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万吏 > 第四十七章 机不可失(四)

第四十七章 机不可失(四)

佟正则闻言便笑嘻嘻道,

“这又是薛姐姐的专长了。”

薛文贞睨了佟正则一眼,

“我哪里擅长讨论国本了?”

佟正则笑道,

“这还不容易?薛姐姐只要问一问自己,倘或当年薛姐姐被选进宫里去了,现在是会支持皇长子还是皇三子呢?”

薛文贞粲然一笑,道,

“我那时若被选进去了,起码也得封个‘嫔’,我都是嫔了我还操心这些作甚么?无论谁当储君,我都是皇帝的‘薛嫔’,支持谁不都是一样?”

佟正钊当然知道历史上的“明光宗”是皇长子朱常洛,他目前更关心的,是支持历史胜利者后会获得哪些既得利益,

“你是‘薛嫔’支持谁都一样,那秦王支持谁不也都一样吗?”

薛文质插话道,

“这却不一样了,秦王虽不能在立储君的问题上向皇帝进言,但秦王也有秦王的考量,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有些事儿啊,换个皇帝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就比如说咱们现在开矿的事儿罢,其实太祖爷在的时候啊,是一直严令禁止开矿的,朝廷在各地大规模采矿,是从嘉靖爷那时开始的。”

“皇帝继位后,陆陆续续地关掉过几个嘉靖朝的银矿,但没给全部关严实,万历十二年的时候,顺天府房山县有个叫史锦的人还奏请官府在当地开矿。”

“皇帝本来是想直接从宫里派太监去房山县管理矿产,但是被申时行劝住了,所以秦王现在命我们兄妹勘的矿,实际属于私矿,是沾了嘉靖爷的光。”

“但皇帝对开矿一事的态度始终暧昧不清,这就很让秦王担忧了,文臣虽有诸多不是,可他们在皇帝派太监直接管理矿产一事上,始终持反对意见。”

“而佟兄也知道,文官在朝野内外势力颇大,有时候连皇帝也不得不听取他们的意见,因此文官所推崇的储君,也一定是秦王所钟意的天下之主。”

“佟兄只要明白了这一点,那就一定可以应对得宜。”

佟正钊闻言,顿时就想起了明光宗甫一继位就立刻下旨废矿税的史实,于是点头回道,

“那便是遵祖制支持皇长子了?”

薛文贞笑道,

“话也不能说得那么直接,应该说遵祖制立嫡长。”

佟正则嘻嘻笑道,

“看来薛姐姐若成了‘薛嫔’,一定会是皇帝后宫的一位贤妃。”

薛文贞笑道,

“皇帝后宫妃嫔众多,哪里就轮得着我当贤妃了?”

佟正则嘻嘻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薛姐姐若入了宫,一定能和郑皇贵妃一样得宠。”

薛文贞又笑道,

“听你胡说!我要得宠作甚么?”

薛文质也道,

“郑皇贵妃现在是得意,可将来还不定怎么样呢,当年成祖爷定下‘小户女选秀’的规矩,就是不愿看到外戚祸国。”

佟正钊笑了一笑,道,

“可要是薛姑娘能得圣宠、诞皇子,在皇帝的偏爱下参与夺嫡之争,那……未必就不能借此扳倒申时行和王锡爵。”

“薛兄不是对李成梁在辽东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吗?只要斗倒了内阁,使李成梁在朝中失去庇佑,那凭李氏在辽东犯下的那些恶行,被劾去爵、夺官去职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薛文贞笑道,

“这便是异想天开了,申时行、王锡爵是何等谨小慎微之人,想仅凭国本之争就让皇帝发落内阁辅臣,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罢?”

佟正钊笑了一笑,道,

“以皇帝对郑皇贵妃的极度宠爱,说不定能成呢?”

薛文贞笑了起来,

“哪儿啊,皇帝要真爱郑皇贵妃,那就应该像孝宗爷一样,废尽六宫,一生只与张皇后朝夕相共,抑或效仿宣宗爷,纵使无过废后,也要让自己最喜欢的孙贵妃当上大明皇后。”

“可你瞧如今的皇帝,后宫里该有的皇后妃嫔一员不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未得封号的女御宫嫱,每隔几年,还要兴师动众地下旨选秀,这哪里像是爱极了一个人的样子呢?”

“因此我觉得,皇帝虽然偏爱郑皇贵妃,但万万没有到为了郑皇贵妃而无故去职辅臣的地步,就算真有申时行、王锡爵倒台的那一天,那也绝不仅仅是因为郑皇贵妃的缘故。”

薛文质亦道,

“太祖爷既有祖制立嫡长,那终究是‘嫡’在‘长’前,皇帝要是真下定了决心立皇三子为储君,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废了王皇后,重立郑皇贵妃为皇后。”

“而现在皇帝虽不立储,却推脱道要等皇后诞育嫡子,这就说明,皇帝对立皇三子为储君并不十分坚定,或者说,皇帝对郑皇贵妃的情意实际并没有外人以为得那么深厚。”

薛文贞赞同道,

“不错,因此你回秦王此问时,一定要说是‘立嫡长’,皇帝与太后都没有意愿废后,若是王皇后往后再诞下嫡子,那这位嫡皇子才是当之无愧地储君之选。”

佟正则疑惑道,

“既然王皇后还有可能诞下嫡子,那为何现在朝中的许多大臣都迫不及待地要催促皇帝立皇长子为储呢?”

