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万吏 > 第五十章 王府内官(一)

第五十章 王府内官(一)

好在佟正钊最后也没有冒着被传染疥癣病的风险真的牵着驴去秦王府。

佟正钊坐上挤着三个人的二轮骡车的时候,才知道薛氏兄妹在秦王府的亲戚身份远比佟秉清当时预料得要贵重得多。

至少,让此人从秦王府中为佟正钊另外安排一辆回家的骡车是根本不在话下。

“您是王府承奉正?”

佟正钊略显惊讶地看着一位坐在薛文质身边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

“那是……是从六品了?”

中年男子朝佟正钊友善一笑,道,

“我大名名唤薛为忠,你既是文质的朋友,便称我‘薛叔’好了。”

佟正钊看了薛文质一眼,心底的讶异之情并未立时消散而去,

“那薛叔在秦王身边是……”

薛为忠淡笑着点了点头,温和地回道,

“秦敬王——就是老秦王——去岁薨逝,不幸未曾留得子嗣,于是皇上便指了秦敬王之弟承袭爵位,去岁先是加封紫阳王,今岁伊始才算正式袭封‘秦王’。”

“我是去岁才到的秦王府,秦王年轻,从前又是奉国中尉,管理王府未免力不从心,皇上顾及宗亲手足,便从宫中调拨了一干内官来陕西辅佐秦王。”

“虽然我到秦王府的日子也不算长,不过这短短数月,倒比从前在宫中的时候自在了许多。”

佟正钊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

他竟没看出薛氏兄妹在秦王府中的“亲戚”是个太监!

佟正钊想起薛文质在说出“第一种是太监”时支支吾吾的尴尬模样,又想起佟正则满口“舍弃尊严不可取”的抢白讽刺,再想起自己后来嘲弄中医时还用“中医外科专精阉割”这样的话来刻薄贬低,心里顿时一阵七上下的过意不去。

天知道佟正钊在现代是一个多么讲求普世价值的谦和绅士,他要早知道薛氏兄妹的亲戚是一个宦官,就是勉强套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群体概念,把“太监”看作是大明的“第三性别”,他都不会针对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讲出这么多堪称人身攻击的话来。

薛为忠见佟正钊陡然红了面皮,不禁慢慢地微笑起来,

“秦王比你大不了几岁,你一会儿见了秦王,可别像见了我似的这样紧张。”

薛文质在一旁哈哈笑道,

“大伯莫担心,佟兄是天生的面皮薄,背后一说人,人前就挂不住脸了,他之前又没议论过秦王,一会儿见了秦王,笃定是气定神闲的。”

薛为忠温温地笑着,

“我瞧着也是无妨,一般人陡然见了宦官,的确是要小吃一惊的,这孩子已然算是坐得住的了。”

佟正钊被说得不好意思起来,忙开口回道,

“寻常人听见薛叔从内廷来至藩府,哪儿有不吃一惊的道理?”

薛为忠笑道,

“内廷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局各司其职,无论我今日所处何方,皆是为皇上尽忠罢了。”

佟正钊张口结舌,自认很难在“为皇上尽忠”这个话题上与薛为忠达成精神共识,于是赶忙调整路线,迅速从“一惊一乍”转向了“有一说一”,

“不知薛叔是在内廷的哪个衙门高就?”

薛为忠笑了一笑,道,

“我原来是在钟鼓司供职,内廷因素不齿钟鼓司,故而称其为‘东衙门’,听闻从前入钟鼓司者例不他迁,不过武宗爷的时候,侥幸出了个刘瑾,从钟鼓司一直做到了司礼监,这才破了这条不成文的规矩。”

“武宗爷好玩乐,当今圣上却戏,只是自玉熙宫设立以来,内廷演的许多‘外戏’已不复再属钟鼓司,既然圣意不系,我便想了个办法调出了内廷,如今能来秦王府中为王府承奉正,也算是皇上的格外恩典了。”

佟正钊没有追问薛为忠的“调离办法”是甚么,只是叹道,

“乐伶究竟如何令人不齿?庙堂乡野竟人人鄙之,我倒是看不明白了。”

薛为忠笑了笑,道,

“百姓如何看待优伶我却不知,内廷倒是有个说法儿,传闻蒙元某一帝曾召教坊司幼童入侍,因阉之为钟鼓司之长,是故内廷以钟鼓司为倡优之窟,不屑同列班行。”

佟正钊一怔,道,

“可钟鼓司为我大明初设机构,并非沿袭于蒙元。”

薛为忠笑道,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前朝之事今虽不可再考,但今人即为后人,则不得不以前事鉴之。”

骡车车厢震动了一下,好像是车轮缓慢碾压过了一块不大不小的横路石。

佟正钊的身子晃了一晃,道,

“薛叔语意深刻,想来入内廷前,亦是识文断字,并非寻常文盲白丁罢?”

薛为忠淡笑道,

“我原是浙西农民,不过入内廷后,有幸进得内书堂读过几年书而已。”

“我那时运气颇佳,一入宫就正好碰上李春芳担任内书堂教习,他是少有的‘状元宰相’,又是被嘉靖爷特意挑入西苑写青词的,学问和人品都是一等一的好。”

“李先生教书也是一贯的兢兢业业,立约设程,日课督之,毫不含糊,我在李先生门下一直读到嘉靖三十五年,裨益深厚,可谓受用至今。”

佟正钊想了一会儿,只记得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中的进士,却是实在想不起他是哪年去的内书堂教书,只好追问道,

“不知薛叔是哪年入的宫?”

薛为忠淡淡地回道,

“就是当时的浙江巡抚朱纨自杀的那一年,是……嘉靖二十九年罢?”

薛为忠一面说,一面有些不确定地看向坐在一旁的薛文质。

薛文质的历史记忆显然比薛为忠这个历史亲历者更清晰一些,

“大伯您忘了,朱纨自杀是嘉靖二十年,当时嘉靖爷只是革了他的职,再命当时的兵科都给事杜汝祯去问他几个问题。”

“不料朱纨会错了意,一听消息就以为朝中有人想害他,并道言,‘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然后就自个儿仰药自尽了。”

薛为忠点点头,道,

“对,对,朱纨自杀是嘉靖二十年,但是当时奉命去浙闽调查此案的兵科给事中杜汝祯和巡按御史陈宗夔还朝复命是嘉靖二十九年。”

薛文质道,

“不错,嘉靖二十九年才坐实朱纨擅杀的罪名,下诏正式逮捕也是那一年。”

薛为忠又点点头,道,

“对,对,是这样,朱纨实际是死在嘉靖二十年,但是若以朝廷论罪为准,朱纨理应是死在嘉靖二十九年。”

薛文质笑道,

“左右都是一个死,大伯何必计较朱纨究竟是死在哪一年?”

佟正钊这时接口道,

“这不一样,朱纨若死在嘉靖二十年,那是慷慨自决、英勇赴义,但倘或他死在嘉靖二十九年,那就是滥杀无辜、罪有应得,这一来一去,相差得可大着呢。”

薛为忠淡笑道,

“他愿三更会阎王,朝廷强留至五更,咱们大明既想给他延年益寿,我便承认我是嘉靖二十九年入的宫罢。”

佟正钊奇道,

“薛叔为何如此执著地分辨朱纨的真正死期?难道当年这朱纨之死是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