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司马长戈名士剑 > 第27章 进击的吴主

第27章 进击的吴主

建业宫南书房内,孙皓烦躁地踱着步。阶下,岑昏刚刚把荆、扬二州目前的局面简要地汇报了一下。孙皓猛的停下来,问道:“武昌还可以撑多久?”

岑昏迟疑了一下说:“这个不好说……”

孙皓瞪了他一眼。

岑昏连忙匍匐在地,回应道:“如果不立即救援,恐怕危在旦夕。”

孙皓“哼”了一声,骂道:“都是一群废物!陶浚现在在哪里?”

“在柴桑。”岑昏应道。

“让陶浚立即增援武昌。”孙皓咬咬牙,说道。

“老臣遵旨。告退。”岑昏行完礼,起身退下。

孙皓又踱了一会儿步,转头吩咐内侍道:“传召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左将军诸葛靓。”

不一会儿,三人就到了,行过礼,于阶下左首坐定。孙皓冷冷地看着眼前这三人,尽量语气和缓地说:“江陵可能已经失陷,武昌已经被围,淮南大军逼近牛渚。三位有什么高见,可以解救国难?”

张悌闻言,老泪纵横。孙震和诸葛靓都默然不语。孙皓有点不耐烦了,正想发作,大将军孙震忽然离席,跪在阶下,回奏道:“陛下不必忧虑,都下精锐,尚有数万之众。主忧臣辱,臣等愿率麾下精兵,开赴牛渚,伺机进退。”

孙皓脸色和缓了不少,语气也温和了一些,说道:“卿等可即刻点兵出发,所需军辎可自行调发,不必关白。张悌为大都督,孙震、诸葛靓副之。”张悌止住涕泣,与二人一起拜谢退出。

(注:关白,意为陈述、禀告。该词经遣唐使引入日本,后成为日本官职名称,是辅助成年天皇总理朝政的重要职位,相当于宰相。)

半个月后,张悌率领三万吴军抵达牛渚,准备挥师北上。帐下猛将丹阳太守沈莹左思右想,深觉不妥,夤夜面见张悌,试图加以劝阻道:“淮南晋军,都是百战之余,兵精士悍,难以为敌。我军一向以水战为长,现在舍舟登岸,实在是下策中的下策。我部应当屯住牛渚,以逸待劳,等到上游晋军顺流而下,再于牛渚附近觅一战机,将其歼灭。一旦晋军水军覆灭,江北陆军必定胆寒,自然无力南下,则建邺就可以保住了。”

张悌长叹一口气,说道:“沈太守想到的这些,我们都已经讨论过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国破家亡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我军屯驻牛渚,坐待敌军,到时候晋军水陆俱进,南北夹击,我军哪有什么胜算?反倒不如趁现在士气犹胜,全师北渡,寻敌主力,决一死战,万一战胜,可乘胜鼓气,与敌之水军决战江中,这样可能还有一线生机。”

沈莹也长叹一声,跺跺脚,告辞而去。

太康元年三月初,吴军全部渡过长江,诸葛靓率前锋进抵杨荷。在皖城的淮南军大本营里,扬州刺史周浚急急忙忙闯进军府,对王浑说:“前线探报说,吴军主力已渡江北上,前锋直趋杨荷。杨荷只有五千守军,恐怕难以抵挡,我们还是赶快增援吧!”

王浑正在批阅文件,听完后,头都没有抬,缓缓地说:“说说看,怎么个增援法?”

周浚一揖道:“末将愿率一万精兵,解杨荷之围。”

王浑抬起头来,面无表情地说:“老夫正欲诱敌北上,聚而歼之。若派大军前去杨荷解围,胜则敌退,败则敌乘胜逐北,置我大军于危地。杨荷孤城,得失无关大局;周刺史无需多虑。”

周浚失声道:“那杨荷守军……”

王浑冷冷地说:“兵者,凶事也。军人自当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乃分内之事。况且吴军在杨荷有所消耗,也有利于我军将来的围歼计划。”他俯下身来,压低声音接着说,“周刺史,请回吧。好好做做准备,将来围歼这股吴军,就由你来指挥。”

周浚木然地行过礼,转身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