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竹木飘香 > 第四十六章

初夏时节,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宛若一位含苞待放的仙子,在经过春的洗礼后,终于要将她青春靓丽的最美好一面展示给世人。

文翰、章一鸣和李站长、小江一行首先来到“举世闻名”的西子湖畔。西湖沿岸栽满了一株株杭州市花桂花和一株株枫树,在湖光与山色中显得格外美丽妖娆。湖边的片片荷叶,像撑开的张张绿伞。袅娜盛开的荷花、刚刚露出水面拨开硕大的荷叶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荷花苞蕾,为美丽风雅的西子湖凭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清新的空气,泥土的芳香,每一段水路、每一个景点都让文翰陶醉不已。有人说,西湖之景,让人不知不觉以沉醉其中,到处是美景,到处是画卷。人总羡慕别人是画中之物,其不知此时自己也是画中之人。正像杨万里说的“岸上湖中各自奇,山殇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船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

在雷阳夕照的映衬下,这座拥有数万年历史风韵,传颂着“千年等一回”的雷峰宝塔,让文翰若隐若现地看到:西子湖畔,细雨绵绵,许仙和白娘子撑起那把游伞。他们在断桥上巧遇,在碧波里泛舟,在柳荫下私语;但是今天,“红楼交颈春无限,血色灵芝度劫难”的鸾凤和鸣早已成为爱情绝响。

在岳王庙前,“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仰天长啸,让“守土戍边,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的家国大义之举再次感染了前来瞻仰岳飞这位千古一帅的所有游人。

游完了西湖十景和灵隐寺,大家虽然感觉很疲惫,但仍然游兴未尽。此时,天色已晚,李站长又带领文翰他们品尝了杭州饭店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西湖醋鱼”。这道色泽红亮,带有蟹味的鱼肉嫩美,酸甜可口,别具特色的江南风味让这些来自中国北方的初到之客,更是流连忘返。

在杭州站的第一个工作日,文翰和章一鸣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采编工作中。通过调查摸底,革命路所辐射到的企业确实不少,但在落实具体的采编计划当中,文翰明显感到了一些压力。本来这里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来讲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杭州市作为发展龙头,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企业在这里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在采访中,他们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对于编书这种宣传方式已经厌倦了。原因是太多太多的编辑部采编人员就像迫击炮一样一浪接一浪地向他们袭来。不仅令这些企业应接不暇,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尤其是他们参与宣传之后,企业得到的宣传效果就是几百本图书。至于编辑部承诺的其他宣传方式根本没有兑现。在这种情况下,不借助一些外力,要想让企业参与这种宣传活动恐怕非常困难。

当然,在之前文翰他们总结出来的“先采访,后定稿,再商量”的做法还是很受企业认可的。特别是在关键时拿出免费宣传的“蛋糕”,有些企业还是最终参与了宣传活动。但平心而论,这次

杭州之行,并没有像他们在滨江市开展得那样顺利,他们在这里吃到的闭门羹和受到的冷接待并不少。特别是有的企业负责人在接待他们时,由于以前参与这种活动之后有了上当受骗的感觉,但又找不到那些编书的人。所以,就把火气撒到了文翰和章一鸣的身上,有时候,让双方感到非常的尴尬。为了破解这种尴尬的局面,文翰也不得不在现场与企业老总展开了有理有据的唇枪舌战,直至他们的态度变得友好起来。即使他们不参与活动,双方也能做到体面地握手希望下次再见。

在杭州站实际采编工作中,这种情况曾多次出现,以至于在文翰身上出现了章一鸣看来绝对是一个标志性的动作。就是在文翰和企业领导谈话过程中,如果对方表现出了不友好的态度,文翰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坐着的椅子往前挪一挪。坐在文翰后面负责记录的章一鸣马上断定,文翰又要主动出击了。这时,他就用手扯一扯文翰的衣角,示意他要冷静,别冲动,不要把局面闹得不可收拾。其实,往往在这个时候,文翰就已经想好了怎么把局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但章一鸣有时还是不放心,他们俩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互动。

