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曹阁老 > 第二十九章 出发

第二十九章 出发

“记住,出门在外不可意气用事,这商号的事情为父不懂,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做成功了固然很好,可失败也没关系,只要人活着,以你的本事,早晚能够出人头地,知道吗?”老话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曹向丘的母亲在他记事之前就病死了,因此曹文诏是既当爹又当妈,在曹向丘带着商队出发前,曹文诏也难免英雄气短,多说了几句。

曹向丘清楚自家老爹的担忧,相比起自己,其实老爹自己才更加需要注意安全,虽然历史上自家老爹顺顺利利的活到了崇祯年间,但自己的出现,很有可能影响到自己老爹的寿禄,天启年间辽东战乱不休,阎王殿业务量大,牛头马面勾人时,保不准忙中出乱,就勾错了。

“你还担心起你老子来了,我这一身本事,哪怕那些传说中的江湖高手,见到我,都要喊一句宗师。”曹文诏的武艺自然是极好的,曹向丘自小跟着自家老爹学武,其实已经有了三四成功力,这点他自然清楚。

可是他更加清楚,人有力竭时,历史上曹文诏与其说是战死沙场,不如说是活活累死的,这千军万马围上来,你就是达摩在世,也只有死路一条,何况时代已经变了,火炮与火铳的广泛应用让猛将发挥的余地变得越来越小,这点曹向丘是最有发言权的。

不过父亲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自己那一身武艺,他一个山沟里钻出来的小屁孩,能够在军中站稳脚跟,走到如今这一步,靠的是什么,就是这一身家传的武艺。

所以曹向丘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和父亲争执,在这件事情上,父亲的固执他早就有所领会,说了也白说,说多了自己父亲反而会不喜,没必要。

“那父亲就等着孩儿赚取大笔银子吧。”曹向丘双手抱拳,朝着曹文诏微微弯腰,曹文诏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背,雏鹰起飞,未来可期。

看着曹向丘带着商队渐行渐远,曹文诏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了起来,他同意曹向丘出门行商,除了曹家银钱短缺这个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担心沈阳之事在广宁城重演。

几个月前,他从宁远押送军粮前往广宁城的路上,突然听到沈阳失陷,心中大惊,自己这支本就人丁不兴,除了跟在身边的侄子曹变蛟外,就只有自己的儿子曹向丘,如今沈阳失陷,自己儿子岂不是凶多吉少。

好在后来儿子有惊无险的逃了出来,有了这次的提醒,曹文诏对于类似的事情就格外警惕,如今的广宁城和当初的沈阳城相仿,凶险异常,熊大人与王大人在守战问题上摇摆不定,早晚会酿成大祸,不如赶紧把儿子送走。

到时候哪怕城破,自己一人一马一枪,想要杀出去也简单许多。

相比起曹向丘未卜先知算出广宁城不保的结局,曹文诏则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了明军必有大败的结论,为此他就手下仅存的亲兵一分为二,一半让曹向丘带走,作为商队的护卫,一半交给亲兵把总曹格,让他把停留在广宁、宁远和锦州的亲兵家属全部转移到觉华岛。

不过他自己必须留在广宁城,他可是大明正牌的游击将军,要是临阵脱逃,那是要被问罪斩首的,当然,他也不怕,就像之前说的,只要有马有枪,人再多他也能冲出去。

“希望熊大人能力挽狂澜吧。”从内心讲,他还是希望朝廷能够守住广宁,这个只能依靠熊廷弼熊大人了,王大人是指望不上了,以明军现在的实力,能守住广宁就不错了,还想反攻辽沈,真是脑子被水冲了。

……

夜渐渐深了,被曹文诏讽刺脑袋进水的王化贞王大人坐在书房里,盯着手里的信纸,眉间的肌肤蜷缩成了一个川字。

王化贞能在三十五岁就做到广宁巡抚这个位置,除了自身有能力外,更重要的是上面有人赏识。

王化贞二十七岁进士及第,主持那届科举的正是当今首辅叶向高,王化贞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叶向高的弟子,算是根正苗红的东林党成员。

在万历帝驾崩后,东林党用尽一切手段,扶持泰昌帝与天启帝继位,这政治投机自然获得了巨大的回报,现在整个朝政基本都被东林党把持,像熊廷弼这种异端,如果不是因为辽东事关重大,加上天启帝青睐有加,怎么可能有出头之日,按照东林党吃独食的性格,极大概率会在家里种地种到死。

作为东林党的一员,王化贞自然也是受益者,本来按照东林党的规划,袁应泰为辽东经略,王化贞为辽东巡抚,袁应泰大王化贞二十岁,两个人只要合作默契,稳定住辽东局势,那等过个几年,就可以把袁应泰调回京师,升任兵部尚书,而王化贞则可以顺着袁大人的脚步,接任经略,过几年再接袁大人的班,去当兵部尚书,帮助东林党控制住兵部这个重要的部门。

结果熊廷弼被他们赶跑不到半年,王化贞都还来不及积攒功绩,升任辽东巡抚,袁应泰就把一切给搞砸了,现在情况就很麻烦,东林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相比起好大喜功的王化贞,很多东林党人更加倾向于熊廷弼掌控辽东局势,因此叶向高专门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爱徒王化贞,希望他好自为之。

什么叫好自为之?就是做出点成绩来,这样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不然大家更加愿意相信熊廷弼,毕竟珠玉在前,袁应泰这个破瓦片已经丢光了东林党人的脸,连带着王化贞也失去了大伙的信任,要不是他稳定了广宁的局势,说不定现在就已经被东林党人调回关内了。

现在广宁的兵权还在王化贞手上,王化贞是有能力做出一些功绩的,可王化贞不是蠢人,他清楚现在明军的情况,主动进攻很容易全局崩盘,只有龟缩防守才能稳固住现在的基本盘,为之后的反攻留下足够的资本。

可要是防守的话,那些朝中的大臣会怎么想?

王化贞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他在辽东做官以来,一直负责广宁卫的大小事宜,在东坪堡之战前,根本没和后金军队交过手,反而是西面的蒙古部落,他经常和他们打交道。

那些羸弱不堪的蒙古部落让他产生了北地外族不过如此的错觉,等到救援东坪堡时,他才突然发觉,袁应泰输,不是他无能,而是后金太过凶残。

相应的,能够防的努酋毫无脾气的熊廷弼,哪该是何等的强大!

自己应该怎么办?

王化贞看着桌面上的烛火,陷入了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