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竹木飘香 > 第六十七章

兄妹终于相认。尽管场面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激动而热烈,但文翰还是被母亲和亲大舅那深情的一抱而感动了。亲大舅徐宝钢想念这个失散的亲妹妹将近50年,而母亲虽然才刚刚知道这个消息。但血脉亲情,即使时间再长也无法阻挡他们嫡亲相认。

认亲成功,徐宝钢才想起站在妹妹身旁的文翰。他问文母:“这位年轻人是?”文母拉过文翰高兴地对大哥徐宝钢说道:“大哥,这是你老外甥,叫文翰。以前是老师,现在是记者了。你还有个大外甥叫文学,前年考上军校,现在已经是军官了。”文母介绍完之后,文翰才伸出双手握住大舅的手微笑地说道:“大舅,您好,我叫文翰。”

文翰礼貌地自我介绍,自然而稳重,给徐宝钢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拉着文翰的手满意地说道:“好,一表人才,有出息。”他把文翰让到椅子上做好,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对文母说道:“妹妹,你把孩子们教育得这么成功,很了不起啊。”

得到了大哥的夸奖,文母却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没太多的文化。我就是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供他们念书。好在他们的书总算没百念。我也就这么点儿的能水了。”徐宝钢说道:“在农村,你能供孩子们读书,就说明你很有远见。大哥也得佩服你啊。”司机小周敲门进来说道:“局长,要下班了,晚上,怎么安排?我送您。”徐宝刚看了看表说道:“没有什么安排,晚上我回家吃饭。”“好的,局长,我在楼下等您。”小周说完就退了出去。

徐宝刚拿起把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之后说道:“我一会儿回家吃饭,你多做几个菜,有客人。”他撂下电话对文母说道:“走,咱们回家。”

文母第一次坐上了小轿车,感觉美滋滋的,心想:“还是当官好啊,坐小轿车的感觉真带劲儿。”不到十分钟,她们就来到大哥家的楼下。徐宝刚家住在三楼。他们走进了房间之后,徐宝刚拉着文母、文翰对妻子介绍道:“这就是我那个失散多年的妹妹,今天我们才相认。这是外甥。”他又对文母介绍道:“这是你嫂子。”文母说道:“嫂子,你好啊,我叫徐舒兰。”文翰也连忙打招呼:“舅妈好,我叫文翰。”文翰的舅妈一听是这层关系,也感到很惊奇。她急忙把文母她让到了客厅,然后抱歉地说道:“你们先休息一会,饭马上就好。”说完就到厨房里忙去了。

大舅也跟着去了厨房,大约半个小时,6个菜都摆上饭桌。舅妈说道:“他大舅电话打得有点晚,也没来得及准备什么。”文母说道:“嫂子,做了这么多菜还说没准备什么,这够多了。”徐宝钢说道:“他大姑,你们都饿了吧,快吃饭吧。”大家坐在饭桌前开始吃饭。文翰的舅妈对徐宝钢说道:“他大姑和你长得真像。”徐宝钢说道:“确实像,尤其像我妈。他大姑,现在家里怎么样,都好吧?”文母说道:“以前日子挺苦的,现在好了。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又参加了工作,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文翰说,等明年开春还要把家搬到城里。那时就更好了,我也可以到城里享享福了。”文母顺便又把家里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一下。

徐宝刚似乎有些感慨地说道:“好啊,看来你们的生活过得很不错,咱爹咱妈要是泉下有知,他也就放心了。”文母问道:“他们二老什么时候过世的?你们现在有几个兄妹啊?”徐宝刚说道:“你被送走以后,咱妈又生了5个儿子,三个闺女。只有我当兵转业后在城里工作,其他的弟妹都在农村。如今他们二老去世已经十多年了。”

此时文母的心里不知为何突然难受起来。看来自己的亲爹亲妈并不是没有能力来养活她,这更加说明自己的命好苦啊。文翰看见母亲的眼里又闪动着泪花,他连忙对母亲说道:“妈,过去的事就别想了,您现在过得不是挺好嘛。”徐宝钢说道:“外甥说得对,虽然爹把你送人了但毕竟都已经过去了。我也知道你受了很多苦。爹生前很后悔做了这件事。而且你把孩子教育得都很成功,这也叫因祸得福吧。”

经大哥这么一说,文母就不伤心了。她问道:“嫂子,孩子们都做什么工作啊?”文翰的舅妈说道:“我们就两个孩子,儿子叫徐亮,在法院开车。女儿叫徐华在医院当护士。他们都成家了,自己单过。等他们放假时我让他们过来看你。”文母说道:“好啊,都有稳定工作。”徐宝钢说道:“徐亮出差了,大约一周以后能回来。小华今天是夜班,后天可能有时间。”文母急忙说道:“嫂子,不用孩子们来看我,他们都挺忙的。不要打搅他们了。”