在采访一个规模不算大的企业时,企业老板王总把他们迎进办公室。互赠名片之后,王总很客气,亲自给他们倒茶,然后就坐在了文翰的对面。一般的企业老板都会回坐到自己的老板椅子上接受采访。文翰和章一鸣对王总的“平易近人”当然都感到很亲切。采访进行得很顺利。文翰按照采访提纲把他所有要了解的具体情况都掌握了,然后告诉王总,明天上午就把新闻稿件送来让他审阅定稿。这时,王总突然问了一句:“稿件在什么媒体上刊发?”本来文翰还是像以往一样等待老总定稿之后,再谈版面的事儿,没想到这位老总主动出击了。文翰想了想顺势就把丛书

浙江卷的编撰计划书拿出来,并向他详细地介绍编撰这部丛书的重大现实意义。

令文翰没想到是,他刚说了几句,这位王总突然站了起来非常不耐烦地说道:“又是编书,编书,你们看看,你们给我们企业编了多少本书了!”王总从老板台后面的角落里拿出了三四本类似于文翰他们以前编辑的大画册之类的书放在了文翰和章一鸣面前。文翰在翻阅这些书籍的时候,这位王总越说越激动:“当初参加这些活动时,那些人说得比唱的都好听。说什么出版后要在我们全省各大书店公开发行。书结果编出来以后,他们给我们送来300本,说是让我们作为资料备案存档。剩下的赠送到相关部门或兄弟企业进行交流。当时,我还挺感动,认为他们替我们想得很周到,赠了这么多书。之后,我派人到各个书店去验证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宣传我们企业的这些书,结果一本都没找到。我们联系当时组稿的人员,不仅电话全都变了,人也找不到了。现在,我才明白你们这些编书的人就是个骗子,打着编书的旗号专门骗我们企业的钱。”

王总义愤填膺地发表了一通“慷慨陈词”之后,就坐在了文翰的对面,很冷淡地看着他们。此时,文翰已经意识到这位老总的确上了一些假编辑部人员的当,花了一些冤枉钱。因为他从老总提供的这些书中发现至少有一本是没有正式书号的。看着王总一脸的不信任以及想让他们做出合理解释的那种咄咄逼人的眼神,文翰下意识地把椅子往前挪了挪。这时,坐在后面的章一鸣用手拽了拽他的衣角,文翰并没有理会章一鸣。他觉得非常必要和这位王总聊一聊,最起码让他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当,我们和那些人有什么不同,企业参与不参与宣传不重要,重要的是决不能让企业把他们划到骗子队伍里。这是文翰的底线。

文翰直视着王总的眼神说道:“王总,从您给我提供的这些书籍中我确信,您确实被人骗过。”文翰说完把那本没有正式书号的书拿给他看,并指出了问题所在。王总听文翰这么一说,劲头更足了,他指着文翰递过来的那本书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没说错吧,连你都承认了。”

文翰开始严肃地说道:“王总,我先纠正一下您的措辞,不是我承认了,而是我告诉您怎么上了这些假编辑部的当。还有,以前来你这里编书的这些人员,他们的证件你看过了吗?是介绍信还是采访证或者是记者证?他们有政府有关部门的介绍信或者批文吗?他们正式采访过您吗?”文翰一连串底发问,尤其是他所说的“纠正一下您的措辞”这句话让这位老总的气焰立刻平复下来,眼睛里的才那种咄咄逼人也换成了极力回忆的神态。他想了一会才说道:“他们当中有两个人拿着采访证,一个人只是拿着他自己单位的介绍信,但都没有政府部门有关批文或者介绍信。”文翰接着问道:“他们给您做过专访吗?”王总嗤之以鼻:“哪有什么专访?就是要一些我们企业的基本资料。什么企业简介、产品照片等这些东西。”

文翰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就对了,这说明你之前所接待的这些采编人员基本不是正规编辑部的编辑人员。他们都是从社会上临时招聘来的,所以,他们根本不具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另外,我告诉您,没有正式书号的那个编辑部,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正规的编辑部,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也不敢给编辑人员颁发采访证件。”王总连忙说道:“对,就是那本书的编辑人员只拿着他自己单位的介绍信。”

文翰觉得,此时的局面已经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了。他继续说道:“所以说,这些不正规的编辑部门确实给我们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同时也给咱们正规编辑部门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所有编辑部门都像他们一样,他们只不过是其中的几只苍蝇而已。今天,我们到你们这里来采访,并不是我们个人的行为,而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此时,章一鸣非常配合地把有关部门的批文拿给王总看。

