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燕朝当祖宗 > 第八章 均田制的破解法

第八章 均田制的破解法

当然,对于柏景来说,自家舅舅先前的那番话也并非完全是在忽悠。

最起码,有一点是正确无疑的。

即假如自家真能有一位担任县令的舅舅,那么等到柏景在武安置产、买地的时候,便必然会拥有巨大的优势!

比如在土地兼并的时候,柏景能轻松地以较低价格从破产农民的身上拿到大量的地,而且这种过程甚至还完全合法!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如今大燕朝实行的乃是一种新型土地制度,即所谓的均田制。

在这种制度下,理论上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权都被规定为皇帝所有,而皇帝则会委托各地的官员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而对其下发田亩的使用权。

理论上,每丁应授田百亩。

而当被授田的农民去世后,那些被授予田亩的使用权则会被官府收回,转而再授予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民,如此循环下去。

看起来很完美,然而等到执行下来以后,却遭遇了诸多的问题。

比如官僚克扣,再比如豪强兼并等等。

虽说这种土地制度自从创立时便做了诸多预防,比如限制了每个人所拥有的土地数额上限、再比如说授予的田地限制转让等等,但制度却终究是死的。

聪明的人类,很快便研究出了各种各样能够突破限制的方法。

而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放贷与典押。

放贷与典押,二者可以说基本是一回事,只不过前者更为激烈,后者相对温和而已。

放贷,也就是放高利贷,通过庞大的利息让借债的农民破产,从而将其本身拥有的授田当做抵债物收为己用。

而典押,则是濒临破产的农民主动将自己的授田典押出去,换取一笔流动资金,从而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而放贷与典押最妙的地方在于,通常借钱的一方都不会直接将这些抵押的田地收为己有,而仍旧会保持抵押的性质,仅仅是将每年土地的产出当做是利息拿走而已。

甚至还允许任何时候,那些失地的农民都可以来赎回自己的土地。

看起来像是好心肠的善人。

然而他们这么做,不过是为了能够逃税而已。

毕竟本朝实行的税制是根据田亩的实际拥有量来收税,而非是如前汉一般的收人头税。

于是那些抵押在地方豪强手中的田亩,理论上却仍旧属于那些破产农民,本大善人仅仅是帮忙打理而已,所以税官们就去找那些不知道逃到哪里去的破产农民收税吧。

正好,还能绕过每人一百亩的限制。

至于说人死后将土地收回?

你又怎么知道那人已经死了,说不定人家躲在荒山野岭中吃野果,能活到一百岁呢?

而那些失地流亡的农民,最终能赎回土地的却是少之又少,通常碰到这种走了狗屎运的,那赎回就赎回呗。

反正自己又不亏。

当然,本朝太祖在推行均田制的时候,同样是对这种情况有所预防的。

比如说,任何对田亩的典押,都要通过地方官员的确认和监管,否则可以被宣布无效,从而保护当地的农民。

甚至一些数额巨大的借贷和土地转让请求,还需要递交到朝廷中枢,最终需要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两个部门的双重审核,而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都可以将其否决。

同时,御史台在各州郡派遣的巡查御史,同样拥有着监管当地土地兼并的职责。

但这种监管,通常却是最靠不住的。

就比如说柏景。

届时自家舅舅就是县令,负责全县的借贷审批,自己若是真想靠放贷来赚钱,也不过是让舅舅帮忙盖个章的事情罢了。

……

柏景便这么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想法都透露给了母亲柳氏。

而柳氏在听完儿子的话之后,却是沉默了许久,最终才叹了口气道:

“娘已经老了,有些东西看不清楚,也想不太明白。至于这些产业方面的事情,毕竟你才是柏家的家主,既然想好了要做什么,那家中肯定是支持你的!”

“您这是……同意了?”

柏景愣了愣,随即便惊喜道。

毕竟,虽然他对自己设想的计划颇为自信,可卖掉柏家全部产业这种疯狂的事情,对他来说,却也终究是一场豪赌。

也就是说,他心底里其实也没有底。

而今,自家老娘能认可他做出的决定,却是让他顿时有了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毕竟自家老娘在当年,能够同老爹一起以经营酒楼起家,最终积攒下这么多的产业,却绝非是如自称的那般什么都不懂!

而眼下,自家老娘虽说是摆出了一副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姿态,然而这却也正好说明了,他的想法其实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完全可行!

只不过突然要卖掉家中的产业,自家老娘一时间里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

另一边。

柏巍同样也无法接受。

因为柏家在邺城的这么多产业,可都是他奋斗了四十多年,才辛辛苦苦置办起来的!

然而自家这个混账儿子,却居然想要将这些他积攒下来的产业都卖了?

这小子刚才在柳氏面前说的好听,可归根到底,不过是一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心态罢了。

毕竟,这些产业对柏景来说,可能也不过是一笔价值多少贯钱的财富而已,而对于柏巍来说,却是自己在世间所留下的痕迹!

更是自己费尽了一生才传承下来,并且希望子孙后人能够去发扬光大的东西!

是自己留下的江山啊!

结果这这小子,平日里不上心就算了,眼下才刚当上家主一个月,居然还想要将家中产业都卖了,然后全家再回乡下?

更气人的是,自己偏偏还不知该如何反驳这混账儿子的观点。

毕竟王明那个死胖子若真能当上这武安县令,于情于理,也确实是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而在自己的记忆之中,邺城也确实是不知怎么回事,最后就稀里糊涂完蛋了,反正到了隋唐年间便完全没了声音。

再加上近些年来,朝廷针对商人的政策也确实越来越严苛了,以至于似乎柏景这弃商从农的想法,倒也不能说错。

然而……

这个小子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说出要卖掉自己留下的那些产业时,整个人都表现得那么随便啊!

这一刻,柏巍感觉自己这个老年人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