薛文贞蓦然红了脸颊,露出了少有的羞涩神情,

“这却是宫闱秘事了。”

佟正钊心下了然,以万历帝和王皇后结婚生子的实际年龄来看,王皇后因年龄过小和骨盆发育不全而导致的生育产伤和妇科疾病几乎是不可逆转和痊愈的。

因此从客观的生理学角度来看,历史上的王皇后在诞下荣昌大长公主之后再无所出,是非常符合现实逻辑的一件事情。

薛文质接过话头,压低声音回道,

“我家小妹在宫里时听说,王皇后在诞育长公主之前就因身子孱弱而小产过几回,好不容易顺利产下了长公主,之后却因皇帝和太后求嫡子心切,又小产了好多回。”

“如今王皇后虽然只有二十三岁,可谓正值育龄,但她举子艰难,已是皇宫内外人尽皆知的事实,因此大家心知肚明,皇帝口中的‘盼望中宫嫡子’,其实只是拖延立储的一个借口。”

薛文贞道,

“但即便如此,咱们也不能轻易小觑王皇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佟正则问道,

“这是为何?”

薛文贞认真道,

“王皇后现在在宫中的处境,可以说和当年宣宗爷的胡皇后一样,不,甚至可以说比胡皇后还要糟糕。”

“胡皇后虽然不得宣宗爷宠爱,但她颇得张太后的欢心,因此即使是在被废之后,胡皇后不但能居住清宁宫,享皇太后待遇,在内廷朝宴的时候,胡皇后的座席也依旧在孙皇后之上。”

“可王皇后不同,李太后虽不讨厌她,但显然更喜欢出自自己宫里的王恭妃,而郑皇贵妃专宠于皇帝,在宫中用度上甚至能与皇后分庭抗礼。”

“昔年宣宗爷的一句‘好妒无子’就能废了无咎无誉的胡皇后,但如今前无太后偏爱、后有宠妃跋扈,且身陷国本之争的王皇后却能稳坐中宫整整十年。”

“皇帝多疑善变,却一直对王皇后相敬如宾,即使明知王皇后不能再育嫡子,却始终对她礼敬有加,甚至不曾有意效仿宣宗故事,以‘有无子嗣’为理由废立皇后。”

“因此,即使王皇后现在看来并不被皇帝所钟爱,但只要皇帝一天不废皇后,咱们就不能轻易小瞧了王皇后,更不能以为郑皇贵妃和皇三子真能仗着皇帝的宠爱夺得大位。”

佟正钊心下赞叹,从历史史实来讲,薛文贞的分析可以说毫无错漏。

王皇后虽一生无子,但万历帝在李敬妃死后,把李敬妃所出之皇六子朱常润与皇七子朱常瀛交予王皇后抚养,二子不但都顺利长大,尔后还被封为惠王和桂王,可见万历帝与王皇后并非全无夫妻之情。

佟正则笑道,

“薛姐姐好厉害,薛姐姐要入宫争宠,一定也能当贵妃。”

薛文贞笑道,

“这便算了,无论‘贤妃’还是‘贵妃’,都是寄托在皇帝良心之上的产物。”

“皇帝疑疾如斯,且又身有残疾,我倒是真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然交到这样一个男人手中。”

佟正钊难得听见几句近似解放女性的现代言论,闻言不禁接口道,

“正是如此,这女子婚嫁,讲究的应是举案齐眉,倘或要一辈子都活在诚惶诚恐的‘托付’中,日日指望着自己的夫君大发慈悲,就是用一生为自己的儿子换得了整个大明江山,那又有甚么意思呢?”

薛文贞“咯咯”地笑了起来,脸上的红晕褪了下去,穿着男装,却笑得像一个祸国殃民的女妖精。

四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待一盘炸油馍片儿吃得七七之后,佟正则方替佟正钊开口问道,

“那甚么时候适合我二哥进秦王府见秦王呢?”

薛文质笑道,

“我们兄妹以为是最好‘赶早不赶晚’,正月二十三的‘天穿节’正合时宜。”

薛文贞也笑道,

“不错,‘天穿节’本来就是纪念女娲补天,民间负责烙饼祭祀的都是妇女,秦王让自己的‘爱妾’在这一天寻外男医官治病,也勉强算说得过去。”

佟正钊想了想,点头应道,

“好,那就正月二十三罢。”

薛文质见佟正钊应得爽利,仍不忘叮嘱一句道,

“佟兄这两天得空,也试着学一学元曲,就算真的不通音律,几篇著名的戏词也还是要会背上一背的。”

佟正钊笑着回道,

“好,多谢薛兄提醒,此事我定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