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元玺 > 第一章 急报

征和六年春,漫天飞雪。

一双满是鲜血的手掌,用力的拍打着德胜门厚重的门板,留下一道道鲜血淋漓的掌印。

“急报!急报!平凉侯亲率十万大军,以勤王剿贼为名,连破六城,不日将抵达京城!“

鲜血顺着朱漆大门慢慢滑落,融入地面厚厚的雪泥之上,只剩下点点红艳。

“咯吱。”

数十日未曾打开的德胜门缓缓被拉开一道缝隙,两个小太监慌慌张张探头探脑的打量着来人。

一个衣甲破烂的军士,满脸苍白,天气虽冷,但额头却渗出一层细汗,发丝上还在冒着热气。

他双拳紧握,鲜血正顺着拳头一滴滴的往下落,大口的喘着粗气。

见宫门大开,他连忙大呼道:“开门!快开门!我有急报交于兵部!快!”

两个小太监咽了口唾沫,对视一眼,但仍是没有打开宫门。

“太后严旨,大丧期间,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宫,你....你还是请回吧。”、

“什么?!”那军士一愣,满脸的难以置信,随即大怒喊道:“这可是边疆百里急报!数千兄弟冒死才将这消息传递出来,你怎么敢拦我!?”

小太监一脸为难,压低声音道:“这位军爷,不是小的不给您开门,而是此刻宫中禁严,连所有护卫都被调了出去,不然哪轮得到小的在这看守城门。小的若是放你进来,若是追究起来,可就是死罪难逃啊。”

那军士不顾伤口,用力一拳砸在厚重大门上,他咬牙道:“那要是耽误了军情,延误了战机,这罪名你担得住吗!?”

两个小太监面色发白,两股战战,吓得不敢说话。

“打开城门。”

一个苍老却不失威严的声音从军士身后传出。

兴许是下着大雪,亦或是老人的脚步轻缓,军士并未感觉到身后来人。此刻猛地转头看过去,一位须发皆白的朝服老者正站在身后,远处还有众多大臣踉跄的跑了过来。

那朝服老者对着两个小太监沉声说道:“你们两个可认得我?”

小太监吓得连忙跪下,一边用力磕头一边道:“拜见太傅,拜见太傅!”

太傅?

那军士也吓了一跳,连忙单膝跪道:”末将拜见杨太傅!“

“都起来吧,”杨太傅挥了挥手,抬头凝视着这偌大的德胜门,似乎能穿透这道厚重的门板,看到那门后数百年如一日的庄严宫殿。

但凡是风雨飘摇之际,这皇宫,看起来到是最平静的地方。

杨太傅久居其位,虽是身躯佝偻,但整个人透露出的那股子凌厉的威严,让这两个小太监感觉比地上的严寒还要刺骨。

“打开城门,不要让老夫再说第二遍。”

两个小太监对视一眼,战战兢兢的起身,这道数日未曾开启的宫门终于被缓缓拉开。

杨太傅一撩下摆,大步朝前走去,路过那军士时稍作停顿。

“你是何人?看你这甲胄,似乎是西凉那边的军士吧,出何事了。”

杨太傅没有驻足,而是继续朝内走去。

那军士连忙起身跟上,低着头恭敬道:“下官是西军百户赵破虏,平凉侯十万大军以勤王剿贼为名,已连破数城,不日将抵达京城。“

这位历经四朝的杨老太傅听闻这个消息,似乎便像是在府内听闻下人禀报了件趣事一般,笑道:“勤王剿贼?有意思,只不过这王都没了,何来勤王一说?还不如说是奉陛下密诏,入京剿贼为好。”

军士闻言吓得连忙跪地。

杨老太傅挥了挥手,示意军士站起来说话。

两人冒着大雪在这宽广的皇宫之内慢慢前行,杨老太傅咳了几声,眯着眼睛道:”应当还有别的事吧。“

那军士闻言有些犹豫,但还是咬牙道:“平凉侯一路上还在散布消息,说.....说是找到了先帝之子。”

杨老太傅脚步终于停下。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

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

皇宫内的风似乎刮得更厉害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似乎还是抵御不住这种风寒,身子显得更加佝偻了。

“你先走吧,不用去兵部了,往那边,直接朝着内阁去吧。”老头伸出手指直接点了点右边,“这些个大臣们被关了好些天,想来都聚在一起,直接去吧。”

“是!”那军士恭敬行礼,随即大步流星的朝着内阁方向走去。

老人眯着眼瞧着军士慢慢消逝在漫天飞雪的中的背影,喃喃道:“还是年轻点好啊。”

......

