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苍狼国度 > 第七十四章 初识(上)

第七十四章 初识(上)

“解惑不敢,诸位皆知,萧某年轻时曾在昆朝礼部为吏,便也就有机会随同礼部侍郎接待来朝之邦,且亦能出使天下诸国,至于速慎人之海平国,萧某曾先后三次随同昆朝使团至其都城海京出使,既然大博烈坚有问,萧某便就自己当年在海平国之所见所闻告于诸位卓颜、那颜。”萧未平向上首的施逻欢略一拱手,开口道。

“萧薛禅不必谦虚,我们铁炎人敬佩向您这样学识渊博的智者,您尽管说来吧。”达烈图向着萧未平微微点头,诚恳道。

“我铁炎部所求不过海平国之粮食、兵甲,萧某便先从这粮食说起。”萧未平微微一顿,他环视账内,见账内众人皆凝神静听,便继续说了开来。

“速慎人之粮,以稻米为上,其次为麦,再次为粟、豆最次者为糜子。”

“稻米?萧薛禅,据我所知,海平国在哈剌温山以东,与我们铁炎人一样地处北方极寒之地,而稻却是喜温的草植,这速慎人怎么会以稻米为上佳的粮食呢?”施逻欢发问道。

沃金巴尔汗末年,铁炎部结束了和昆朝的战事,双方恢复了朝贡关系,铁炎部再次在名义上成为了昆朝的属部,施逻欢便曾跟随铁炎部的贡赋队伍去过昆朝在漠南指定的北方诸部朝贡之地---静州。在那里,他曾品尝过昆朝负责接纳贡赋之物的官员赐予的稻米,也便知道了水稻的一些情况。

“大博烈坚所言不假,海平国本来土地极寒,不宜水田,按说是不该以出产稻米闻名,然而在海平国中京路、王都海京周围确有大片水田种植水稻,至于原因,则有三也。”

“其一,乃天时也,其地春则短促、冬夏分明,昼夜之间寒热迥异,日照充足,自然利于稻之养份积聚。”

“其二,乃地利也,其地处海平国之太白山支脉章广才岭与老耶岭之间,属忽汗水上游谷地,三面环山,尽皆低山丘陵,而其土质则为黑土,且这种黑土与一般黑土不同,以萧某探访所得,该处似为上古火山喷涌岩脂流淌凝固而成之土地,速慎人称之为石板地也。这种土地聚上古至今的万年腐殖之土与其上,故而使黑土之肥力极厚,着实大利于水稻生长。”

“其三,乃人和也,速慎人聚两百年农耕技艺,早以将灌溉之术掌握的炉火纯青,加之有忽汗湖这等水质纯净、体量庞大、手掬可饮的上佳水源,就更是得天独厚了。”

“凡此三利,便为海平国造就了粒青如玉、晶莹剔透,蒸煮香气袭人,品味甘醇柔韧,观如羊脂美玉的上等稻米,速慎之民称其为中京之稻是也。”

“听萧薛禅如此说,我倒真想尝尝这大名鼎鼎的稻米了。”施逻欢道。

“大博烈坚有所不知,此等上佳之粮,稻田屯垦之权皆收于海平国户部,除少量贡赋于名义上的宗主国昆朝外,其余却是粒米不售于国境之外的,海平国律令,敢私贩此稻米者,皆为诛三族之罪。萧某在海平国出使期间,只在三处见过有人食此稻米,一为宫城中的王室贵胄,二为海京城中骨相贵族的府宅,三为海平国禁军精锐兵马营地。由此可见,这种稻米在海平国内,除贵胄之外,就只有禁军精锐才可食用以为军粮,庶民则概不能食也。”萧未平直言道。

“哦?看来,我们问速慎人要粮食,就要这种稻米喽?”玛迈眯着双眼,笑呵呵道。

莫粦朝着玛迈看了过去,这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家伙!下次与塔依尔人厮杀,若是再看到这家伙逃跑,绝饶不了他!

