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元玺 > 第六十二章 起卦

第六十二章 起卦

“冻僵了?”

几个禁卫一脸诧异。

这初春时节,白日里已经有了些暖意,虽然夜里凉气渐升,可毕竟不是深冬腊月,怎么还能将人给冻僵了?

几人将信将疑上前,为首一人试探的用刀鞘抵了抵老道士,疑惑道:“嘿?还真是硬了。”

禁卫紧皱眉头,看了眼紧闭的殿门,一脸不耐烦道:“晦气,晦气,直接抬走。”

小道士慌了神,连忙跪倒抓着几人裤腿,带着哭腔喊道:“别啊,几位大哥,你们救救我师傅,我师傅和先帝关系特别好,是先帝当年请师傅出山入宫的,你们看在先帝的面子上救救他吧!”

禁卫们常年在宫中当职,自然知晓这么个老道士的存在,当下有些犹豫,但几人对视一眼后,交替了几个隐晦的眼神,随即怒喝道:“先帝都已经驾崩了,你就算是说破天了都没有,现在西魏使臣遇害,你们都是嫌犯,再说了,这老头自己冻死了,关我们什么事,只能怪这老头自己命不好,动手!”

禁卫们也不愿多做耽误,一脚踢开小道士,上前一步抓住老道肩膀,不由分说的便要朝后拖动。

这一抓不要紧,却是当场愣在原地。

能在这皇城之内当差的,不说个个都是高手,但至少每个都是练家子,这一抓之下,饶是那百斤巨石也得抖上一抖,却见那老道士却是纹丝不动,依旧跪在原地。

在场几人纷纷愣在原地,惊疑不定的看着老道士。

那禁卫似是在他人面前丢了脸似的,有些恼羞成怒道:“嘿,他娘的,什么玩意。”

运转气息,那禁卫深吸一口气,右手握爪如鹰击,朝着老道士狠狠抓去。

禁卫满脸通红,一身力气如陷泥潭,只感觉自己手上虽然抓住的是一副瘦弱枯槁的身体,可运气时却好似是在面对巍峨高山,岿然不动。

身后几名禁卫见状眉头一皱,低声喝道:“有古怪,大家一起上!”

说罢几人齐齐出手,两人上前抓住老道,身后两人齐齐拖拽发力。

如此蛮力之下,地下坚固的青石板上几乎都快被几人踩碎,但老道却是依旧纹丝不动。

“他娘的,”为首的禁卫急红了眼,气骂道:“使得什么狗屁妖术!”

气急败坏的他抽出腰间长刀,冷冽刀锋在月光下划出一道清晰的寒光,朝着老道士狠狠劈去。

“不要!”小道士惊呼一声,猛地向前一扑,试图将禁卫推开,那近卫也算是高手,出刀极快,眼见老道便要被刀光劈中,却听叮的一声,一柄古剑将长刀轻轻架开,那禁卫顺势退了好几步这才稳住身形。

“陛下尚未定罪,怎可乱杀无辜?”

楚夕收回长剑,径直站在原地。

那禁卫一脸恼怒,喝道:“哪来的小女娃,晃宫里的事也是你能插手的?”

乾卫令牌在众人面前晃了晃,几人这才面色难看的对视几眼,恭敬道:“见过大人。”

楚夕转过头,瞧着依旧跪在地上的老道士,平静道:“你们先走吧,这里交给我了。”

几人眼神交替,有些不甘的领命退下,唯独小道士在一旁瞧着楚夕,一脸感激道:“姐姐,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师傅就要被.....”

楚夕挥了挥手,打断了小道士的话。

“无情无欲上莲台,静心静身落尘埃。这是我见过最为纯正的胎息功了,你师傅是什么人,你又是什么人?”

“我和师傅是自青州.......”小道士刚要开口,却听跪在地上的老道长长突出一口浊气,白气在寒冷月色中吐的极长,如一柄利箭划破夜空。

“困龙得水好运交,紫气升腾上云霄。万般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日渐高。”

老道嘶了口气,似乎对方才发生之事毫无察觉,没有理会两人,而是径直起身,抬头望月,脚踏七星,口中念念有词。

“不可能啊?这绝无可能!”

老道站定,不自觉的摸着仅剩的几根胡须,几乎快将其扯断,一脸迷惑道:“怎么变了....”

“师傅!你刚才怎么了?”小道士见老道醒来,自然是惊喜万分,连忙扑上前问道。

老道士被这么一撞,这才回过神来,左右打量了一番迟疑道:“方才....?”

小道士连忙叽叽喳喳的将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老道士听完后连忙朝楚夕作揖,丝毫不顾忌年龄,赔笑道:“多谢姑娘出手相救。”

楚夕没有回答,而是沉默了好一会,皎净的双眸盯着老道士缓缓道:“这些天夜里我一直在皇宫里走动,没想到老人家一身内力竟如此纯正,即便是道门正宗的那几派,怕是也没有如此浑然天成的胎息功法,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老道士呵呵一笑道:“老道不过青州闲云野鹤,入京之时恰好被先帝遇见,便被唤入宫内,时常与先帝论道,这宫里的人也大都认得老道,至于区区贱名,更是不足挂齿,姑娘便唤老道无尘即可。”

楚夕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正欲离开,似乎记起什么,又问道:“今日晚宴时分,你们在何处?”

老道抬眸沉思,小道士却是连忙开口道:“师傅喝的伶仃大醉,我去找了几位宫女姐姐讨要了些木柴拖回观里。”

老道闻言点了点头。

楚夕见两人不似说谎,便朝两人开口道:“那还请道长先回去,改日我必去拜访。”

说罢转身离去。

老道士摸着下巴,看着楚夕离去的瘦小背影,若有所思。

“师傅,你刚才是怎么了?你知不知道刚才....”

