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74章 战还是不战

第74章 战还是不战

李肇无声无息地摸进了楚王府,被引入书房,他反身关上房门,把行礼都给忘了,即抢步上前,从怀中掏出帛书,递给司马玮,口中低声说道:“陛下密诏!”

尽管司马玮已经有所准备,接过诏书时,手还是微微有些发抖。展开一看,上面写道:“太宰、太保私谋废立,欲为伊、霍之事。楚王乃朕之至亲,可宣诏令淮南、长沙、成都诸王屯卫宫门,勒兵免太宰及太保之职。”

司马玮大喜,立即召来公孙宏、岐盛商议部署。

公孙宏和岐盛闻讯后自是十分雀跃,不过公孙宏看过诏书后,却有些狐疑,他对司马玮说:“既是诏书,为什么没有盖上皇帝之玺?大王最好能进宫复核一下,以免有误。”说完,看了李肇一眼。

李肇闻言,顿时很是着急,对司马玮说:“此刻宫门已闭,大王往返复核,一定会惊动内外之人,如果消息泄露出去,就有违陛下密诏本意。况且大王的心腹部众都在城外诸营;统率左右营的石崇、郭彰态度暧昧,万一变生肘腋,大王悔之何及!”

岐盛也附和道:“大王不必迟疑。只要有密诏在手,便可号令三军,到时候,擒得两个老傢伙,谁又能有什么办法奈何我们?”

公孙宏还想说什么,司马玮手一挥,说道:“李将军说得对。我们还要赶往城外军营,时间很紧,来不及复核了,先把两个老傢伙抓起来再说。”四个人骑上马,飞奔出城。

亲兵们早已披挂整齐,司马玮很是兴奋。他将亲兵分为两队,公孙宏、李肇带领一队,捉拿太宰司马亮;岐盛率领一队,捉拿太保卫瓘;自己亲自率领一支后卫部队,以备支援。同时命令城外各营严加戒备,不得走漏风声,违者以军法处置。

与大军一起出发的还有司马玮派出的传令兵,通告城内诸军,以及太宰、太保府僚属,说:“楚王奉诏督中外诸军,捉拿太宰和太保,官属一无所问;负隅者,军法从事;在京诸军,各自严加警备,有私自出兵者,以违诏治罪。”

守卫城门的右营军校已经得到了将军郭彰的密令,所以,三支队伍一路鼓噪着从平昌门开进了洛阳城。

在太宰府外例行巡视的左右督李龙,远远地看到一大队人马呐喊着向太宰府冲杀过来,急忙回到府中叫醒司马亮,说道:“大王,好像外面有变故,让我和张欢调集府中甲士出去拒战。”

司马亮莫名其妙地爬起身来,穿上衣服,出了屋,院子里张欢正指挥家丁们穿戴甲胄,准备厮杀,虽然紧紧张张,却没有丝毫慌乱。

司马亮爬上角楼,赫然看见外面街道上密密麻麻站着全副武装的兵士,脚一软,差点从上面掉下来。他颤着声冲下面喊道:“下面是什么人?何以夤夜兴兵?”

有个声音回答道:“楚王奉诏捉拿太宰,还请太宰出门一叙。”

司马亮羞愤交加,喊道:“孤劬劳为国,忠心无贰,日月昭昭,何至于刀兵相向?既然是奉诏行事,孤欲一睹诏书,虽死无恨。”

下面的那个声音冷冷地说:“诏书由楚王收存,岂能随意出示?我等奉令行事,不得不委屈太宰。太宰只需开门受缚,随我等解往殿中,自可问明原委。”

司马亮踌躇了一下,冲着院中的张欢喊道:“开门!”

长史刘准连忙给张欢使个眼色,张欢退到门口,指挥家丁操刀持盾,在墙边排开;李龙扶着司马亮下来,刘准迎了上去,说道:“大王,这伙人形迹可疑。既是奉诏捕拿,何须半夜兴兵?而且也未见到楚王本人。太宰乃是国家重臣,有朝野之望,行事又没有什么过失,怎么可能突然被废黜呢?”

