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都市现实 > 竹木飘香 > 第二十三章

由于文翰和文芳的坚持,文母做完手术后又在医院多住了一个月。期间由文父和文芳在医院轮流照顾文母,文翰则在家里等待母亲康复出院。今天文母终于出院回家了。

高考意外失利,情感瞬间受挫,文母患病又使家里的窘境雪上加霜。一连串的打击袭来,文翰感觉天都要塌了。当文母和文芳她们从医院回家再次看见他的时候,她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他们面前的文翰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无精打采,头发足有半尺多长;双腮塌陷,颧骨高耸,整个人瘦得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文翰帮着二姐把母亲扶到炕上后,突然跪在母亲和父亲面前,泣不成声。这是他上中学以来第一次在父母面前放声痛哭。

文翰没有想到自己这么不争气,竟在关乎自己未来命运的高考上出现重大失误。他辜负了父母用大半辈子的清贫坚守给他创造的这个来之不易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不仅12年的寒窗苦也付之东流,他心驰神往的大学之梦也随之破碎。文母躺在炕上看到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她知道,没有谁能够比她更懂儿子此时此刻的心。文母让文芳把文翰扶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看着儿子瘦得塌陷的脸颊,文母也十分难过。她比谁都明白,如果不是自己在儿子高考前几天突然得病,文翰就不会牵扯那么多精力来照顾她,儿子的高考成绩或许不是这样。

文母拉着文翰的手语气瀛弱却很坚定地说道:“儿子,咱不哭,只要有妈在,明年你还可以再考。”文母越是这样说,文翰就越感到愧疚。他相信母亲既然说了就能做到。因为母亲历经生活磨难,只要她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文翰身上的这种品格就是从母亲那传承下来的。

母亲的话让文翰渐渐平复了那颗失落而痛苦的心。他抬起头看见母亲的脸上不仅有了血色还比手术时胖了一些。文翰的心不知不觉暖和了许多。此时,他才觉得自己陷入这种悲观的情绪太深了,甚至有些不能自拔。他不该这样啊,最起码父母还健在,这个家还在。高考虽然失败了,但并不等于自己什么都不行。高考前班主任老师曾对他们说过,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条条大路通罗马嘛。

文翰终于再次昂起了头,消瘦的脸上瞬间胀满了血色。那不是因为发怒或者激动而表现出来的情绪,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顽强的自信。母亲需要他,父亲需要他,这个家更需要他。是到了他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挑起重担的时候了。文翰站起身来,用衣袖擦了擦脸,微笑地对母亲说道:“妈,你先好好休息,我出去一下。”文翰和父亲、文芳打了声招呼就走出了家门。文母她们也很纳闷,刚才还悲悲切切的,转眼就好了,而且还出门去了。但不管怎么说,文翰的心情好转了,大家的情绪也跟着了变好了。一家人又恢复了以往虽说日子清贫,但还是有希望的生活状态。

文芳开始张罗做饭。在医院这些天没吃好没睡好,文父已经躺在炕上睡着了。饭做好的时候,文翰终于回来了。大家一看,吃了一惊。此时的文翰又蜕变成了一个新人:先前油腻而凌乱的长头发不见了,干净利落的韩式发型,高挺的鼻梁上带着那副近视眼镜。一个充满活力和阳刚自信的文翰又重新站在了她们面前。文母看到儿子崭新的形象,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她终于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大概也只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她才会有这样的笑容。

文芳也情不自禁地夸起了弟弟:“我老弟就是帅,回头率肯定百分之一百二。那些美女见了还不把我老弟给吃了。”文翰看了文芳一眼,不好意思地说道:“一个破草根子,能帅到哪去,不把人家吓跑就不错了。”一家人欢欢乐乐地吃起了饭。

文翰第一次给爸爸倒了一杯白酒,他真诚地对父亲说道:“爸,这些年您和我妈受苦了,今天您喝了这杯酒,权当儿子给你赔罪了。我哥虽然当兵去了,但家里不是还有我吗?晚上睡觉您也可以搂着我睡。”文父接过酒杯,他眼含热泪,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文翰看到父亲的手明显地在颤抖。他第一次看见了父亲脸上又出现了大哥在家时的那种天伦之乐。

文翰拿了一只咸鸭蛋,轻轻地剥好,看着母亲动情地说道:“妈,我知道您最爱吃咸鸭蛋。我记得,自从我上了高中以后,您好像就再也没有吃过。您放心,从今以后,我一定让您每天都能吃上咸鸭蛋。”文翰把鸭蛋一块一块地剥下来然后送到了文母的嘴里。文母也高兴地流下了热泪。这是文母第二次被自己的儿子感动了。第一次是文翰小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饼干那件事。那是文母第一次被儿子感动落泪。今天,文翰已是一个响当当的男子汉了。他已褪去稚嫩的外表,变得孝顺成熟、自信有担当。他让母亲的希望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

