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44章 帝国接班人

第44章 帝国接班人

太康三年是司马炎做皇帝的第十七个年头。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刚刚过完年,几个侍中在含章殿南书房陪着司马炎聊天下棋。忽然,正在下棋的司马炎不经意地问对面的张华:“茂先,你说说看,把国家托付给谁,朕才比较放心一些?”

张华似乎早有准备,脱口就说:“要论品行才干,以及与陛下的亲疏关系,齐王应该是最合适的。”

司马炎面无表情,眼睛盯着棋盘,微微向坐在旁边的石崇侧了侧头,说道:“季伦,你意如何呢?”

石崇马上起身伏于一侧,说道:“齐王乃陛下胞弟,英俊挺拔,天下服其风采,目为‘贤王’;太子殿下,中人之资,攻取不足,不过守成则有余。二人皆堪其任,唯陛下圣虑所择。”

司马炎“嗯”了一声,继续专注下棋。

几天之后,还是在南书房,司马炎与五六个重臣一起批阅奏章。中书令荀勖看过一卷奏章后,启奏道:“幽州刺史上奏说,幽州鲜卑诸胡自从被卫征北殄灭之后,消停了好几年,最近又蠢蠢欲动,安北将军严洵也奏请朝廷增兵幽州,派遣大将重臣监军。”

司马炎想了一下,问道:“你说说派谁去比较合适?”

荀勖起身,伏于阶下,奏道:“侍中张华,久参帷幄,有知兵之名,素为陛下所亲信,才干资历,俱堪此任。”

司马炎扭头看看张华,说:“茂先,你意如何?”

张华立即起身,伏于阶下,答道:“微臣唯陛下之命。”

司马炎说了一声“好”,吩咐道:“荀勖,拟旨。着即以张华都督幽州诸军事,侍中、常侍如故。”

石崇内心懔然一惊。

金谷的别墅又盖好了几座。石崇把其中的一座送给了太尉贾充。四月份的时候,太尉贾充去世了。因为他唯一的儿子贾黎民早夭,所以为了继承人的事情,又折腾了好一阵子,最后由司马炎裁决,贾充爵位由其外孙韩谧继承。这事才告一段落。于是,韩谧改名叫贾谧,在贾充夫人郭槐的安排下,住进了金谷别墅。

天气渐渐转凉。留在建邺的那几十个侍婢以及红玥和绿珠被范江带到洛阳交给石崇。红玥能舞,绿珠善笛,石崇特意告假数日在家陪伴新人。

石崇正寻思着办一场酒会庆祝一番,王济的一名亲信家人敲开了别墅的门,告诉他王济有要事相商。石崇匆匆赶到王济家。一进书房,王济劈头就说:“季伦,事情不妙,要赶快把这个情况传播出去,不然就来不及了。”

石崇有点摸不着头脑,细问之下才知道,今天进宫的时候,碰到了中书令荀勖,荀勖不经意地透露陛下已经让中书拟诏,打算加封齐王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以汝南王为太尉,录尚书事;仆射山涛为司徒;尚书令卫瓘为司空。王济已经修好书信,打算先通知征东大将军王浑,镇南大将军杜预,督幽州军事张华,以及督关中军事陇西王司马泰,然后再联络朝中权贵一起上奏尽力阻止齐王离开京师。

(注:录尚书事,官名,汉昭帝初置时称“领尚书事”;汉章帝时,改称录尚书事;录尚书事并非独立的官职,常以它官兼任,表示权臣对尚书台事务的掌控。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就曾任录尚书事。魏晋时期,掌握实权的大臣往往都带“录尚书事”名号。)

石崇闻言也颇为吃惊,在屋子里踱了一会儿步,然后摇摇头说:“武子,不可莽撞。”

王济怔了怔,说:“这话什么意思?”

石崇停下来说道:“前些时候,张茂先被调往幽州,我就有些怀疑了。现在看来,陛下是打定主意要扶太子继位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让齐王去青州避避,未必不是上策。贤兄难道不记得了,诸葛孔明曾对公子刘琦说:‘在内者危,在外者安。’”

王济有点激愤地说:“现在不是个人安危的问题,是国家未来存亡的问题。太子资质,满朝文武,俱有耳闻。太子一旦当国,小人们就可以肆意妄为。你我就算焦头烂额,也补不上这天大的窟窿。”

石崇反倒很从容地坐下,又招呼王济也坐了下来,这才不紧不慢地说:“你刚才说得很对,这事关系到国家安危,个人利害应该置于其次。子张有言,‘士见危致命’。你我自然义不容辞。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陛下执意要托付后事给太子,而满朝大臣却上奏力保齐王,那么后果可能会害死齐王!”

王济听了这话,突然冒出些冷汗,说道:“难道要眼看着这偌大的国家交给一个白痴不成?”

石崇也是苦笑一声,说道:“天下之事,岂能事事如意?羊太傅曾说:‘天下之事,十件里有七八件都不如人意。’我们只能随机应变,尽力扶持。齐王贤明,所以为屑小所恶,只有韬光养晦,才能保得平安。我看就算太子继位,事情也不见得糟糕到什么地步。宗室里有齐王坐镇,朝廷里有你我一干人周旋,小人们胡作非为,也必定有所忌惮。更何况,我听说皇太子的儿子司马遹聪颖异常,也深得陛下钟爱,有望承继大统,这也是一件幸事啊!”

王济听到这话,眼睛里放出些光来,说道:“这孩子是后宫谢才人所生,我也听常山公主说起过。”

两人又密谈了一会,石崇便告辞了。王济也将写好的几封书信就着烛火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