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言情小说 > 独与卿欢 > 23.请期

次日,徐生朴终于得到了徐秉文的首肯,天刚蒙蒙亮,就骑马奔出门去,提着礼物,求早就央求好的节度使夫人陆氏,充作冰人,韩舜华这边,由徐秉文做主,以徐老夫人的名义,邀请了严守正的的夫人严徐氏做冰人,开始一板一眼,郑重的开始行“六礼”的程序。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十天之内就走完了纳采、问名、纳吉这三项。其他的,徐秉文想要往后拖一拖,风俗如此,若是女方家里太热心着急,显得女孩儿不金贵,将来到了夫家,挺不起腰板,说话不硬气。

徐秉文笑着看徐生朴急的心里火烧火燎的,却也无可奈何,强装镇定的样子,肚子里笑翻了天。也不理会他挖空心思的献殷勤,每日里闲来无事,只是抱着薛瑾瑜,教她背《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徐秉文背一句,薛瑾瑜跟着背一句,摇头晃脑的,煞是可爱。

但是每到徐生朴往徐秉文这里凑过来的时候,徐秉文就会重点教薛瑾瑜背:“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徐生朴心知徐秉文是在敲打自己,也只好摸摸鼻子认了。

要说徐秉文的性子,也是奇怪,能耐得住性子教薛瑾瑜读书习字,笑着看她尽力想描好一张大字,却因为人小,腕力,臂力都不够,而累的满头大汗。也会从韩舜华的手里,把跟她学习当家理事的薛瑾瑜,给“抢”出来,就是因为觉得她学习的时间太长了,要陪她翻花绳,玩七巧板,休息一下。

总之,在面对薛瑾瑜的时候,是个十足慈祥的长辈。可是面对想要对韩舜华的婚事,横加阻拦的徐老夫人,只是面无表情的丢过去一个眼神,或者只是冷冷的一哼,就能让徐老夫人面如金纸,浑身颤抖。而面对着韩舜华,那是天大地大,外甥女最大,对着徐生朴,则是一副“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有气”的架势。

转眼之间就到了冬至节,过了节,徐秉文就要回宫了。韩舜华一大早起来,就开始让厨房准备,晚上要好好的,跟舅舅吃个团圆饭。还打算守一夜,因为老辈人都说,“守岁娘长寿,守冬爷长寿”,虽然韩文正早逝,可是徐秉文的出现,无形中替代了父亲的位置。在韩舜华心中,冬至节守夜,如果能够为徐秉文添些福寿,也是她的一番心意。徐秉文知道了,心里暖暖的,晚饭的时候,跟薛瑾瑜祖孙两个,创造了薛瑾瑜酒量的新纪录,四盅半。而徐生朴,因为当值,只能跟着一群糙汉子,一同值守在京郊大营里。抱着酒碗,唱着十八摸,流哈喇子。

徐秉文回宫的当天,犯了半个月头风的徐老夫人,没有出面,韩舜华拉着徐秉文的衣袖,一直送到大门口,还想送出门去,被徐秉文给骂了回去。薛瑾瑜因为头一天喝醉了,没能起床赶上这场堪比十八相送的大场面,只能事后听薛余氏不经意间,透漏出的一点点话头,自行拼凑想象,好不遗憾。下了值的当天,徐生朴就快马加鞭的赶到了柳条胡同,刚好来得及送徐秉文一程。

送走了徐秉文,徐生朴就抱着薛瑾瑜,逗她玩,这半个多月了,这个活玩具硬是被徐秉文牢牢霸住,一刻不曾到手。

“小丫头,有没有想小姨爹?”

薛瑾瑜很诚实地点头,表示有,因为徐生朴手上拿着一盒,她垂涎已久的杏仁酥。徐秉文在的日子里,看管她吃糖,比起韩舜华严格得多,不论她怎么撒娇耍赖,就是不准她每天吃糖超过一次,每次还不准超过一颗!简直就是铁石心肠!

“真乖!”徐生朴拿起一颗杏仁酥,喂进了薛瑾瑜张大的嘴里,“那桃子好不好吃?”

