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武侠小说 > 晓夜残殇 > 思路清周错论法

思路清周错论法

御书房,一人讲,一人沉思,一人轻轻的攒着手中一黑一白两枚棋子。不知道的人,一定会认为这是一副平平淡淡的士子研习,就算是看见了姜氏皇帝那身明灿灿的龙袍也会认为这是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周错一边走,一边说姜皇你想要确立君臣的地位,规定上下的等级,使父子之间讲礼义,六亲之间守尊卑,这不是上天的规定,而是人为设立的。

人们所以设立这些规矩,是因为不设立就不能建立社会的正常秩序,不建立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治理社会,社会就会垮掉。这本来没有任何过错,可是你太过急于心切了,本该徐徐图之的谋划,你却急于求成,想要为太子铺路。

姜氏祖帝也曾说过:“礼义廉耻,这是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不确立,国家便要灭亡。”

假如姜氏祖帝是个愚昧无知的人也就算了,如果他稍微懂得治理国家的大体,怎么会不为不讲礼义廉耻而寒心呢!

如果姜氏王朝抛弃礼义廉耻,所以君臣之间关系混乱,六亲之间互相残杀,奸佞之人到处作乱,天下百姓都不顺从朝廷,姜氏王朝如果是众叛离朝廷,恐怕用不了多少年,国家便被灭亡。

如今礼义廉耻还没有完备,所以邪恶之人侥幸得势,而民众心存疑惑,现在就确立根本制度,使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上下各有等级,使父子六亲各自得到他们应有的地位,使奸佞之人无法侥幸得志,使群臣忠信、君主信任臣子!这样的不只是需要一个明君,还需要一群有骨气的文人,更需要一套严厉的法律制度?在这套制度下,哪怕是皇帝犯法也同样治罪,纵使是皇帝也需要有人制衡。

可是这样的制度,姜氏王朝能接受吗,有些话翰生谋士说不得。周家周错说不得,可是临死的周错说的,此刻周错,满面涨红。

他唾沫横飞,继续说道,这一制度一旦确立,世世代代长享太平,后代君主有了可以遵循的治国法度。如果不确立根本制度,这就像横渡江河却没有锚绳和船桨一样,行船到江河中心遇到风波,就一定会翻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不知道姜皇可曾听说过,一双履即使新鲜,也不能放在枕头上,帽子即使破旧,也不能用作鞋垫。

试问如果一个人曾经担任过高级职务,姜皇也曾经对他以礼相待,官吏和百姓曾经对他俯地叩首表示敬畏,可如今他有了过失,姜皇下令免去他的官职是可以的,叫他告老还乡是可以的,叫他自杀是可以的,杀了他也是可以的,这是现在那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姜氏祖帝曾经说过,这样的事,如果让人用绳子把他捆绑起来,押送到管理刑徒的官府,罚他做官府的刑徒,主管刑徒的小吏可以对他责骂笞打,这些恐怕就都是不应该让百姓见到的。

如果卑贱的人都知道达官贵人一旦犯罪被处刑,卑贱的人也可以对他进行凌辱,这对于姜氏王朝训练天下百姓遵守礼义,不利于提倡尊重高官、优待显贵的。

姜氏王朝曾经以礼相待的、百姓曾经以为荣耀的官员,死了便死了,卑贱的人怎么可以如此?

这就是姜国的治国之道?

而我的策略就是安抚镇云,使镇云可以放心的镇守西北,保证匈奴不侵犯姜氏,试想一下如果没那三十万镇云铁骑,恐怕面对匈奴首当其冲的就是你姜氏王朝,如若没有镇云等待你们的是什么?

是被火焚殆尽。所以我说要安抚镇云,让秦云成为姜氏王朝的最有利的盟军。现在除了匈奴其他大州,有哪一个敢威胁姜国?

至于内部,姜氏需要整顿内政,变革法制,更改祖令,如果这些姜皇能做到,那么细节自会有翰生谋士,为你解决。

我估计,我说到这里,虽然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但是既然表露出我的想法,那我就得说下去。不论你会不会杀我,我只是不想对不起,我这一身所学,此时文弱的周错,站在御书房门前,打开房门,大声说道,我要让天下知道,周家的读书人不是那迂腐的书生。

我嘴里的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就必须要做到,法律既出,虽是天子莫敢违之

就比如“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虽然是天子王侯也不能违背,此之为“法”。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从立功的方向,来扩充姜氏的军队,并且能够保证姜氏军队的战斗力,如此才能为打下九州,做出军队基础。

我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就像是现在在姜国的商旅上的那些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我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但是,民可治,却是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而不是以你那所谓的君主受命于天,来威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