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36章 御史的调查

第36章 御史的调查

押送孙皓的大队人马,还在收拾行装,石崇向王浑告了假,悄悄地离开建邺,奔城阳去了。

此时,那四艘装满吴宫财货的商船,正停在沂水边城阳义仓码头上。押船的是张象和他召集来的百十个族人和旧部。先一步赶回城阳的石季鹰,领着石崇的亲兵,已经将整个义仓区域警戒起来。

张象带着人将藤条箱尽数搬入仓库中,码放整齐,然后就开着船回去了。

石崇赶回城阳后,连家都没有顾上回,就直接找到田姓富商,半威胁半利诱,买下了他那座城外别墅。然后带了几个家中仆役,将别墅内所有房间的摆设装饰,清理一空。随后的几天,石崇稍加整理之后,留下了整整两仓库财货,而将其余的藤条箱,全部搬运到别墅的房间里。

又花了一天时间处理了一些紧要公务,石崇叫上两个小厮,从别墅里抬出五六只木箱,装上马车,出了北门,直接就奔洛阳去了。

建春门里的司徒府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石崇熟门熟路地看着马车进了家门,然后吩咐小厮,将木箱抬入自己房中;这才去见过诸位嫡母庶母、兄弟子侄,不免一番欣喜庆贺。

尽管孙皓还在押解的路上,洛京的政要已经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受降仪式了。石崇也不失时机地以受安东将军王浑委托之名,遍拜洛中权贵,并奉上一份薄礼。

侍中张华得到了一尾延陵季子所制的古琴。

中书令荀勖得到一个古银尺,上有金文。

太尉贾充得到一柄越王勾践所铸的龙纹古剑。

吏部尚书山涛得到一函先秦古简。

左卫将军冯紞笑纳了两颗硕大的明珠。

(注:延陵季子,本名“季札”,古代贤人;他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相传,他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于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其墓葬于江阴申浦,墓前有传说为孔子所书的十字篆文碑,碑文是“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史称十字碑。石崇这几件礼物送的很讲究:张华、荀勖和山涛都是文人,因此送的都是文人喜好之物;而且依据各人官职,礼物的贵重程度有所区别;太尉贾充管理全国武装力量,所以送给他价值不菲的古剑;冯紞为皇帝亲信,又是一介俗人,故厚赠珠宝。)

闲谈的时候,王济调侃说:“季伦,这几天你遍拜权要,馈赠厚礼,是不是嫌我父为你请的封赏太薄啊?”

石崇苦笑一下,很认真地说:“这些人终日在陛下左右,三言两语,成事固然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馈送财物,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不要从中作梗,哪能指望他们帮上什么忙呢?”

黄沙御史高光先一步赶回洛阳。未及梳洗,即叩宫求见,被内侍直接带进含章殿密室。高光行过礼后,坐在右侧。刚坐定,就开口道:“陛下,臣奉旨勘验江南,关于吴宫宝货的踪迹,臣之情报,颇为混淆。臣查看宫中,确有劫掠焚毁之痕迹,廊柱墙壁有刀剑之痕,地上有散落的钱币货物。吴内府监侍诉称,晚上有数百溃兵抢劫烧杀,祸及全城。不过,吴宫内库宝货山积,数百军士烧杀之余,如何可以搬空所有财物?况且,溃兵出宫即四散,也不可能随身携带大量财物。故尔此说殊为可疑。”

高光顿了一下。司马炎赞许地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高光。高光平稳了一下呼吸,又接着道:“吴宫有内侍说,在大军进城之前,看到吴少府岑昏带着人,夤夜偷偷从府库往外搬运财物,有军队协助警戒,一直运到江边,似乎装上了战船,之后便不知所踪了。臣欲进一步核实,不料少府岑昏,于孙皓投降之际,忽被一众宫内侍卫斩杀。其余参与军士,业已逃散殆尽。臣访得数人,皆不得其要。不过,岑昏窃宝一事理应属实,只是不知其所窃之物有多少,以及最终去了何处。”

司马炎抬头,挺了挺腰,并没有打断高光。高光接着说:“臣访得吴郎将孔摅,大军受降之前,在吴游击将军张象营中任职。孔摅说起,王濬刚抵达秣陵关的时候,孙皓曾去石头城军营视察,检阅水陆两军。有数百勇士挥刀跳跃大喊:‘愿为陛下决一死战!’孙皓看来是大喜过望,下令尽出财物赏军。孔摅也分得一些钱,不过,军士们拿了钱后,有人在军中传言说:‘晋军三十多万,已经从三面包围了建邺,现在逃命还来得及。’于是水陆各军一夜之间溃逃一空。臣细访之下,也觉蹊跷,吴军水陆数万将士,珍宝不大可能赏及士卒。钱财可能赏赐一空,宝物应该留存,不大可能使得府库空空如也。”

(注:摅【shū】有表达、腾跃两层意思,此处用为人名。)

司马炎面无表情,一面听着,目光一面扫视着坐在左侧的张华和冯紞,这二人也是一脸凝重。

高光稍稍停顿了一下,偷眼看了看司马炎,这才又继续说道:“这最后就是,三月壬寅之后,长江水面已为王濬水军所封锁,如果吴宫珍宝流入水路,则必为王濬所获。癸卯,淮南大军渡江,之后便迅速控制建邺诸要道,封宫室、核府库,如果珍宝未流出吴宫,则必定为王浑所掠。以臣之愚见……”高光看了看对面的张华、冯紞,清了清嗓子,说道,“此事牵涉颇深,若想弄清来龙去脉,恐怕需要立即拘捕一批益州、淮南将校,下黄沙狱,严加讯问,方可厘清。此事体大,还需陛下断自宸衷。”

(注:宸衷【g】谓皇帝的心意。)

司马炎盯着阶下,半晌没有说话,然后扬了扬头,看着张华问道:“茂先意下如何?”

张华立即起身,伏于阶下,说道:“高御史采细探微,可以说是非常尽心尽力了;不过,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件事依然是含混不清。数十万将士,浴血数月,为陛下平定江东,混一华夏;刚刚奏凯,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就大肆拘拿立功将校,臣恐流言飞语,骇动军心,酿成祸乱,臣恳请陛下三思。”

司马炎又看着冯紞,说道:“你说呢?”

冯紞一脸严肃,说道:“陛下,张侍中所言不可不慎。不过,如果吴宫珍宝确为两军所掠,则王濬、王浑就有欺君之嫌。臣意以为,可着高御史继续访查,一旦有确凿证据,即行拘拿涉事之人。”

高光闻言,有些无奈地说:“陛下,臣已暗查一月有余,此事若不尽早缉拿嫌疑之人,恐怕拖延日久,证据湮灭,就很难查清楚了。”

司马炎低头不语,张华开口道:“淮南、益州大军中亦不乏宿将老臣,陛下何不将他们召来询问?或许能有些收获。”

司马炎抬起头来,眼睛里有了些光彩,问道:“茂先可有人选?”

张华奏道:“故司徒乐陵武公石苞之子石崇,现在效力于淮南军中,为安东将军府参军,有廉干之名,可备陛下垂询。”

司马炎点点头,说道:“嗯,容朕再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