征和六年春,大乾天子于深夜驾崩,享寿三十七载,在位六年,谥号为平帝。

按理来说,此时应撰写旨意,昭告天下,举国同悲,然后将平帝葬入皇陵。随后新皇登基,选定年号,百官相贺,再开创一番新的皇朝盛世气象。

只可惜,这些通通都没有。

现在整个京城里最多的,不是那漫天的鹅毛飞雪,而是私下里流传的小道消息。

平帝在位期间,正如其号,天下太平。

黄河这些年没有泛滥痕迹,北边战事缓和,大批流民涌入北边开垦荒地,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西边平凉侯率军驻守西凉,力克西魏,使其数十年不敢犯境。

可以说这位在位期间虽无太多功绩却难得天下太平的皇帝,百姓和百官们大都是喜欢的,只是唯独有一点成了少数人的心病。

陛下无后。

此时这块心病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大乾朝堂之上。

谁都希望能看到太平盛世,可太平盛世却不是人人都能看见的。

内官太监吴长起咬着牙朝着仁寿宫一步步艰难跑去,他满脸涨红,手上捏紧这一封奏报,独自在深宫中奔行。

他必须要立刻将手上这封奏报送往仁寿宫,他心里明白,只要手中的消息一送到,那么便是大局已定。

途径内阁,瞥见一名浑身浴血的甲士正跪在地上,朝着一群被幽禁了数十天披头散发的大臣们说着什么,虽有些疑惑,但脚下未停,径直朝着仁寿宫跑去。

大司礼太监韩振正虚着眼,半倚在仁寿宫门口,瞧见吴长起快步跑来,额头上还渗出细细汗珠,不禁哑然失笑,伸手将他拦下道:“吴公公,太后正在与景王商议要事,现在可不能进去。”

吴长起大口喘着粗气,强行咽了几口唾沫,喘息道:“韩公公,还望禀报,我有急报呈给于太后。”

韩振低下眼眸,温声说道:“太后吩咐了,任何人不得打搅,吴公公有什么事,还是稍后再报吧。”

吴长气一把抓住大太监韩振的胳膊,焦急道:“韩公公!韩公公!这都什么时候了,我是真的有要事禀报啊!大事啊!”

韩振仍是不急不缓,看着吴长气一脸和气的道:“吴公公,在这宫内,可从来就没有小事。等太后与景王商议完了,我自会去禀报的。”

“哎!”吴长起一甩长袖,焦急的左右踱步,看着一脸慈祥的韩振,一咬牙,扯着嗓子朝里面大喊道:“太后!太后!我是吴长起啊太后!我有急事禀报!十万火急啊太后!”

奇怪的是大太监韩振见状也并未阻止,而是就这样笑眯眯的看着。

“进来吧。”

殿门打开,里面传来宫女的声音。

吴长起定了定神,整个人如同一只斗胜的公鸡,看了大太监韩振一眼,随即昂首扩胸的朝着殿内走去。

一迈入殿内,原本挺直的腰背瞬间弯曲,他小心翼翼的压着嗓子朝着殿内轻声喊道:“太后万福,吴长起叩请太后圣安。”

“起来吧。”太后庄重的声音自帘后传来。

“是,”吴长起慢慢爬起,双手捧着奏报弯腰道:“太后,宫外来消息了,中军都督及总兵官接到密旨,已率兵两万余众,不日则将抵达京城。”

“嗯,总算是来了个好消息了,”帘后传来太后古井无波的声音,“哀家知道了,退下吧。”

吴长起闻言一颗火热的心瞬间沉到谷底。

退下吧?

如今朝堂之上重臣已被控制,只带等到中军都督大军包围京都,便是大局已定,为何听太后的话,却没有半分喜悦之情?

