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燕朝当祖宗 > 第六十一章 罪证

第六十一章 罪证

“如此说来,那真正的靖安台密谍其实并非是子义,而是那位名叫典宗的义士了?”

此刻已将近傍晚,王昶本来已经处理完了一天的公文,正准备回府上早些休息,当下却忽然听到有自称是靖安台密谍的人求见,便也是打起精神来,饶有兴致地将此人召见进了官署。

而那被召见之人,也就是柏武了,当在见到这位王昶王使君之后,却也是毫不犹豫地将今天发生的那些事情都一股脑说了出去。

当下,见这位雍容华贵、威仪不凡的王使君饶有兴趣地听完了自己讲述的故事,柏武精神也是不由振奋了起来,便神情激动道:

“回使君的话,情况正是如此,其实那冒死偷出这木匣的靖安台密谍,却并非是在下,而正是我那位好友典宗,先前我之所以自称靖安台密谍,却不过是为了能见到使君罢了!”

“子义先冷静!”

王昶瞧见柏武此刻这般激动,也是有些哭笑不得,随后主动靠近了几步,却对柏武浑身的血污毫不介意,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子义你大概不清楚靖安台这个机构的规矩!”

“靖安台那边,编制内的密谍身份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继承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那典宗的授意,同时又有靖安台那边的确认和记录档案,那么子义你自然就是靖安台编制下的一员!”

“当然,眼下你只有你那位朋友的授意,却没有靖安台上线的确认,不过这却也无妨,不过是后续补上一道手续的事情罢了!”

“也就是说,只要子义你这次立下的功绩够大,那么靖安台那边就算是为了能够分润这份功劳,也都会抢着将你录入靖安台的!”

说到这里,那王昶却也不禁是好奇了起来,当下便望向柏武问道:

“对了,这木匣中装的又究竟是什么?”

“具体在下也不清楚。”

柏武听了王昶的问话,却是摇了摇头,随后努力回忆着答道:

“不过据我那位朋友死前透露,这里面装的乃是太子舍人何晏的一桩罪证,而且还是触之必死的罪证,同时……同时也可以让我获得一个七品的官职!”

“七品?你那朋友口气倒是不小啊!”

王昶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随即小心翼翼地打开那木匣,见里面乃是一本册子,大概是用作记录什么的,当下便也是颇有兴致地快速翻阅了起来。

只是还没翻阅几页,这位贵为朝廷四品大员、负责钳制河北诸州郡的邺城御史王昶王文舒,却是惊得连眼皮子都忍不住跳动了起来!

柏武注意到,这位年过五旬、须发都已经有些灰白了的王使君,当下在看到这份册子后,首先表情便有些惊愕,随后却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狂喜,甚至到最后开始在房间里急促地踱来踱去,却是连面色都红润了起来!

甚至他在翻阅到最后,还忍不住喃喃自语道:

“如此……大事终可成矣!”

瞧见王昶这样一个仪表威严之人,眼下居然也流露出一副失态的模样,柏武当下也不由好奇道:“敢问使君,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

“倒也不是不能透露给子义!”

王昶眼下心情正好,见柏武问出这个问题来,却是扬起那份册子,忍不住笑了:

“这里面装的,却着实是一份触之必死的罪证,那何晏何平叔,竟然敢在太子殿下去其府上赴宴之时,多次以府上的五石散和美姬招待!”

“着实是淫乱不堪!”

“你那朋友却没有骗你,光是凭着这份功绩,你就能获得一个七品的靖安台官职!”

见柏武神色还有些茫然,王昶当即也反应了过来,估计如柏武这等游侠少年却是肯定没有足够的政治嗅觉,也想不通一些道理。

当下他便也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来,微笑着安抚道:

“总之,子义啊,你小子却是幸运得很,眼下只需要好好养伤,安心等待事情发展下去,几个月后,恐怕便也将要有七品的官职在身了……对了,眼下子义你才十七岁吧,最近有什么打算么?”

王昶的问题却是让柏武有些措手不及,毕竟他对于自己的未来却着实有些迷茫,当下稍微想了想,随后才迟疑着回答道:

“应该……就是去武安县那边,和家中的亲人团聚吧,顺便也养好伤!”

“武安县么……”

那王昶听柏武提到武安县这个地名以后,当下似乎是想起了什么来,便忍不住肃然沉吟了起来,许久之后,却是又再度折返回了书案前坐下,提起笔开始飞快地写起了什么。

最终,他却将那写好的纸张吹干后折好,装入了信封中,密封完毕后又递交给了柏武,嘱咐道:

“既然如此,那么子义便再帮老夫一个忙,将这封信递交给那位在武安担任县令的王明王境华如何?”

“请问,这信里面写着什么?”

柏武忍不住好奇问道。

而后,他却只见王昶一听他这番询问,当下其人注视着自己的目光,竟是顿时就变得威严和充满审视之意了起来!

当下柏武心里,却居然是莫名的有些紧张,也是赶忙跟这位王使君解释道:

“不瞒使君……那位武安县令王明,其实乃是在下的舅父,故而小子才好奇相问,而使君若是不方便透露的话,那就算了,当小子不曾问过好了。”

“哦,子义居然是那王境华的亲戚?”

王昶听柏武如此回答,当下也是颇有些意外,随后皱眉凝视了柏武许久,最后却是忍不住晒笑了起来,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倒也不是不能告诉你!”

“老夫方才写信给那武安县令王境华,却是告诉他,本使这几天里接到有人匿名投书,举报那武安县当地的魏郡审氏族人,说这家人向来在武安县横行不法,勾结官吏、兼并土地、重利盘剥、鱼肉百姓,以至于近些年来武安一地,竟是民不聊生啊!”

“故而,便责令他王境华,立刻给本使好好去查证一番,倘若真是证据确凿,那么届时也不必有任何犹豫,还请他王境华担负起治下护民的职责来,迅速就替朝廷拿下这家土豪劣绅,还当地百姓一个太平公道和朗朗乾坤!”

“还有,子义你顺便替我去向那王境华说一声,告诉他,若他不想这辈子只能担任一个七品的小县令,那么就得给老夫好好抓住这次机会,不要有任何顾忌,要处理得越快越好,越严越好,并且一定要搜集出足够的罪证来,上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