小道士叽叽喳喳的开口,却被老道士捂嘴一把拦下。

老道左右看了一眼,确定四下无人后,将小道士一把拽到角落,面色凝重道:“听着,过几日等着宫内这场风波过去之后,为师便送你出宫,记住,一旦出宫,万勿逗留,一直朝南而去,去扬州太玄观,寻一个叫青玄的师伯,记住,见到他后,只说师傅我让你来寻你的,他自然会明白,届时你便听他吩咐就行。”

“怎么了师傅?”小道士一脸呆滞,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接受不了,“为什么啊师傅,您不和我一起走吗?”

“为师暴露了身手,走不了了。”老道士面色严肃的摇了摇头,“乾卫可不是好对付的,老夫隐藏多年,今日被人撞见,虽说并无大碍,但依旧会引起关注。这女娃虽是年幼,这眼力竟是出奇的厉害,也不知是谁教出来的弟子。”

“师傅,我....”小道士还是有些懵,结巴道:“可我从来没一个人...”

“大建,你记住,此事非同小可,关乎天下苍生,若是有人问起,你只管说你是寻亲而去。”

“师傅你怎么了....怎么起了付卦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见小道士一脸委屈,无尘却是长叹一口气,无奈道:“老夫方才以天地星辰为卦盘,替大乾推算了国运。”

小道士满脸震惊,一时间忘了老道之前的话,连忙问道:“那师傅算出什么了?”

无尘摇了摇头,开口道:“京城已经是风雨欲来了,就连这皇宫内,也将不再安全,有人暗改了天机,不顺天意,实乃祸害众生啊。”

小道士一脸呆滞。

乌云散尽,明月高悬,清冷月辉洒满大地,楚夕抱着古剑站在最高处的屋脊之上,任由明月轻拢,双眸冷冷的扫视着偌大的皇城。

而在她脚下不远处的殿内,赵广源却是不知所以道:“乾卫?楚..统领吗?”

对于乾卫,他心里既是信赖又有担忧,楚平川对他极好,这是他牢牢记在心底的,但丁七九的死却始终是一根刺。

今日方才登基,宫内诸多事务人脉尚未理顺,这位小皇帝也没有大动干戈的意思,似乎只是任其自然,所以宫内除了张灯结彩的喜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吴长起虽还不是掌印太监,但消息却极为灵通。从目前看来,吴老太监也不知是使了什么手段,竟让这个新来的小皇帝对他极为信赖,溪中萍随水流,这以往散尽的人脉只一夜之间尽数归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冷暖自知的吴长起自然明白这一切的缘由,没有去理会在意,更多的则是将心思放在赵广源身上。

他很清楚这位小主子的目前状况,若是他的皇位不稳,暗中得罪了太后的他,定然是没有好下场的。

所以他不得不低声的提醒道:“陛下,您忘了?楚大统领因身体不适,辞官归乡,您准了,今个下午才下的旨意,让白皓初代乾卫统领一职。”

赵广源眉头一皱,转头刚欲开口询问,却见吴长起眼神看着他,似乎带着些暗示:老太监极为隐晦的眨了下眼睛。

除了内阁,满屋子的人都抬起头,惊讶的看着吴长起,只有内阁的几位神色如常。

不过大臣们倒是没有什么话要说,历代传下的规矩,乾卫乃是直属与皇帝的私人力量,已经成了皇帝与朝廷之间心照不宣的事情,所以任何乾卫的调动,基本上都与大臣们无关。

不过想要这些文臣们闭上嘴巴,付出的代价可不简单。

大乾立国之时,太祖设立乾卫,主要负责检查百官和打探消息,那时京城人人闻之色变。在后几人的皇帝手中,乾卫的名号更是被披上了一层血色的浓污,让所有人都为之恐惧。

但皇权总有跌落,大臣们与皇帝的争斗犹如一部精彩的小说,总不会一帆风顺,在几代朝堂的努力之下,终于将乾卫监察百官的职责废除,从此这个让人心惊胆战的乾卫像是没了牙的老虎,逐渐成为处理皇帝私人事务和打探消息的工具,负责保护皇帝出行安全。

所以众人只是好奇,倒是并没有什么别的神色。

永王嘴角噙笑,看着门口的方向道:“白公子...不对,现在该改口白统领了。”

白皓初闻言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朝着赵广源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早就听闻白统领才智无双,想来掌管乾卫后,定然能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吧?”

柴信然此时也睁开眼,仔细打量了白皓初一番。

“既然事发宫内,大理寺和刑部的确不好插手,让乾卫负责此事是极好的,只是西魏那边催的紧,若是耽搁久了,只怕是.....”

“那便给西魏个期限吧,乾卫人手众多,想来不出两日必定能查明真凶。”永王闻言看似随口一提道。

诸位大臣沉默不语,内阁首辅与辅政亲王三言两语定下的事,也没有他人愿意再去反驳,他们巴不得这破事趁早结束,只是内阁几位辅臣则是挑着眉,眼神不断扫视着白皓初与永王之间。

鸿胪寺卿邓正悦闻言点了点头,看着狠狠松了口气的光禄寺卿卢和,开口道:“那就劳烦.....”

“不行。”

说话之人出乎所有人意料。

这位高坐在皇位之上,从未主动出声过的那位小皇帝,眼神中带着紧张与不安,扫视着下面这群胡子半白的大臣们,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捏紧拳头,嘴上缓缓道。

“朕...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