰和陈天骄提前安排了战兵,维持秩序,他们两家每家出一半人,算是都在百姓面前露个脸。

顾辰和陈天骄缓缓登上高坡,面向众人站立。

顾辰当先开口说道:“乡亲们,兄弟们,还有战死者的亲属们,今天,我们相聚这里。

是为了,送走十六位抗清英雄,他们在光复遂宁战役中,英勇作战,果敢无畏,他们都是普通的战兵,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但是为了反抗暴虐的鞑子,他们毅然决然的加入了明军,他们的名字是……

他们虽然战死了,他们将得到应有的抚恤,革命军和天策军,只要还有一人活着,就不会让他们的亲人挨饿,他们的孩子将免费进入天府书院读书……

最后,让我们一起送他们走完最后一程,他们的英勇事迹将被永远铭记,他们英魂将永不磨灭!”

“鸣炮!送英魂!”

九门虎尊炮,九响之后,十六口棺木被缓缓放入坑中。

半个时辰之后,在上万人的见证下,在面向涪江的山麓上,出现了十六座新坟,和一块巨大的石碑。

石碑正面书写:抗清英魂永垂不朽!

背面则书写,这次战役的时间,战役过程的简单描述。

顾辰带领着众人,有天策军和革命军,有黄氏、李氏、张氏三大家族,有俘虏的绿营兵,有附近的乡邻,还有之前白虎山的所有俘虏,当然也少不了死难者的家属。

在这片新的墓地,进行了极为隆重的祭奠仪式。

并且宣布,以后历次战役都依据此次办理,并且他们的名字以后会进入英魂殿,永享血食。

祭奠这种事情是做给活人看的,毕竟,相比一堆毫无知觉的死亡肉体,活人才是最有各种感觉。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气氛感染,震撼的久久无言。

他们原本以为,是为大人物下葬,想不到就仅仅是普通大头兵,这真是前所未见。

午时,所有人回到城门前,革命军的后勤营,搬着成山的杂粮馒头,给每个到来的人发两个,稀粥不限量。

张钊此时也手拿两个杂粮馒头,一碗稀粥,和他们张氏的老族长说着话,“族长,你认为这次来的明军如何?值得我张氏为其卖命吗?”

“你在问这话的时候,你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主意吧,他们的这场祭奠,简直是别开生面,我已经活了七十余年,就是在前明鼎盛的时候,包括史书上,都是前所未见。

你也看见了吧,他们两位大将军,此时也和我们吃着一样的饭食,他们居然也是排队领饭,毫无特殊,这就真的很难得了。”

张氏一脸皱纹的老族长,精神奕奕的说道,他是万历时期举人出身。

张钊想了想,说道:“老族长,最令侄孙儿震撼的莫过于,他们对待我们这些降兵伤员的态度,在此一役,我们负责抢城门的绿营兵,伤亡四十余人,但是所有的伤员都被一视同仁的照料,那伤兵待遇,看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比眼馋,侄孙儿都想进去住几天。

还有今天下葬的十六位抗清英雄,其中有十位都是我们绿营兵,除了有几位抢劫百姓财物,被他们当场处决的,其他人都获得了荣誉,属于军人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