“好吃!小姨母和舅姥爷也说好吃,只有外祖母不喜欢吃。”薛瑾瑜撇了撇嘴。徐老夫人把送去的桃子,一把扔在了地上,被张嬷嬷捡了起来,拿回房去,跟女儿孙女三人分着吃了。这是雪兰传出来的消息。

徐生朴听了,虽然心中早有准备,还是皱了一下眉头,越发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成亲以后,就算让徐老夫人在这小院子里养老,也要好好防备着,不要让她兴风作浪,使他们夫妻之间,生了龃龉。

回过神来,收好被薛瑾瑜吃了一半的杏仁酥,徐生朴抱着薛瑾瑜,举到肩膀上,在屋里转悠起来。准备让她消化消化食儿,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可不能让韩舜华发现,他给薛瑾瑜吃了这么多糖,要不然,河东的狮子,又要吼了。

徐秉文回到了寒章宫,径直回了自己住的地方,叫小太监送碳炉,茶壶,他要喝茶。开了小橱柜,发现那包丹参不见了踪影。

留小太监在屋里,喝茶吃点心,一点一点,闲聊似的,套他的话。徐秉文出宫之后,一共来了三拨人,茶酒碳局的粗使太监,来送份例碳。把碳搬进了茶房,就走了。御膳房老五,提着卤猪下货,烧刀子,来找他喝酒,知道徐秉文不在,也没转身就走,而是进了他的屋子,拉着小太监一起,吃喝完了才走。最后是白嬷嬷,来给太妃上香,却发现没带火镰。小太监去茶房取了,白嬷嬷上了三柱香,就走了。

打发了小太监,徐秉文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夕阳斜斜的透过窗户纸,映出一片昏黄,皇宫里的风,似乎又大了些。

进入了腊月,连空气中都充满了年味儿,腊月初二,各种豆米干果,就占据了各家采买计划的第一位。今年是韩舜华第一次自己当家作主,跟着薛瑾瑜头碰头商量了半日,除了惯常必备的红豆,莲子,花生,桂圆,饭豆,江米,大黄米之外,还加了杏仁,白果,松子,核桃,临出锅前,根据个人的爱好,还淋上了桂花酱。

第一锅腊八粥出锅以后,这姨侄两人,就联手干掉了两大碗,品鉴的结果,自然是十分满意。之后,韩舜华根据薛瑾瑜父母葬礼当日,前来祭奠的各个府的夫人名帖,用心准备了腊八粥,一一派人,恭敬的拿了名帖,送到各府上。大部分都送了自己家熬制的腊八粥,作为回礼,也有因为徐老夫人的表现,态度,而心生不满,甚至怨愤的,选择避而不见,韩舜华心中有数了之后,过年时送的年礼,依旧以恭敬亲厚为要,结果绝大多数府上的夫人都笑纳了,并且回礼也都充分显示了,愿意与韩舜华作为通家之好,继续走动下去。

腊八当晚,韩舜华带着薛瑾瑜,坐在烧的暖暖的火炕上,剥蒜皮,腌渍腊八蒜。薛瑾瑜异常认真,仔细的,将每一瓣蒜神的膜衣,都剥得干干净净。大年三十的饺子,配上渍蒜的醋,简直就是绝配,再配上完全除去了辛辣味道的,酸甜口味的腊八蒜,无上的美味呀!想想就口水直流。光是想想,就让薛瑾瑜开心不已,笑得眉眼弯弯。

一旁的薛余氏在为薛瑾瑜缝制新衣。看见薛瑾瑜开心,心里也高兴,过年就是要开开心心才好,这样才能招财纳福,灶王爷上天之后,也会说,这家里是积善多福之家。再看看徐老夫人那正屋里,张嬷嬷板着脸,跟谁都有仇似的,平日里,跟近前伺候的彩云,雪兰,连闲话都不说一句,动不动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老夫人也是的,跟自己亲的外孙女不亲热,反倒认了张嬷嬷孙女,这个奴才秧子做孙女,好吃好喝供养着,惯得脾气大的没边。要不是梯子太短,够不着天,她能把天捅出个窟窿来。还是她们姑娘好,聪明懂事,端庄大气。往那里一坐,通身的气派,一看就是大家出身的姑娘。私底下也会撒娇耍赖,可是只让人觉得可爱,贴心,不像那个,一看就是没教养丫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打壶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薛瑾瑜背着歌谣,就迎来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头一天就买好了灶糖,小年当晚,煮了一碗清水面,一盘灶糖,徐生朴作为未来的一家之主,提前上岗,主持祭灶。用一小块灶糖粘住灶王爷的嘴,一边念叨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边将灶王爷的画像,点火焚化了。祭灶仪式就算结束了,那碗泡成了面糊涂的面没人动,灶糖被徐生朴递给了薛余氏,“拿你家姑娘房里,慢慢给她吃去。”

薛瑾瑜笑得谄媚,狗腿的说道:“小姨爹最好了。”

一旁的金桂,自持现在身份是徐老夫人的干孙女了,原以为那灶糖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没想到,自己一根都没有吃到,气的直直的冲着薛余氏冲过去,伸手就要抢她手里的灶糖盘子。薛余氏闪身躲开了,立刻出门回去东厢房了,金桂转头看见薛瑾瑜,被韩舜华牵着,转身向她冲过去,伸出开始留了指甲的手,往薛瑾瑜脸上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