司马亮徘徊了片刻,说道:“我看这个事也甚为蹊跷。李龙,你去看看那些兵士可曾熟识?”

李龙爬上墙头,往外看了一圈,回头说道:“不甚相识。不像是左右营兵,倒像是城外禁军。”

刘准低声喝道:“问一问统兵的人是谁?”

李龙吆喝了一声,外面有声音说是楚王府公孙长史。一个人从外面也爬上墙头,火把一照,刘准看看,的确是公孙宏无疑。

司马亮颓然地挥挥手,说道:“开门吧。”

刘准一把拉住刚要转身的李龙,低声对司马亮说:“楚王年少轻剽,一向对大王心怀不满。城外禁军是楚王部属,门外领兵之人又是楚府官吏,说是奉旨行事,又不出示诏书,此中必有奸谋!以小臣愚见,如果有人于其中矫诏兴兵,那么大王一旦踏出此门,便必然身陷不测,哪有机会上殿陈情。府中甲士数百,俊乂如林,大王遇之素厚,人人皆愿一战,岂能束手就擒、引颈就戮?”

(注:俊乂【jùnyì】,亦作“俊艾”,指才德出众的人。)

李龙也转回身,说道:“末将也愿拼死一战!”

这时候,府外的兵士已经纷纷爬上墙头,挥舞兵器,呐喊示威。张欢指挥府中甲兵持盾对峙,也不示弱。

司马亮逡巡良久,天已大亮,喟然长叹道:“孤何德何义,怎么能忍心连累这些人为我而死?公孙长史既然说奉诏只拿我一人,府中僚属一无所问,李龙、张欢,你们都放下武器,脱下甲胄,回房休息。我于国于民,赤胆忠心,你们尽可剖开而示于殿前。我倒要看看,国家怎么能无道到这个地步,无缘无故地残害忠良之臣!”说完,转回房间,换上朝服。

司马亮再一次出来的时候,公孙宏已经挥军冲进了院子,军士们挥舞刀剑逼退了院中仍然试图抵抗的家丁,然后一拥而上,用绳子绑了司马亮,带出了太宰府。

岐盛带着兵急匆匆地赶到卫瓘府第,却发现整个太保府安安静静。岐盛松了一口气,指挥众人将太保府围了起来,然后问谁愿意进去传旨意,营督荣晦自告奋勇前往。

荣晦带了两个士兵,一通大呼小叫敲开了门,“噌噌噌”就闯了进去。卫瓘被惊醒,听说有圣旨,连忙穿好衣服,来到院中,却只见三个军人凶神恶煞一般站在当中,不待询问,荣晦立刻大声宣旨:太保卫瓘,有不臣之迹,免官还第,府中官吏,一概不问。

这时候,僚属纷纷出来到院中,见到这个情景,主簿刘繇低声说:“明公身为台辅,岂有半夜被二三小卒拘拿之理?朝廷自有刑名,不会轻辱大臣。小臣看这个情形,必定是有小人矫诏生事,大人一旦跨出府门,必无生还之理。府中尚有甲士,唯大人之命是从。请先拒之,然后大人上奏朝廷,若确实有旨拿问,再就缚亦不为晚。”

帐下督太史猛也在旁边说:“这两个狂妄鼠辈,擒之不难。”

卫瓘很平静地说道:“自古大臣被诏下狱,很少能够保全性命。我看今天这架势,必欲取我性命。既然如此,又何必牵连众多无辜之人!你们不用多说,让他们进来吧。”

岐盛带了数十兵士鱼贯而入,进入院子后就散在四周警戒。岐盛冲着卫瓘一揖,然后侧身让出路来,说:“太保,走吧!”

卫瓘整整衣冠,昂然而出。

岐盛侧身悄悄对荣晦说:“这里交给你了。”说完就随着卫瓘出去了。

荣晦突然指挥军士,将同在府中的卫瓘的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也一并带走。临走时,还顺走了摆在桌子上的一个纯金如意和一个翡翠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