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当正德 > 第六十六节:我想吟诗一首

第六十六节:我想吟诗一首

“皇上,两浙密报”东厂大佬怀恩急忙忙的将一份密折送到朱厚照手里。

朱厚照看着怀恩有些心累,你没看见朕才从军营回来吗?更为关键的是,由怀恩和牟斌送来的全是大事,还不能不看。MMP,我太难了。

“严嵩,这可以啊!”

朱厚照看完东厂的密折放在一旁喃喃自语。

原来严嵩就任两浙盐运使以后,对着一边刘权贵说我上头有人,我们合作帮你铲除异己垄断两浙盐运,对着另一边的何欣欣的说有人告发你,你要等死吗?是个人都不会等死,更何况是老对头搞自己呢。

结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带着两浙的官员和盐商,连根拔起。一下子给内库增加了一千五百万的收入。

关键是严嵩直接建议自己成立一个商行,直接承包了盐场,在每年给朝廷国库缴纳一百万两银子堵住大臣的嘴就行了。

天才啊,大明的盐课一年也只有三四百万两。想来那帮大臣是很容易答应的

更为关键的是,自己承包了盐场之后,朝廷就不用负担盐场的运营费用,而且还可以直接裁掉盐运司,这尼玛就等于节约了一大笔费用,然后除了交给朝廷的税和一些必要的开支,剩下的银子就直接进了自己的内库啊。

然后派专人清点两浙盐场发出去多少盐引,用合适的价格收回,解决盐引问题。

取消引窝,无论官绅商民,只要纳税之后皆可承运,并且在销售区域之内,无论何县,都可随便销售。

朱厚照看到这里沉默了,老实说这是个好办法。

明初盐引的根本目的,是明朝处于战时经济,为了维持边关九镇的军事要塞,就必须有充足的粮草供应,所以在明初的开中制以纳粮开中为主。

但是对着战事的平息,明朝承平已久,明朝朝廷不在着眼与巩固边防,而是致力于充实国库,增加驽银,这这种情况下,开中制就以纳银为主了。

这就导致了权贵与势要不顾禁令参加其中,使得盐引泛滥。

导致本来流入国库的银子流入了权贵与势要的口袋里。他们牢牢的掌握了盐引的支取权力。

朱厚照沉思许久,在密折中批下:

可行,但是盐引数量众多,爱卿不能一直停留在两浙,就限拥有盐引的二个月内来盐运司登记完成。过期直接作废,朝廷概不追认。

爱卿完成上述要事,即刻回京!

怕是又要杀很多人!朱厚照在心中想道。只要两浙地区实行那么大明所有的盐场都会如此!

写完就递给怀恩,显得有些疲惫的说道“送出去吧”

怀恩看见朱厚照神色有些不正常,关切的问道“陛下,您没事吧”

朱厚照自嘲的笑了笑“朕能有什么事,朕好的很呢!”

“陛下要保重龙体啊”怀恩踌躇片刻说道。

朱厚照神色疲惫对着怀恩说道“朕今日方知父皇之苦楚”

“父皇有何尝不明白这大明的病症?那些朝臣们又哪一个不明白这大明的局势呢?”

“不过是被方方面面牵扯,被错综复杂的利益说束缚,最后只能坐以待毙”

“朕也不想杀人如割韭菜啊,可朕实在无奈。”

“陛下。。”怀恩望着朱厚照有些不忍心,说到底陛下还只是个孩子。

“朕没事”朱厚照笑了笑对着怀恩说道“伴伴下去吧”

“陛下保重龙体,老奴告退”

“对了,能把徐小妞弄进宫吗?”朱厚照问道。

“奴才知道了”怀恩合上惊讶嘴巴回道。

“民女参见。。。”徐华歆还没来的及跪就被朱厚照一把抱住。

“厚照”徐华歆拍着朱厚照的背轻轻的呼唤着。

“会弹琴吗?”朱厚照开口问道。

徐华歆点了点头。微微福身,婉婉落座。玉指轻扬,露出纤细白皙的玉指,抚上琴面,凝气深思,琴声徒然在殿上响起,琴声委婉却又刚毅,券券而来,又似高尚流水,汩汩韵味

琴声穿过殿外洒满红漆的门环,闯过布满灯火的殿廊,绕进宫殿旁的巷弄,徘徊寒风凛冽的宫门口,在清幽的殿内,悠悠荡荡。

一阕既终,余音袅袅,绕梁不散。朱厚照卧在榻上,双眼似闭似阖,手指敲打着大腿边侧,极为惬意。

“真好听”朱厚照拍手称赞道。

徐华歆抚完琴,纤腰雅步走到他身旁,柔声劝慰“厚照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没事,朕就是心里想你了。”朱厚照搂着徐华歆的腰身,让她在塌上坐下,盯着她艳丽的脸庞说道。

对于徐华歆,朱厚照是真心喜欢尊重的。此女不仅心灵手巧,而且才华非凡。

徐华歆瞧着朱厚照的笑容,明白他是不想让自己知道,却也没说什么。

她是女子,不得干政,然时时心怀国家,处处以大局为重,皆因她所爱之人是皇帝,否则这大明江山又与她何干!

“皇后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朕的”朱厚照笑着问道。

“厚照”徐华歆有些害羞的捂住了朱厚照的嘴巴“我现在还不是”

“快了”朱厚照笑着说道“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徐华歆靠着朱厚照的肩膀说道。

“那厚照你呢?”

“我呀第一次见你的时候”

“真的吗?”

“当然”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支持你的厚照”徐华歆想了想还是说出了口。

“本来还有事,可是听了你的琴声突然发现我在庸人自扰之”朱厚照笑着说道。

“此情此景我想吟诗一首”朱厚照站起来望着天上的皎月说道。

“我洗耳恭听”徐华歆双手交叉垂下,左手盖着右手,安安静静的看着他。

“人生在世几十载,贵在从心不流离,俯仰宇宙通古今,但使不负我朝夕,我知我志行无疑”

朱厚照想通了如今的时候大明王朝经过百百余年的发展,薪火相传至此的政治体制,已经完全跟不上节奏,适应不了时局的切实需求。

大明帝国此时需要正是不惜留下千古骂名,排除一切干扰,人头杀得滚滚的皇帝。

倒是自己有些犹犹豫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