文翰又拿起一只咸鸭蛋送给文芳:“二姐,谢谢你来照顾咱妈。要不是你从双鸭山赶回来,我都不知怎么办了。也感谢你为咱家为我们做出的牺牲。”文芳接过了文翰送过来的鸭蛋深有感触地说:“老弟,你不用谢我,那也是我的妈,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过二姐真的相信,有你在,爸妈的晚年生活一定很幸福。”

有人说,一个人的长大和成熟只是在一瞬间。实际上那只是表面上的变化而已。没有经过那些刻骨铭心或者是惊心动魄的坎坷经历和一些深入骨髓、影响其一生的重大事件的人是不可能瞬间成长的。文翰今天的举动绝不是突发奇想或者是说在父母面前‘作秀’而讨他们欢心。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的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他已经决定不再复读了。如果说在文母还没有出院的时候,文翰确实有过复读的想法。他认为,凭他的实力再读一年肯定能够考上大学。况且若不是经历母亲患病的大事,今年的高考,他也许不会出现失误。

然而,当他看见母亲出院回家对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有妈在,明年你可以继续参加高考”,这是文翰最受震动的一句话。母亲对他高考失利不但没有苛责,还义无反顾地继续支持他再战高考。母亲并没有想到自己患病以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多糟糕,她得的可是癌症啊!她也没有想家里是否还有条件继续承担起文翰读书的能力。母亲想到的唯一一点就是儿子的前途。只要儿子有出息,她就觉得为了自己的孩子怎么付出都值。

文翰被母亲这种博大的爱子之心所震撼,所敬仰。他觉得在母亲强大的意志面前,他的哭泣是那样的渺小,他为自己的懦夫表现而羞愧。就是在这个一瞬间,文翰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不再需要父母的羽翼来为他遮风挡雨。他已经到了为父母,为这个即将崩溃的家回馈温暖和力量的时候了。他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再让父母继续拆借,继续苦难,继续硬撑下去。他不想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父母不能承受之重的苦难之上。如果那样,即使他考上大学了,等到他功成名就时,因为巨大的家庭债务让父母的生活质量在很长时间里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况且以父母这样的身体状况,他们也可能会早已离他而去。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生悲歌,文翰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不能让父母带着儿子功成名就的光环而没有享受到儿子功成名就之后的孝顺就遗憾的离去。

一个人最大的修为首先要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让自己的父母晚年幸福安康,让未来的子女德才兼备有担当,和自己的心爱之人相濡以沫,共度一生幸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功成名就,那也是浮萍无根,净水无源。最终将带着对人生的内疚甚至是负罪之感遗憾谢幕。文翰始终坚信,人这辈子最大的福报就是子欲孝而双亲在,先家后己,这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基础,否则就是成功了那也是留有遗憾的成功。

文母让儿子再战高考的话语,激醒了文翰。是不是他的悲观情绪导致老妈的母爱再次“泛滥”?他立刻走出家门理了发,把自己重新打理一下。于是才有了今天他在全家人吃饭时的举动。

在文翰的心里,有时候他知道或许不会赢,但他也会竭尽全力。虽然走得磕磕绊绊,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他依然目光如炬,坚定而前行。是文母的思想和行为无声地塑造了文翰这样的性格。他坚信在这个充满朝气蓬勃,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你强我比你更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变革、大有作为的时代,即使不走高考这条路,他依然能够活出精彩。他要和他的理想、他的人生理念一辈子相向而行,即使遇到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也绝不会妥协,绝不会偏离人间正道是沧桑,雨过天晴的阳光会更加灿烂的初始理念。

目标有了,决心下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干了。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振兴家庭经济的‘五年计划’:力争使家里的经济状况转负为正,把欠债全部还上。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让父母真正感受到子女成长起来的欣慰和快乐。文母知道了文翰不再复读的决定后,显得很失落。文翰对母亲说道:“妈,您放心,不上大学,我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听了儿子的话,文母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唉,妈就是不甘心啊!不过你能有这个决心,我也就放心了。有你在身边,妈还求之不得呢。”

文母得了这场大病之后,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文翰从此承担了全部家务;除了帮父亲打理庄家,做饭、喂猪、洗洗涮涮,甚至拆洗被褥的活,文翰都不在话下。他把屋里的墙壁用学习材料都糊了一遍,看到家里终于有了家的生机,文翰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文翰不上学了,文母再也不用给他攒生活费了。鸡蛋终于可以随便吃了。文翰每天都会给爸爸做一碗他最爱吃的鸡蛋糕,给妈妈煮两个她爱吃的咸鸭蛋。看到父母吃得那么惬意和满足,文翰认为自己的决定再正确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