联想到方才内阁之中,那位浑身是血的军士。

难不成....出了什么岔子?

眼看这到手的功劳不翼而飞,吴长起两眼发红,咬着牙拼命磕头道:“奴才恭喜太后,贺喜太后,如今太后手执乾坤,整个大乾尽在太后掌握之中。”

帘后默然,半晌后才发来一阵叹息道:“行了,退下吧。”

吴长起瞬间面色一白,满脸落寞,摇摇晃晃的出了殿门,送别他的,是大太监韩振那副满是笑意的目光。

“啪!”

茶杯被狠狠摔碎在地,景王咬牙切齿的站起身狠狠骂道。

“这该死的平凉侯,怎么偏在这时候插上一脚!母后,他怎么能!他怎么敢....”

“好了,瞧瞧你现在像什么样子。”太后揉了揉眉心,有些疲惫的开口道:“放心,这大乾皇位凭他一个平凉侯还不配染指,你该庆幸的是此人并非前来相助永王,然后后果不堪设想。”

景王闻言稍稍平息,一挥长袖坐下,盯着那破碎的茶杯沉声道:“到底是谁走漏了消息?陛下突然病倒之时,我们便已经暗中封锁宫门,任何人不得离宫,只不过过了三日,这平凉侯便能接到消息,举兵勤王,这....这不可能!“

太后端坐上方,手里捏着佛珠,目光落在景王身上,开口道:“你得明白,有些事,是遮掩不住的,还有些事,是根本不需要遮掩的。”

景王却是没把这番话听进去,而是又站起身来回踱步,走了几圈突然定住,朝着太后露出一个阴狠的眼神道:“不然,让舅舅他直接杀入京城,将那永王直接给....”

他做了一个刀切的手势,太后却微微摇头。

景王双手一摔,怒气冲冲的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真让平凉侯带来的那小子当皇帝?母后,若不先下手为强,只怕就要受制于人了啊!”

“你敢动永王,免不得要背上个弑兄的罪名,若是日后有心人记起,免不得还得把陛下的死也扣在你头上,你想当这种天子吗?”她放下手中佛珠,呷了一口热茶,继续道:“放心,我们仍有胜算。”

景王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什么胜算?母后难不成还藏着什么后招?”

“陛下的皇位,是从先帝那里继过来的,先帝的皇位,又是从你皇兄那继过去的,只可惜你当年年幼,西边战事紧急,挑不起大梁,这才让先帝钻了空子。若是真论起来,皇位本就是该是你的。原来本宫想着永王势大,若是与其针锋相对,则难免出现些意外,便想着调兵秘密包围京都,只要将那永王控制住,你便能名正言顺的荣登大宝。只是可惜了,跳出来个平凉侯,即便如今你能将永王打压下去,却又是多了个先帝之子,平白让人坐收渔翁之利了。“

景王默默思索,忽然眼神一动,开口道:“母后,先帝当真有遗子?莫不是他平凉侯想要造反,找了个假的不成?”

太后低下眼眸,看不清神色,“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况且平凉侯为人向来忠义,替大乾镇守边疆数十载,手握重兵。他若是想反,六年前便反了,何必等到今日。”

她抬眸看着一脸纠结的景王,摇了摇头道:“如此沉不住气,如何成大事?你放心,如此局面之下,反而对我们有利,本宫已经派人去请了王老先生,当今局面,正是这位礼仪出身的王老太爷出面最佳时机。你放心,他曾受过本宫恩惠,届时朝堂之上,他自然清楚该说些什么。”

景王闻言大喜,笑道:“还是母后有法子,从来没让儿臣失望!”

太后无奈的摇头,正要开口,只是此时外面传来大太监韩振的声音。

“太后,杨老太傅求见。”

景王闻言皱眉,与太后对视一眼道:“嗯?杨太傅?这老家伙不是已经两年未理朝政了吗?怎么今个跑来了?”

“宽儿,你要记住,”太后难得满脸严肃的看着景王,”即便是你日后做了皇上,也要千万注意,千万不可得罪这位杨老太傅!他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