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32章 龙骧收残局

第32章 龙骧收残局

岑昏拿了金牌,回到府上,便径直奔西厢房去了。推门进去,石崇正在屋子里踱步。岑昏把情况简要的一说,石崇击掌而笑,说道:“岑大人,事不宜迟,我们这就行动。”

四艘大商船就泊在了江边,几十辆大车也早就准备好了,停放在军营里。石崇点出了自己带来的二百亲兵,又从张象军营里挑了二百来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把这些人混编起来,分成三组:一组在内府搬运,一组在商船上搬运,一组负责驾车。一切准备就绪,岑昏和石崇就带着人分头行动。

内府建在太初宫边上,有自己的院门,平时由禁军士兵看守。对于内府的财货,孙皓一向非常留意。所有财货都由内侍分门别类,装入藤条箱中,加上封识,然后存入仓库。

岑昏悄悄的带着人和车到了内府门口,出示金牌后,就命令校尉逐一打开仓库,一个接一个地搬空里边的箱子。天快亮的时候,岑昏叫停行动,带着人和车回到军营休息。到第三天晚上,内府里的藤条箱全部被搬上了商船。

派出去的最后一名探子回来报告说,王濬的水军已经过了柴桑,这会儿应该到了三山镇。王浑听了没有任何表情,让探子下去休息了。第二天,派往三山镇的信使就回来了,带来了一封王濬的信件。

信中说: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王濬拜上安东将军麾下,深感将军之厚意,实欲前来拜见。无奈士气高昂,西风浩荡,千帆竞进,难以阻挡,望将军体察愚衷,即刻南下,会师于秣陵。

王浑一拳砸在桌子上,恨恨地说:“被这小子耍了!”

站在建业宫的高台上,已经能清清楚楚的望见远处江面上林立的战船,以及楼船上飘扬的晋军旗帜。孙皓心神不宁地在建业宫里踱来踱去。派去监军的内侍急匆匆地赶回宫里,伏倒在地,气喘吁吁;孙皓急急问道:“战况怎么样了?”

内侍喘息稍定,带着哭腔,说道:“陛下,昨天夜里,有人在张将军和陶将军的营寨里,散布谣言,动摇军心;今天一早,营寨军士全部逃散一空,小奴该死,陛下饶命!”

孙皓不甘心地问道:“张象和陶浚呢?”

内侍答:“恐怕已经投降去了。”

孙皓颓然瘫倒。内侍伏在地上也不敢动。半晌,孙皓回过神来,对内侍说:“你去,召集大臣,朝会!”

内侍连忙爬起,躬身退出。

半个时辰的光景,官员们零零散散来了十几个,参拜毕,分列两边。孙皓看着阶下萎靡不振的大臣们,鼻子有些酸楚,他摆摆手,有些哽咽地说:“局势看来已经无可挽回了,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大晋能够平定四海,自有天命所在。改朝换代之后,你们要善事新朝,不要让人看不起我们江东士人。”

阶下一片啜泣之声。光禄勋薛莹出列奏道:“陛下,建业周围共有三支晋军;以臣愚见,既已决策投降,不如修书三份,各自送达;以免哪支军队以此为借口,而纵兵掳掠。”

(注:光禄勋,官名,九卿之一,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后逐渐演变为总领宫内事务。前文有注。)

孙皓看看左右,中书令胡冲出列附合。孙皓也就点点头说:“也好,修书一事,就交给你们两个吧。散朝!”

孙皓端坐在建业宫内,一下子变得很安详。内侍匆匆进来报告说,晋军已经开进了石头城。孙皓霍地站了起来,吩咐殿中侍卫们说:“该走了!”

侍卫们站在原地,并没有行动的意思。孙皓有点诧异,问道:“你们,这是……”

侍卫们纷纷跪倒在地,领头的鼓起勇气说:“近些日子,守卫建邺诸军接连逃散,陛下可知为何?”

“你说为何?”

“就是因为岑昏这个小人,蛊惑圣听,劳民伤财。”

“那你们想怎么样?”

众人都伏地不言。孙皓踌躇了一会儿,咬咬牙说道:“你们想干啥就干啥吧。”

众人这才起身,几个侍卫立刻抽刀奔了出去。

王濬的大营外,缓缓走来一大群人,全部一袭黑衣,中间还有人抬着一副棺材,最前面一个中年人,身材偏胖,脖子上套着绳子,双手反绑在身后,面无表情。

已经接到降表的王濬,早已等候在营门之外。等到来人靠近,王濬立即迎上前去,亲手解开孙皓身上的绳索;并喝令将棺木抬到旁边的一块空地上,点起一把火烧了,又顺手将绳索扔进火里;这才回头,叫来几个亲兵,要他们将孙皓和几个近侍安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军帐里。随孙皓前来的其他内侍和大臣,一起跪倒在地,行过大礼之后,便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