文翰接着说道:“另外,我们是正规杂志社的记者,而且有正规的记者证件和新闻采访证件到你这里进行采访活动。我们有正式的采访提纲,刚才您也看到了。我们采访的话题都是围绕企业如何抓住当前机遇快速发展等方面来进行的。我们明天准备把采写的新闻稿带来让您审阅定稿,然后在这部丛书上免费公开发表。还有,我们这部丛书的编撰工作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专门发文给各地相关部门给予配合。同时这部书出版之后将作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巨大成就的书面材料在国家层面的有关活动中来展出。王总,通过我的介绍,您还认为我们是来骗您的吗?您还会把我们和之前的那些编辑人员混为一谈吗?您参与不参与活动,这是您的自由,我们不强求。但应该给予我们最基本的礼仪尊重,我们有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

章一鸣在文翰和王总唇枪舌战的交锋中,把文翰所说的各种书面证明材料以及他们的记者证件都一一摆放在老总的面前。当文翰说完最后一句话时,这位老总的脸色明显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他连忙站起身来握住文翰的手说道:“真对不起,文记者,我刚才说的话确实有点过,请二位不要介意。有什么事咱们再商量。”目的已经达到,文翰马上对这位王总不卑不亢地说道:“好了,既然您认为我们是正规编辑部门的正规采编人员,那我们就谢谢您了。至于您是否参加这次活动,您自己来定。如果想参与就和我们章记者联系。好,再见。”文翰说完,看了章一鸣一眼,两人非常默契地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办公室。此时,王总站在那里很不自然,是送客还是不送客?总之显得非常尴尬。

走出企业大门,章一鸣如释重负,他对文翰说道:“我真担心,这要是吵起来该怎么收场?”文翰平静说道:“其实,我也讨厌与这种企业打交道。不分青红皂白,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当然了,他们确实上过当。这是事实,也值得我们理解。所以,对待这样的企业,咱们首先要镇静下来,有理有据地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但决不能迁就他们。要让他们相信咱们不是草台班子唱戏的,赢回我们最起码的尊重就可以了。至于他参不参与那就无所谓了,也不只他一家企业。”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这件事儿大概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一天上午,文翰和章一鸣刚和企业约好要离开工作站时。章一鸣接了一个电话,他和电话里的人说了很长时间。撂下电话后,他笑嘻嘻看着文翰说道;“文哥,你猜谁来的电话?”文翰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是谁,他摇摇头说道:“想不出来,是家里人吧?”章一鸣抬头看了看天花板,又轻叹一口气说道:“哎,连我都没有想到,你就更想不到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被你驳斥得脸红脖子粗的那个王总。”文翰一听也很感到很意外。“怎么?他还不依不绕,亲自找上门来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今天我就不客气了。”

章一鸣看到文翰微微涨红的脸色笑了。“这次我可不用扯你的后衣襟了。王总这次不但不是来找事的,他还主动要求参与咱们的宣传活动。”

文翰摸了摸后脑勺,不可思议地说道:“居然还会有这事儿!我认为以王总当时的态度,恨不能把那三本书的损失都让咱们赔偿的架势,他根本就不会回头再找我们。”

章一鸣双手一摊说道;“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有的时候,咱们认为走进了死胡同,却没想到这胡同里还存在别有洞天的奇景。这就叫‘柳暗花明又一春’吧。刚才,王总在电话里很诚恳地跟我说,那天,他确实不应该和咱们那样讲话。咱们走了以后,他觉得很不好意思。那天,通过你和他的交流,他认为咱们确实和他之前接待的那些人不一样。他认为我们非常可信,他很意参加这次宣传活动。他让我给你带好,请你千万不要介意他那天说的话。”

文翰笑了。“我介意什么?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是打出来的交情,我们应当珍惜。”

没过几天,王总还真就亲自开车到工作站把文翰和章一鸣接到厂里。由于上次“交锋”,他们已经变成了老熟人,交谈起来更是畅所欲言。文翰重新为王总写了个人专访,稿件出来后他非常满意。因为王总诚心诚意,文翰和李站长商量,把王总的个人专访和企业发展历程的图片放在一个通版上发表,这样宣传的效果要好于单发的效果,而且只收一个彩板的费用。王总对于文翰和李站长的安排特别满意,不仅把他们接到厂里做客,还和文翰、章一鸣成为了好朋友。在文翰和章一鸣完成采编工作撤回后,他们依然保持着通讯联系。