当莫粦暗自咬牙,将要收回目光时,他突然敏锐的感觉到一道目光在注视着自己。

搞什么!今天有这许多人都对我很好奇吗?他迅即地转头,迎着那道目光看去。

又是一个少年人,同样和自己年龄相仿,他身穿黑貂皮紧身袍子,头戴紫貂皮翻毛皮帽,眼窝微陷,面容白皙,端的是一个俊逸少年,此刻他正坐在玛迈身后的第二排处。

大帐之内篝火旺盛,这家伙却还带着华丽的貂皮帽子不舍得摘下来,还真是一个妖娆之人呐!莫粦心道。

看到莫粦望了过来,那俊逸少年挑眉一笑,手扶皮帽向莫粦示意了一下。

这小子的笑脸可真是大不同于前面那个白袍小子的,怎的就给我一种奸诈的感觉呢?

莫粦一边朝少年点点头,一边想到。

“既为禁军军粮,便是我等所求之物!”萧未平点头肯定道。

“至于麦、粟、豆、糜子。则为海平国西部之淞辽平原所产,亦为黑土所出,地位依次在中京稻米之下,上至王宫贵胄,下至庶民百姓皆可食用,也可出售。”

莫粦听得萧未平再次出言道。

“糜子?便是夏人所说的黄米吧?”达烈图开口道。三十余年前,牙关榷场尚开之时,温吉烈部曾在互市中与速慎人交易频繁,彼时尚是少年的达烈图便在牙关见到过黄米。

“达烈图卓颜说的极是,糜子便是黄米了。”萧未平肯定道。

“是黄米啊,说起来当年牙关互市尚开时,我们铁炎人还曾将这种粮食大量的交易回来,做成炒米,无论是干嚼着吃还是配着鲜奶吃,味道都很是不错,还能充饥耐饿,是好东西啊。可惜,牙关紧闭后,与海平国的互市断绝,而我们铁炎人每次趁着到昆朝边境贡赋,交换得来的黄米又太少,像炒米这种美味,牧民们却是多年未曾食用了呢。”施逻欢感叹道。

“萧薛禅以为,我们与速慎人谈判,要向他们索取多少粮食为合适呢?”纳术道。

“萧某以为,当以中京之稻为首选,次为淞辽麦、糜子。中京之稻贵重,我部以两万兵马与其结盟,战事一月为计,则稻米之数不可低于四千石。至于麦、糜子,正如大博烈坚所言,糜子所做之炒米乃游牧人惯于食用之粮,兼且可充饥耐饿,价格低廉,我部可舍弃麦,多要糜子,其数当不可低于六千石!”

“诸位以为呢?”

施逻欢听完萧未平所说,他闭目想了想,而后睁眼看向下首众人说道。

“我们奇骆温人一贯都信萧薛禅的。”纳术平静道。

“萧薛禅熟知海平国之事,我达烈图信他!”

“大博烈以为呢?”玛迈反问道。

“萧薛禅虽是夏人,但他入我铁炎部中已二十余年,是巴勒台大博烈坚时的旧臣,于我铁炎诸部贡献颇多,我施逻欢也是信他的!”施逻欢高声道。

这笑呵呵颇有心计的老头儿,关键时候还是很明智的嘛。莫粦看了上首的施逻欢一眼,心中想到。

莫粦深知,别看萧老头儿平时一幅懒散的样子,但于大事上却能出奇计,加之学识渊博,实为奇骆温部不可多得的智者,施逻欢选择听萧未平的建言,九成是不会有错的。

“我速勒都部也信他!”玛迈看到施逻欢已然表态,他立即开口道。

“合答斤部也信他。”哈尔孙低声道。

“廓端卓颜?”

“我还能说什么呢?要是一万石不够,那就等彻底屠灭了塔依尔人后,我们也学着塔依尔人一般,越过哈剌温山抢就完了,反正到那时,那些速慎人也追不上我们。”廓端一幅大咧咧的样子,无所谓道。

“好!粮食之事有了定论,以一万石为计,诸位,那么兵甲呢?”施逻欢朗声道。