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绝底深渊 > 第三十六章 材料齐备

第三十六章 材料齐备

第二天一大早,山娃子刚睡醒,趴在自家栏杆上伸个了懒腰,迷迷糊糊中看到河边坐着一个人,仔细揉了揉眼睛才看清原来是小李管事,山娃子感觉很诧异,便冲着下面喊道:

“李兄!李兄是你吗”

待这人转过身来,果然是他,嘿,大早上的他这是想干嘛。听到山娃子声音,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嘿嘿,我昨天一夜没怎么睡着,老想来问你点事儿,可是又怕打扰你,就早点过来这边等你起来”

山娃子顺着楼梯下来,洗了把脸,漱了口水,心里觉得很纳闷:到底有什么事儿能折磨的一个盐商小管事儿睡不着觉呢,便开口问道:

“说吧,你有啥事找我?”

“这个,嘿嘿,其实就是你们村盖房子的事儿,是怎么盖成这样的,太好看了,我早起还问了汪叔,他没说,我就想着过来问问你,看看能不能教教我?”说完李二瞪着俩眼珠眼巴巴的望着山娃子,这副表情看的山娃子都没了主意,等了好一会儿,他仔细想了想说道:

“教给你并不是不行,但是你什么人现在我还确定不了,这样,我计划以后会在县城成立一个木匠铺,如果你一个月内表现可以,我到时候便请你过去当我们的大总管,负责铺子的事儿”

成立铺子的事儿不是山娃子随口说说,也不是随便打发小李的意思。这个想法是在盖房之前山娃子便想好的,自己的村子总要有些营生手段,不能光靠贩卖猎物吧,林子里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有关粗盐的营生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毕竟牵扯到官家利益,可能哪天就做不下去了,再说县城鱼龙混杂,不一定谁眼红使点小绊子自己可能都不好。

按先前的计划是精盐生意预计能干半年,到时候钱有了,想个法子给自己换一个进身之资,然后把秘方交给官府,正好一身轻。

“好!太好了,姚兄弟你放心,我这一个月一定好好干!”小李听到山娃子的承诺高兴坏了,拍着胸脯趾高气昂的保证道。

简单吃了些东西,小李五人便要回县城,两家铺子里的活还等着他们回去张罗呢?回去晚了,李掌柜肯定要骂人了。虽然李二想留在这里向山娃子学习,但条件不允许,而且从心里山娃子也不希望他留在这里,毕竟制盐的这一码事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起初把熬盐地点选在汪叔家附近,主要考虑到一方面汪叔在村子里威望高,之前快饿死的时候,还是靠汪瞎子组织人打猎捕鱼大家才有了一个主心骨,另一方面这个制作工艺对目前的山娃子乃至于村子都很重要,万一被有心之人一不小心套出来话,那所有的一切便都烟消云散,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送走了小李五人,汪叔分了工,汪婶领着村里的几个妇女进山采草药,村子人分辨草药的能力比山娃子强多了,这个时代并不是有个人感冒拉肚子还要跑到县城诊所的,小病小烧的都是跑到林子里挖点草药回家熬着喝。像之前山娃子从树上摔下来遍体鳞伤的模样,也都是汪叔他们带着人从林子里挖一些消炎止血的草药回来敷在伤口上。

这一次制作精盐,山娃子为了做到最好,准备中间加上蒲公英、车前子等消炎的草药在里面,每次从县城买回来的粗盐,里面夹杂的东西太多,村人吃了后,特别容易拉肚子,一连几天让人提不起来劲儿,如果精盐能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儿。

说干就干,给汪叔说了自己的想法后,村里人个个干劲十足,俩人负责收集棉花,拐子叔几人去砍柴,回来烧成木炭,这些东西在石寨村并不缺,虽说村子地处山区,棉花产量低,但每家每户逢年都会预留一些舍不得用,所以存货也不少。木炭就更不用说了,每家每户每天吃饭烧火的家伙都是木头,留下来的都是现成的。

把所有东西准备齐全之后,山娃子选了汪叔家后院的一个空地,背靠山岭,异常隐秘,又把上次熬草药的破锅在底部凿了几个洞,选取的材料便是木炭棉花,草药和棉布几种,最上面一层是棉布,紧挨棉布一层是消炎杀菌的草药,往下是棉花,为了怕精盐染上绿色,山娃子特意在最后又加上了一层木炭,每一层中间都用棉布铺垫,力求最大程度的过滤出最细的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