文翰和章一鸣在杭州工作了将近一周。经过深入了解,他们才得知,像浙江省这样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在当时就已经成为全国各个地方的编辑部眼中的肥肉。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每天都会接待包括文翰他们在内的五六家编辑部门的采编人员。对于其他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这些采编人员的行为完全可以用“狂轰乱炸”来形容。而像王总这样主动要求参与的企业,对于文翰和章一鸣来说,那真是意外的意外。这其中当然不能排除文翰和章一鸣个人能力的原因。

这几天文翰感到压力特别大。一周时间马上就过去了,如今包括王总在内只有两家企业同意参加。接下来,杭州工作站其他采编人员将会陆续到达。那时候,同事与同事之间,组与组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竞争的局面。对于像文翰和章一鸣在工作中十分要强又不愿甘居人后的性格,他们不可能不考虑这些。

这天上午,文翰和章一鸣走访了两家企业后,效果不是很理想。他们就在外边的大排档简单地吃了点午饭,便早早地回到工作站。工作站在三楼,面积有200平米左右,是三居室。其中两个是宿舍,一间男宿舍,一间女宿舍,另一个是办公室。文翰他们走进宿舍的时候,李站长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他好像喝了很多酒,文翰他们都闻到了酒味。章一鸣把窗户打开了换换空气,然后他俩就坐在了床上休息。这时,只见李站长一个翻身,枕头旁边的公文包“哗啦”一声就掉在了地板上,包里所有的文件资料散落一地。李站长翻过身去依然睡的很香。

章一鸣比较勤快,马上站起身来把这些散落在地上的文件资料一件一件地装进李站长的公文包里。当他把最后一个塑料透明的文件袋刚要放进公文包的时候,他有意无意地扫了一眼文件袋里的资料。透过文件袋他看到一张A4纸上写满了企业名称及企业负责人的名字和电话。章一鸣非常聪明,他想了一下,就把文件资料拿了出来。他仔细地看了看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份有关部门为这次丛书编撰推荐的企业名单。他大致地数了数不少于20家企业,在名单的右下角还盖着有关部门的大红印章。

此时,章一鸣的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他马上意识到这份推荐名单的“含金量”有多重。如果他和文翰能得到这份名单,他们杭州之行不但不虚此行还就会风光无限。这份名单对他们来说太关键了。章一鸣决定现在就拿走这份名单,但是,他想了想又停了下了。“假如他拿走了这份名单,李站长醒来发现名单不在了,他一定会去找。如果他知道是我拿了这份名单,他会怎么看我?我肯定说不清楚。但从目前看来,李站长根本没想把名单给他和文翰。如果他想这么做,他早就把名单给了他们。可是,既然李站长不想把名单给我和文翰,那么,他到底想给谁呢?”想到这里,章一鸣迅速把文件装好,重新放回公文包里,然后再把公文包放在李站长的枕头旁。等他转回身准备和文翰商量这件事时,文翰已经在床上打起了盹,马上就要睡着了。章一鸣急忙把文翰叫醒,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文翰立刻清醒了,困意全无。

他俩一前一后走出了办公室来到了院内的花坛边。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阳光像火一样烤在人的身上,特别不舒服。文翰和章一鸣来到一片树荫下,才感觉凉爽一些。章一鸣把刚才在宿舍里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文翰之后不解地问道:“文哥,李站长不想把这份推荐名单给咱们,那你认为,他会给谁呢?”文翰听完章一鸣的讲述,立刻感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他用拳头轻轻地锤了一下章一鸣的肩头,笑着说道:“好兄弟,你立了一次大功。我认为,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考虑李站长想把这份名单给谁,而是怎么让他非常愿意地把这份名单送给我们,这才是关键。对于这份名单我们是志在必得。”

章一鸣点了点头。“文哥,你说得对,我们是应该想个办法让李站长把名单交给咱们。”文翰想了想:“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我发现李站长这个人除了爱说点大话,爱听点恭维话外,没看出有什么嗜好。看他今天中午的状态,他爱喝酒是定了。要不咱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请他吃顿饭,你一定要发挥你的酒文化优势,让他高兴,把他逗乐。然后,我趁机探探他的想法,咱们再见机行事。”章一鸣非常赞同文翰的想法,不过他又附在文翰的耳边小声低嘀咕了几句,文翰笑了点头表示同意。筹划已毕,二人重新返回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