徐宝钢问文翰:“外甥,你在什么单位当记者?”文翰简单地把单位的情况介绍了一下,不过他并没有讲太多。徐宝钢点点头说道:“新闻记者是个好职业,很受人尊重。好好干,有前途。”文翰点了点头:“大舅说得是,我会努力的。”徐宝钢转过身又问文母:“他大姑,刚才听你说要搬家,你们准备往哪般?”文翰说道:“具体往哪里搬,我还没有定下来。正在考察。”徐宝钢想了想说道:“如果可以的话,能否考虑一下搬到我们这里。这离省城近,过江就是。听说松滨市要向江北扩展,可能不久的将来,兰河市将变成松滨市的一个区了。到那时这里就有发展了。”

大舅徐宝钢的建议非常有道理,文翰马上说道:“如果真像大舅所说的那样,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行,大舅,那就请您多费心了,如果有好地点,请您就告诉我。如果我们家搬到这里,到时候,我妈就能天天看到您了。”文母一听大哥让她们把家搬到这里,高兴地说道:“太好了,大哥,我同意把家搬往这里。”文翰的舅妈突然说道:“光顾着说话了,也没给外甥拿酒喝。”徐宝钢也想起来了说道:“怎么把外甥喝酒这事儿忘了。”文翰急忙摆着手说道:“舅妈、大舅,我不会喝酒。真的不会,请你们千万别这么客气。”

文母和亲大哥顺利相认。大舅徐宝钢虽然没有表现出高高在上,也和母亲相认了,但文翰并没有感到亲舅甥之间的那种亲切和向往。他总觉得有一种陌生感。特别是舅妈,虽然很热情,但文翰就是感觉不那么真实。这可能就是时间久远造成的吧。当大舅徐宝钢主动说出让他们把家搬到这里的话时,文翰才觉得和他们的距离有所拉近。其实,对于母亲认亲这件事,文翰的目的根本不在于这个亲舅舅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况且他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他对每件事情的处理都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因此,让母亲了却一份心愿,让她过得更快乐,这就是文翰带领母亲认亲的唯一目的。

当大舅为他搬家提出了参考意见时,文翰感到有点意外的同时,也想到自己是不是多虑了?但不管怎么说,这趟“认亲之旅”,他们还是有所收获。文翰和母亲在大舅徐宝钢家只住了一夜。因为徐宝刚太忙了,文母也不想太打扰他们。第二天中午,徐宝钢特意在饭店招待了他们,文翰和大舅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后,就带着母亲过江去了二姐文芳家里住了两天。

文父和木梓得知文母和自己的亲大哥顺利相认,也都为文母感到高兴。更令文翰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舅徐宝钢竟然带着礼物在文母回家后不久主动开车来看望他的妹妹。亲哥哥的到来给足了文母一家天大的面子。要知道,徐宝钢可是反贪局局长,这在农村人的眼里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官儿。文母为此高兴得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徐宝钢在妹妹家吃了一顿饭就返回去了。临走时,文母把自家生产的土豆、粉条、笨鸡蛋和各种干菜给哥哥拿了不少。文父又特意杀了两只大鹅给大舅哥带上。

反贪局局长来认亲妹妹,在村里又成为了特大新闻。有人羡慕地说:“这回老文家可不得了了,人家俩儿子一个是记者,一个是军官,这次又来一个当反贪局局长的亲大哥,看以后谁还敢欺负人家。”听了这样的议论,文母自然从心里到外感到自豪无比。

送走了大舅徐宝钢,文家好几天都沉浸在令人羡慕的喜庆气氛中。但是,文翰并没有像母亲她们那样陶醉其中,他内心最挂念的还是他们与报社合作的事。又过去两周了,这件事也应该有消息了。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正当文翰焦急等待信息的时候,章一鸣来信了。文翰马上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此时,他真有点迫不及待了。他撕开了信封,拿出了信件。章一鸣在信上就写了两句话:“老哥,我们与报社的合作没有成功。原因是报社的上级主管部门不允许广告部外包给个人经营”。这两句话就像利剑发出的寒光一样在文翰的面前显得那样刺眼和冷酷。一种“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凄凉感觉瞬间向他袭来。

文翰默默地把信件放在了抽屉里。他从衣柜里拿出一个枕头,躺在炕上沉思起来。其实在文翰的心里,他特别期盼这次与报社合作能够成功。因为这次合作是他认为到目前为止相当难得的一次机会。而且这次机会绝不亚于他第一次参加记者招聘会。如果这次合作成功了,他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记者。哪怕是从广告业务员做起,他也愿意,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况且,他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基础和实践。然而事与愿违,你越是想做成一件事情,并为此花费了很大精力,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结果就是不能如愿。或许是他太在乎这件事了,所以他才有会了今天这么大的失落感。难道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吗?难道自己在新闻记者这个领域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文翰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自从认了亲,文母又恢复了往日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亲大哥主动来探望以后,文母更愿意走出家门和街坊邻居唠唠“闲嗑”。文父在冬闲的时候一般都会做些编筐编篓的活计。虽然有了搬家的想法,但这件事情还没有落到实处。所以,文父依然重复着过去的“故事”。婆婆带着丽珊出去散心了。木梓和女儿静姝就在文母的房间里看电视。等到她看完了一集电视剧时,发现静姝靠在自己的身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